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154592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文章开篇寄兴于燕 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 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 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 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 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 单元的学习重点。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 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朱自清

2、的文章写作年代较早, 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理解有一定 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 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二、教学目标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文。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 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 感情。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按大赛组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1.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2.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3

3、.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教师准备:1.摸清文脉,细读文本。2.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3.设计教学环节。教具准备:幻灯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1.揭题。(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书写 习惯。(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教师了解学生 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2.初步了解作者,为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1)学生谈谈预习中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2)出示幻灯: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他 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他一生勤 奋,出版著作百余部,共二百多万字。代表作有荷塘月色、

4、背影等。3.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问题。(二)初读全文,初步感知。1.听读课文。(1)听课文配乐朗读。(2)学生自由表达听课文配乐朗读后的初步感受。2.自读全文。(1)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并在读中印证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围绕“匆匆”,作者做了哪些思考?3.学生交流,老师关注是否有新的.问题产生。(三)品读句段,读中悟情。1.尝试读段,指导学法。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1)学生默读自学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 读懂了什么。在感受深的或喜欢的词句旁批注,和同桌交流。(2)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 己的情感体验。“燕子去了,有再

5、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 不复返呢?”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 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句的特别之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 感,反复朗读。(3)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4)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 运用。2.迁移运用,自主阅读。(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特别喜 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2)根据学情,确定全班交流的句段。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进一

6、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 力。“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 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 去;这算又溜走了一日。”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时间在不经意间匆匆而去; 关注“茫茫然”、“凝然”、“伶伶俐俐”等词语以及“挪移”、 “跨过”、“飞去”、“溜走”等表示动作的词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的写法说一说,加深体验,学习 作者如何捕捉细节,感悟生活。(3)朗读句段。(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1.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7、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2.布置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2)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3)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按照课文后的第 3 题要求写几句话。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第二课时(简案)(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学生展示朗读。2.听写本课中的生字新词。3.师生议定本课研读目标和学习方法。(二)重点研读,体会感情,提出问题,研读文本。1.围绕问题:在课文中朱自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 联系重点语句交流,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2.再次带着情感朗读全文。(三)背诵课文。(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1.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2.展示交流学生写话作业,组织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