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15686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教学背景分析:1学情分析:在前面一段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认识了它们所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很多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好奇心,提出“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等疑问。这些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于生活中湿衣服的晾干、蔗糖的溶解、闻到远处的花香、给足球打气等现象有强烈的探究欲。同时学生学习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对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差别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小学自然和初中物理也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

2、,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可以说做好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2功能与地位:但由于有些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发展有阻碍。分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在此之前学生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理性的认识。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难于理解。初中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微粒的概念,掌握微粒的知识,树立微粒的观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通过本课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将从化学认识物质的角度,对微观世界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其他知识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3、)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了解分子等微观粒子是很小的、总是不断地运动的、微粒间有间隔等微观粒子的微粒性。2过程与方法:(1)能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有疑问或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探究,对实验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从而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并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生产中一些常见的现象。(3)学习一些类比、模型等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4、”、“分子的运动现象”等实验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对生活中有关化学问题和现象的探究欲和未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形成(2)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活、生产中一些常见的现象。2难点:(1)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微观粒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的认识。四、教学准备:1实验:品红扩散、氨分子扩散、50mL酒精和50mL水的混合。2准备水分子等分子模型、Flash氧化汞受热分解、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讲授、实验与观察、讨论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1

5、课时:分子、原子的存在及分子的特性;第2课时: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ppt展示“生活中一些变化的现象”:酒精蒸发、闻到花香、糖块溶解消失、湿衣服晾干。引导学生用在物理课中已经学过的分子知识加以解释。(导入)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开始对“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学习。观看、思考、解释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思想。新知探究模块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粒构成物质”的认识1.(演示)实验3-1品红在水中扩散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6、: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小结)学生对品红扩散原因的分析与解释、归纳得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的认识。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8-49页,并通过ppt展示“苯分子”图像、“移动硅原子构成的最小汉字-中国”图片,加强学生对“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分子是真实存在的。观察现象思考讨论阅读、观看、思考、想象形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受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借助图像进入微观世界。分子是很微小的(ppt)展示轻松小练习: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假设每人每天吃5000粒米,1.671021粒

7、可供全世界人吃 年?这个假设与课本上的事例能够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小结)得出“分子是很微小的”观点。计算、回答在学生亲身体验中,激发思维及探究的兴趣,在做活动中体验和认识“分子是很微小的”。分子是不断的1.(问题与思考)ppt展示:(1)微小的分子还有哪些不同于宏观物体的特点呢?(2)你能用什么方法或实验或事实来证明你的看法吗?2.探究活动:分子的运动现象(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本探究活动的目的、乃至的仪器、药品与具体操作及现象的观察与描述(2)实验活动:并用ppt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与描述现象过程分析现象、解释与得出结论的方法。3.分子运动与温度、物质的状态有关。(讲

8、解)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气态物质中分子运动最快。观看思考题并思考、回答仔细阅读。实验、观察与描述、分析与归纳并得出结论听讲、领悟、想象、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与实验态度与实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在实验活动中形成“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观点。分子间存在间隔1.(演示)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体积是多少?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从而得出分子间有间隔。2.应用:热胀冷缩现象、同种物质等质量时不同状态的体积不同的原因。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并交流。用联系生活实际中宏观的物质存

9、在的现象来推理微观的粒子具有不连续的性质,促进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加强概念的理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1.(问题与思考):(1)生活中我们知道这样一个道理:食盐是有咸味的,而白糖是具有甜味的。(2)我们知道了,不论是空气中的氧气,还是用高锰酸钾等物质通过分解反应制取的氧气都能够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以上这些事实说明分子具有什么基本的特征呢?2.总结: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观看、思考、讨论与交流、评价记录、领悟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现象的分析与讨论得出:“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的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从而促使能够学生关注生活中化学

10、问题与现象。混合物与纯净物微观区别1.用ppt展示“问题与思考3”:学习了分子等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知识,请你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比较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2. 用ppt以表格形式小结:从分子角度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及区别方法。观看、思考、讨论与交流。观看、记录、领悟理解。新课小结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根据板书对本节课知识总结与学习上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本节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锻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知识脉络,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堂检测(ppt)展示当堂训练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评价与订正。讨论、分析、交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的能力布置作业(ppt)展示记录养成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