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疫情防控措施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142619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疫情防控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镇疫情防控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镇疫情防控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乡镇疫情防控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镇疫情防控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疫情防控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疫情防控措施一、健全完善指挥体系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1. 坚持防控指挥体系。抓紧完善与疫情防控形势相适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风险防范、群防群治、信息发布、交通管控、社会稳定、物资保障等工作,按照不同风险等级和响应级别,提出应对疫情的建议方案,确保指令明确、制度有序、顺畅有效、执行有力。2. 调整充实防控工作专班。在领导不变、组织不变、机制不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充实防控队伍,保持防控力量,确保防控思路不松、力量不减、队伍不散,督促指导各行业各单位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推动常态化防控机制有效运行。二、加强监测预警报告充分使用大数据,加强

2、公共卫生相关数据汇聚共享,开展多渠道监测、多点触发预警,及时发现疫情线索,发挥村(社区)疫情防控主阵地作用,实施精准排查,落实“四早要求。1. 重点单位监测报告:养老服务机构、监管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餐饮店、农贸(集贸市场、冷链食品)市场等重点场所要落实主体责任。做好机构人员和从业人员健康监测,每日检测体温、观察询问,及时发现发热、干咳、腹泻等可疑症状,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确诊排查。2. 村(社区)监测报告:各村(社区)明确责任人,组织卫生服务人员、村(居)警、网格员等,积极开展巡逻查找。各级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对疫情线索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将信息归类,推送至相关村(社区)核查。对发现

3、疑似症状的,要及时送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排查。3. 流动人员监测报告:交通运输部门要做好相关场所和车辆的卫生消毒工作。对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的人员,要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排查,并报告当地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三、加强核酸监测检测充分发挥核酸检测支撑作用,组织密重点人群落实“应检尽检措施。对“密切接触者、境外返(市)人员、发热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重点人群,做到“应检尽检”,根据不同情况定期开展检查。四、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完善各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加强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入(返)新(市)人员排查核查管控,严防疫情输入。1. 加强入境人员管控:对境外人员实行从“出国”到“回家的

4、闭环管理。(一)村(社区)要掌握境外乡亲返乡人员动态情况,做好当地华侨华人、留学人员和境外确诊治愈出院患者的稳定本地工作。(二)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严格执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后继续执行居家医学观察措施14天。2. 强化村(社区)精准防控:落实属地责任,按照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员分类管理,充分发动群众精准摸排辖区新入职人员,确保不漏一人。强化“大数据+网格化”管理,釆取村(社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完善重点人员健康管理信息系统,落实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入(返)新(城)人员信息登记和健康跟踪管理,开展健康状况查询、查验“健康码”等,督促居家医学观察对象落实“一人一室”和不外出要求。村(社区)严

5、格落实人员健康等相关信息报告制度,及时主动上报本地区近14天有高中风险的入(返)新(市)区人员信息,规范处置。对瞒报、谎报健康信息人员依法追究责任,发现偷盗非法入境人员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五、加强重点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各类公共场所强化“验码、测温、不聚集、戴口罩”防控措施。此外,一要督促超市、集贸市场、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落实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维护等措施。二要督促交通人员密集场所落实公共区域和车辆通风换气、清洁消毒以及人员流动疏导、防护引导等措施。三要督促宾馆酒店严格落实居民健康信息登记制度。四要督促餐饮场所合理设置就餐设施和餐桌距离,严格控制聚集桌餐,避免聚集排队等候,提倡分开就餐。六、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要继续坚持前期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四早”措施,及时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立足秋冬季疫情防控需要,做好核酸检测、专业队伍、备用医院、隔离场所、医疗物资等准备,确保秋冬季疫情防控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能力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