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140119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加点的字。(1)其子曰其:_(2)其邻人之父亦云云:_(3)暮而果大亡其财亡:_(4)而疑邻人之父之:_2翻译文言句子。(1)天雨墙坏。_(2)其家甚智其子。_3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回答。(1)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2)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4假如你是这位邻居,在知道被怀疑后,你是否会跟这位富人说明真相?为什么?_5

2、请你续写100字左右的结尾说明这个人怀疑邻居的错误。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选自列子汤问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伯牙善鼓琴(_)善良;慈善。 擅长;长于。赞许。(2)善哉(_)善良;慈善。 擅长;长于。赞许。(3)志在高山(_)意向,心里想着。记号。记载的文字。(4)伯牙所念(_)惦记。说,读,诵读。 心里想到的。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的意思。_3由“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A.伯牙弹的曲子,锺子期都听得清清楚楚

3、B.伯牙弹什么,锺子期都听不懂C.伯牙心里想什么,都能通过琴声传达出来D.锺子期也很懂音乐,伯牙的琴声中听不出伯牙所想4“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A.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B.有山有水的绝美风景C.纤尘不染的美好境界D.文笔流畅优美3. 课外阅读。守株待兔韩非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株一一扭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走一一奔跑,逃跑。耒(l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翼希望。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1根据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2)冀复得兔。_2请你用现代汉语把

4、这个小故事翻译出来好吗?_4. 课内阅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 (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按原文填空。2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文中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为(_)时代人。根据他们的传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了_,收在了_中。成语“高山流水”也出自这个传说,比喻(_)。3写出句子的意思: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_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伯牙当时的心情(_)。(用一个成语概括)4请写出一句自己积累的关于友情的古诗句。_5. 文言文阅读。孔融

5、,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1用一个四字成语为短文取个题目,写在横线上。2解释下列带点的字。值祖父六十寿诞(_)置于寿台之上(_)母令融分之(_)融从容对曰(_)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这句话的理解。_4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_6. 读自相矛盾,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

6、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意思。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_陷: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或:_不可同世而立立:_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3“利”的意思有:好处,利益;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润或利息;胜利,指赢的一方;顺利,便利。本文中“吾矛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出师不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坐收渔翁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4请用“自相矛盾”造句。_5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7.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

7、题。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嘁,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时,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

8、盖受刑”1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比及:_少顷:_2这段话主要写草船借箭的( )A.起因B.经过C.背景3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船吊回,头东尾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也能保持船体平衡B.“头东尾西”便于顺风顺水地返回,省去了掉头的时间,也表现了诸葛亮十分害怕曹操C.敢逼近受箭,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4从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可知,第四十六回除了写草船借箭,还会写_。8. 课外欣赏。范氏之亡也,言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注释)

9、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负:用背驮东西。锤:槌子或棒子。況(hung)然:形容钟声。遽(j):立刻。恶:害怕。悖:荒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走:_则:_(2)遽掩其耳 遽_其:_(3)恶人闻之恶_之:_2翻译句子。(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_(2)恶人闻之,可也;恐己自闻之,悖矣。_3“恶己自闻之,悖矣。”这位盗钟者到底“悖”在哪里?_4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_5成语“掩耳盗铃”就出自这里。请你写出“掩”字开头的两个成语。_9. 阅读理解。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

10、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注释: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舍:舍弃,抛弃。不,通“否”。委:丢下,舍弃。引:拉。顾:回头看。1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去:离开 乃:就,于是B.去:去掉 乃:才C.去:离开 乃:才D.去:去掉 乃:就,于是2选出下列句子意思正确解释。(1)待君久不至,已去。(_)A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B您等了我父亲很久他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C我父亲没有等您,已经离开了。D我父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