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常见问题对策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14263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常见问题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常见问题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常见问题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常见问题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常见问题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常见问题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常见问题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常用问题对策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常用问题对策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概念界定)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出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她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结识水平低,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存在问题:()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用心,

2、部分家长觉得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有79.%的学生觉得作业浮现错误的因素是粗心大意、不用心所致。()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 许多学生觉得认真倾听就是用心听教师授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刊登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伙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刊登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3)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我们发现某些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教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有33.3的家长觉得孩子很少向她们提问,有34%的学生觉得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从考试看,有某些题目学生不是不

3、会做,而是缺少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懂得从何做起,不会审题。()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 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示。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很少。年级越高,笔迹越不端正,学生涂改随意,不整洁,不能较好地达到笔迹匀称、端正、美观。学生用笔随意,同一本作业本用了三种笔(钢笔、铅笔、圆珠笔)。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缺少学习内驱力。 许多小学生都是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

4、事情。有部分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较喜欢看电视,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业就看,有的一有机会就看。做完作业积极检查的学生不多。有42的学生不会勤查工具书。二、形成成因: (1)家庭方面的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家长缺少表率作用,忽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宠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悲观的性格特点,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如学习不努力、不肯吃苦、懒惰、作业不完毕、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等。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管教过严,教育措施简朴、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

5、温暖,从而使她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家庭构造的变异或家长自身的恶习,如父母离异、有盗窃或赌博等行为,会使孩子受到腐蚀,导致行为习惯不良。 (2)学校方面的因素 学校应当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和保护伞,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措施上的不当,也会在一定限度上间接地助长学生的不良品行。班级人数众多,有的一种班级多达0-70人,教师主线照看但是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什么时候才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3)社会方面的因素 由于成长中的少年小朋友缺少全面对的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各色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也许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某些不适合学

6、生接触的文化场合和文艺作品也也许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发展产生不好的作用。 (4)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观因素也会导致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道德意志单薄,对的的道德结识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有的学生缺少对的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不能对的理解有关的道德规定和道德准则,如把违背纪律看作“英雄行为”,把顶撞教师视作“勇敢”等。有的学生由于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骄傲等悲观的性格特性,导致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三、相应对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通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1.制定一套可以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体系。培养良

7、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引起人们的注重,但是诸多人不懂得从哪里着手,核心是没有一套学生应当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体系。现提出某些学生应当养成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合适的调节、修改。学生应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一、课前预习的习惯。【根据提示,通读课本,划出难点,完毕预习作业】 二、课前准备的习惯。 【预备铃一响,立即进教室,课本放好,安静端正坐好】 三、出声早读的习惯。 【早读内容明确,准时到校早读,出声读书,读记结合,手脑并用】 四、认真上课的习惯。 【用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善于倾听,做好笔记,努力做到当堂理解、记忆】 五、课后复习的习惯。 【阅读理解教材,复习笔记,记住要点,当天

8、功课当天复习掌握】 六、独立作业的习惯。 【到校先交作业;作业保质保量,准时缴交;独立完毕;口头作业也要完毕好;注意教师的批改,及时订正错误】 七、安静自修的习惯。 【自习课不发言,不做小动作,不看课外书,不离开座位,自己复习写作业】八、勤学好问的习惯。【刻苦用功,努力上进;不懂就问,当天的疑难当天就解决,决不放过;放学后可与同窗互相讨论问题;善于思考,常常提问】 九、晚上读书的习惯。 【不管作业完毕与否,也不管有无作业,每天晚上都要认真读书半小时以上-当天的教材要复习掌握;当天的作业要独立完毕;第二天的功课要认真预习;可超前学习或复习旧知识或阅读课外有益读物】十、认真审题的习惯。 【作业、考

9、试先审题再作答】 十一、书写工整的习惯。【坐资端正,握笔对的,笔迹清晰,字体工整,作业整洁,格式对的,作业本保管得好】 十二、整顿书包的习惯。 【每天睡觉前把明天要交的作业及要带的学习用品整顿好放进书包】 十三、单元总结的习惯。 【每一单元学完后,要运用列提纲、绘图表等手段,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整顿,比较记忆】 十四、学习分析的习惯。 【每次考完后,都要对试卷中浮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找出缺漏的因素并提出改善的措施】 十五、讲究效率的习惯。【学习有良好环境;准时学习;学习有筹划,有监督和检查;不断改善学习措施和记忆措施,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十六、爱惜时间的习惯。 【不随

10、便挥霍时间,注意运用在校在家点滴时间学习,放学后不随意等同窗,不进电子游戏室,不在上学或回家路上到处闲逛】 十七、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十八、阅读书报的习惯。 2.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抓早、抓实、抓过程。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短期看是一种隐性的因素,容易为人们所忽视。从习惯的形成规律看,要抓得早,要坚持不懈地抓,让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可以这样去做: (1)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白: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后来如果不予以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善,因此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

11、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诸多人觉得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2)循序渐进,逐渐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它是一种由简朴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状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渐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规定,使她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

12、上课用心听讲,准时完毕作业等简朴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朴的学习习惯基本上逐渐训练养成高档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敢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档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严格规定,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托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重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某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因此对她们要严格规定,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筹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

13、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减少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4)树立楷模,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规定或模仿她人状况下形成的,因此设身处地,树立楷模,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均有很大的增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某些现实生活中的楷模,使其她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予以表扬,并且要在班家里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步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她们多讲某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

14、等方面的故事。引导她们多读某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种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整体发展,互相增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诸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种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她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发明了条件;一种在平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庭结合起来,互相增进,共同发展。 3.努力构建社会、家庭

15、、学校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学校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家庭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催化剂,社会是检查学生学习习惯的场合。在习惯的养成中,特别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教师对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要提出规定:明确规定,严格实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规定要交待得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让孩子清晰明确,决不能模糊,使孩子看得见摸得着。一旦提出,就应当严格施行,毫不退让,决不容易变化,直到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为止。持之以恒,不怕反复。据专家研究,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最起码需要3-6个月,有的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对每个习惯的饿培养,家长都应当坚持-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家长应不怕反复,持之以恒。防微杜渐,及时矫正。对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家长既要把坏习惯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又要使孩子救失长善。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通过点滴的小事而形成的。-1岁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核心。“朽木不可雕也”“养其习于童蒙”等古训,也正是这个道理。“好习惯可以终身让人享用它的利息,坏习惯让人毕生归还不了它的债务。”让我们共同注重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