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汇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13897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疏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汇总(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Z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涡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招标文件;2、涡河航道疏浚工程施工图设计;3、国家和行业相关的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4、公司GB/T19001-2000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GB/T28001-2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相关要求。2.1 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分析2.1.1 工程概况涡河航道蒙城闸以下规划等级为四级,目前按五级维护,此次航道维护工程有两处:(1)涡河航道蒙城闸下华祖浅滩航道维护工程,位于蒙城县涡河双涧大桥下游约5公里处,华祖渡口下游约1公里。由于涡河治理抛石护堤,致使

2、主航槽变窄,航舶航行经常碰触抛石,需将左岸浅滩进行切滩。设计底宽40米,底标高14.5米,边坡1:2,维护航道长度792米,疏浚土方34739方。(2)蒙城水上交通安全检查站工作船基地港池疏浚工程,位于蒙城双涧大桥上游500米处,疏浚长度147米,土方4767方。2.1.2 施工技术要求一、工程内容(1)涡河航道蒙城闸下华祖浅滩航道维护,设计底宽40米,底标高14.5米,边坡1:2,维护航道长度792米,疏浚土方34739方。(2)蒙城水上交通安全检查站工作船基地港池疏浚,长度147米,土方4767方。二、抛泥区抛泥区由业主负责建设、维护。三、技术标准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放样施工,

3、航道中心线应充分利用现有河槽中心线,保持航槽的稳定,减小维护工作量。允许超深0.2米,允许超宽0.1米。本工程机械设备要求:120方/小时及以上绞吸式挖泥船1艘,最大排距2000米,最大排高8米,能满足抛泥要求;或80方/小时及以上绞吸式挖泥船和斗容0.75立方米以上液压式抓斗式挖泥船各1艘组合施工,最大挖深6米,最大运距2000米。2.1.3 施工条件一、自然条件施工水位:开工时由业主提供;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自行掌握、控制。二、工程地质主要为粉砂土和粘土。三、工期要求预计工期:40天;计划开工时间:2009年4月16日。2.2 施工设备选配根据上述的施工条件、工程量及工期要求,我公司拟定投

4、入80m3/h绞吸式挖泥船及1m3抓斗式挖泥船各一艘,以及配套的辅助船舶设备。选配的挖泥船主要技术性能及设备状况见表(见下表)。选配的挖泥船主要技术性能及设备状况表表2-01序号设备名称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设备性能及技术状况1皖吸八号80m3/h绞吸式挖泥船艘1装机功率264KW,外型尺寸:长宽高=29.325.84.2,最大挖深6.0m。2皖工抓1011m3抓斗式挖泥船艘1装机功率134KW,外型尺寸:长宽高=256.84.2,最大挖深6.0m。说明两艘船均配备有机动艇、住宿船、交通艇及辅助设备,工作人员食、宿船。拟投入本工程施工的两艘挖泥船均参加过一系列各种工况条件下的疏浚工程施工,施工人员

5、在施工布设、现场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地方关系协调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以上投入的施工船舶都参加过省内外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疏浚任务。2.3 临时工程及施工准备2.3.1 施工设备的调遣项目部对其所用的设备正常运行、安全等负全部责任。拟投入本工程航道疏浚施工的第三工程处皖工抓101抓斗式挖泥船(1m3抓斗式挖泥船),处在待命状态,中标后可以立即进场施工。拟投入本工程航道疏浚施工的第八工程处皖吸八号80m3/h绞吸式挖泥船现在亳州,处在待命状态,中标后可以立即进场施工。2.3.2 施工放样及浚前测量一、测量仪器本标段陆上控制测量及断面桩放样采用

6、全站仪测量,水下地形测量采用水准仪、测绳、测深杆及测砣进行测量,所有进场的精密监视测量设备均需经过国家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检定周期内,其他的监视测量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主要测量仪器见表2-02。投入本工程使用的测量仪器表 表2-02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全站仪拓普康GTS-602台1检定周期内2水准仪DS3台1检定周期内3测绳100m根6使用前校准4测深杆6m根6使用前校准二、测量人员测量检测设备的操作者必须持证上岗,并熟悉和掌握该设备的操作规程,参加测量其他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认证后方可参加。三、测量方法人工测量为主。采用的测量方法

7、必须合理可行,并能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四、控制测量1、合同协议书签订后,即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对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本控制点、基线及水准点进行复核,校核基本控制点和基线的测量精度,并复核其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2、根据现场情况,在施工区内增设基本控制点,并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实地测量放样,放样测站点的精度不低于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3、项目部负责保护好测量基本控制点、堤防基线的永久埋石、标架和水准点,使之容易进入和通视。项目部对测量网点的缺失和损坏负全部责任。五、浚前测量开工前,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区进行浚前测量,并将测量成果资料及时报送监理单位审核,必要时监理单

8、位可以要求项目部在其直接监督下进行复核测量。若经双方协商同意,项目部可邀请监理人员共同进行联合测量,经双方核签的测量成果,可直接作为计量依据。水下测量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水深、流速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深工具,并征得监理的同意。2、测量断面间距以能正确反映实际工程量为原则,测量横断面按垂直河道中心线方向布设,河道曲线段布设成扇形断面,测深点的密度能反映水下地形特征,河道纵向稍稀,横向稍密,测量断面上的点间距应能正确反映断面形状,不得选用局部坑凹和突出物作为测点,地形平坦处测点间距不大于20cm,地形变化处适当加密,并在两边边坡部分加密。六、施工放样测量1、挖泥船疏浚开挖前在河道设计中心线、开

9、口线、开挖起始点,弯道顶点设立清晰标志,包括标杆、浮标等。平直河段每隔50m设立一组横向标志,弯道处加密至1020m,施工标志设立符合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定,2、对样标和船位定期进行校核,发现偏差,及时纠正。3、在施工作业区内设置两组水位尺,水位尺的设置及观测遵循以下原则:、水尺零点与挖槽设计底高程一致,施工水位尺满足五等水准精度要求。、水尺设置在便于观测、水流平稳、不易被船舶碰撞的地方,必要时加设保护装置。、每组水位尺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水位尺组成,相邻水尺应有20cm的重合,能满足常水位变化范围内读数的要求。、每班班前、班后各观测一次,水深测量时,施测始末观测两次。若水位变化每小时大于5c

10、m或班内变化幅度大于10cm,则增加观测次数,水位尺读数精确至厘米。、有风浪时,观测水位取浪峰和浪谷的平均值。七、单元工程测量及竣工测量单元工程完工后,项目部应认真检查检测,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标准,报请监理单位检查复验。竣工测量的断面间距及测点间距的设置,以及测量仪器的选择与浚前测量相同。工程完工后即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工程进行竣工测量,并及时将测量成果资料及质量评定资料报送给监理工程师,再由监理工程师或业主组织人员对本工程进行竣工复核测量。2.3.3 技术准备一、技术交底业主或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后,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立即组织项目部及工程处的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实施本工程的目

11、的、设计标准、技术要求、施工作业条例等,进行图纸会审,按标书有关规定进行施工测量和放样工作。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对工程技术人员及工程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充分保证每位施工作业人员了解工程建设标准、工程质量要求、工程进度要求。二、施工图纸1、项目部可按招标图纸布置施工现场,做好一切施工准备工作,按监理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须服从业主及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的安排。2、项目部对监理单位提交的图纸和自行设计编制图纸资料事先都应仔细检查,发现错误或表达不清楚的及时以书面方式提交监理单位复核审查。3、项目部提交审批的图纸资料的份数为一式三份,通常只返回给项目部其中的一份。对需要修改的图纸资

12、料项目部还应向监理单位提交修改后的图纸资料,其中底图一份,复制图纸及资料两份,底图上应注明批准日期。2.4 疏浚工程施工方案2.4.1 施工一般原则施工准备完成,在监理工程师发布开工令后,即可进行主体工程水下方疏浚施工,针对本标段的工程特点,挖泥船开挖的方向应按疏浚工程技术规范规定选择,开挖时应根据泥层厚度、挖槽宽度和机械能力。确定分层、分条开挖。条与条之间应有重叠区,以免形成欠挖土埂。在码头等构筑物前沿施工时,应采取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一、绞吸船施工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绞吸式挖泥船施工当流速小于0.5m/s时,宜顺流施工;当流速大于0.5m/s时,宜采用逆流施工。泥层厚度超过挖泥船一

13、次最大挖泥厚度时,应分层施工,上层宜厚,下层宜薄。水面以上的土体高度不宜大于4m,否则应采取措施降低其高度,以策安全。2、当挖槽断面方量较大,又确有需要提前发挥工程效益时,可分层或分条开挖,即先挖子槽使河道先通后畅。3、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回淤,在监理单位签发完工证明之前,河道开挖范围内的回淤由项目部负责清除。二、抓斗船施工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当挖宽大于抓斗船的最大挖宽时,应分条进行施工。在浅水区施工时,分条最小宽度应满足挖泥船作业和泥驳绑靠所需的水域要求;在流速大的深水挖槽施工时,分条的挖宽不得大于挖泥船的船宽。2、当泥层厚度超过抓斗一次下斗所能开挖的最大宽度时,应分层

14、开挖。3、当泥层厚度较薄,土质松软时,可采用梅花挖泥法施工,斗与斗之间的间距,视水流的大小及土质松软情况而定。4、在流速较大的地区施工时,应注意泥斗漂移对下斗位置和挖深的影响,必要时应加大抓斗重量。2.4.2 施工分段根据各排泥区(弃土区)及开挖区施工条件及我公司拟投入的第八工程处皖吸八号及第三工程处皖工抓101号1m3抓斗式挖泥船设备性能综合分析,采取合理分段施工。2.4.3 分层施工根据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分层开挖“上层宜厚、下层宜薄”的原则和挖泥船的吃水性能,合理选择分层施工。2.4.4 分条施工航道挖槽宽度如果超过绞吸式挖泥船的最佳经济挖宽时需进行分条施工。条与条之间必须插有样标,并且

15、留有2-3m的重迭,防止漏挖,出现浅埂。2.4.5 边坡施工为形成河道设计边坡,依据交通部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319-99)要求,绞吸船采用梯形开挖,确保边坡达到设计要求。抓斗船在满足吃水时也可采用平行横挖法,更容易达到边坡设计要求。对岸边附近有堤防等建筑物时,不允许有超挖现象。2.4.6 泥驳装泥、运泥(1)根据开挖土质、运距、挖泥船的能力,合理的配备泥驳数量,避免造成“待驳”或“窝工”现象。(2)在泥驳工作水深满足的条件下,应满载装舱,节省运泥时间,提高工效。(3)开底泥驳严禁运泥过程中发生漏泥跑泥现象。2.5 施工组织管理2.5.1 现场管理机构为保证该工程顺利实施,严格履行工程合同,选派施工管理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人,技术负责人一人。下设工程科、第三工程处、第八工程处等。项目部组织机构框图 图2-01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科工程科财务科安全科第八工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