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过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12940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过程(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过程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过程数学学习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北师大附中 佟晓凤 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赋于素质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必须是“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尽可能地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教学活动。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

2、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积极性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最令人讶异和感到神奇的过程,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发现,即便是错误的发现。再加以精讲、

3、精炼,使思维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活而有序,课堂内高潮迭起,充满吸引力,每节课的教学,都应该设计成为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问题的探索过程。波利亚曾说:“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想出证明的主导思想。”“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实验建立猜想,经过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再深化应用指导解决具体问题”的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教学思想 。 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教学中,可以用希腊在项目模拟象棋谱运麦子的故事展开:假设要在棋谱第一格方一粒麦子,第二个格放两粒麦子,从第三个格开始,缩放的麦子数是前一格的

4、二倍,则把国库力的麦子全部运完仍不能按要求放满棋谱。问:增杨计算又如此规律的麦子的总数?从而激发迫切寻求等比数列前祥和公式的欲望;另一方面,对适度的困难,恰当的运用鼓励、表扬手段,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获得解决问题的愉悦心理,从而提高学生思索的兴趣。问题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使学生感到新奇、疑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思维的内驱力。特别是,当疑问解开,获得成功后,学生会从成功的喜悦中感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再现创造性的做才可

5、能是有效的。数学知识,大体上指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方法和数学史知识四类。数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含着人们丰富的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是掌握前人的经验,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经历着复杂的认识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与直观形象性,决定了在数学学习中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感性经验,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讨论交流,完成创新过程。例如:在三垂线定理教学的问题及问题情境创设中,除了应该重视定理的证明及应用这些演绎过程外,还必须充分重视三垂线定理的猜想、发现、归纳过程的教学。

6、在“平面内有无直线L与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如果存在的话,说明原因:如果不存在的话,说明为什么。”的问题背景下,学生逐渐经历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1)学生通过摆模型、做试验,并猜想出在平面内存在特殊的过斜足与平面的斜线L垂直的直线a;(2)学生运用计算机试验与演示,发现过斜足的直线a绕斜足在平面内旋转时,a与L的成角不断由小到大和由大到小连续变化,其中一定存在一个a与L成直角的位置,从运动的观点进一步分析出猜想可能成立:(3)学生在直观猜想分析的基础上,检索出解决有关“垂直”问题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从理性的高度进一步论证自己发现、猜想的正确性:(4)在问题的深入分析中,学生

7、又会发现,在平面内与斜线L垂直的直线a有无数条,有的与斜线L相交垂直,有的与斜线L异面垂直;(5)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三垂线定理后,在“从上述过程中你还能发现更多的结论吗?”的问询中,学生又“再创造”出三垂线逆定理;(6)在三垂线定理及其三垂线逆定理的变式应用中,学生不断深化对定理的认识,升华出“三垂线定理及其三垂线逆定理,是平面的一条斜线与平面内直线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的实质性认识。提出问题: 直观观察 建立猜想 平面内存在与平面的 通过模型和计算机试验斜线垂直的直线吗? 试验归纳 和演示猜想可能存在升华认识: 分析综合 形成命题:三垂线及其逆定理的 揭示内涵 三垂线及逆定理的 作用和实质是什

8、么? 各类语言表达 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再发现”、“再创造”出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中,更深切的领略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和立体化平面、未知化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巨大威力。 数学课堂教学的主线式思维能力训练。思维力是思维智力的核心,又是智力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思维能力训练的任务是激发思维动机,发展思维形式,遵循思维规律,交给思维方法,培养思维品质。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展示斯未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在思维活动中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9、。 三、经历数学技能形成的过程数学技能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或心智的活动方式。因而,数学技能可以分为心智活动技能(如数的计算技能等)和动作技能(如测量技能等)两类。在数学技能的学习中,主要涉及的是数学心智活动技能,下面就以几何画板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经历数学技能形成的过程。全课可以进行如下设计: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比如,三角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第二步,探索尝试,寻找方法。打开几何画板,用线段工具画一个三角形,做出中位线,度量出线段长度和角的大小,拖动三角形任意点,你会发现你的猜想正确。 从上面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掌握几何画板猜想性质的过程中,经历了探索与

10、创造,充满了欣喜,也充满了曲折,正是由于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对几何画板的使用有了切身的体验,更清晰的认识到几何画板的意义及优越性。数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遵循着“懂用熟巧”的进程。数学技能的形成又要以知识的理解为前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数学技能形成的过程,理解数学技能本身的意义,再辅以必要的练习(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解性),才能使整个数学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成为积极的智力活动方式。四、经历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所谓数学思维,就是以数和形为思维对象,以数学的语言和符号为思维的载体,并以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数学思维的方式很多,有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11、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中学会分析、掌握方法。1实现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和谐 例如在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应用的两节课中,第一节完全采用学生自编练习自己求解的做法,学生不仅编出各种同底数不同的真数、同真数不同底、不同底数不同真数的对数式的比较大小问题,其中既有数字题目又有含字母的题目,既有已知对数式比大小的问题,又有已知大小求自目范围的问题,而且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深刻促进了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掌握。 第二节课我又改变了以往老师出题学生做答的死板模式,采用让学生

12、分组明确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划分任务,独立开展研究,发布研究成果的方式,研究一个函数的性质。学生在寻求答案的思维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才华,这个过程,像机器启动一样,是慢慢展开的。学生的语言描述恰好是很好的思维过程的展示,最后让学生评选出最优解法,实现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和谐结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相继经历了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心理学指出: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应包括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两个方面)形成与发展的过程。2 行变式练习,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的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招一招,

13、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创新的成功直接依赖于努力钻研的坚韧程度。数学教学中由一个基本问题出发,运用类比、联想、特殊化和一般化的思维方法,探索问题的发展变化,使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克服思维的心理定势,变中求进,进中求通,拓展学生的创新空间。教师结合典型例题,着意设计阶梯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想纵深拓广。如讲完例题“设a、b、c都是正数,且a+b+c=1,求证: + + 9”后,保留原题条件,可变换出下列几道逐级深化的题目让学生证明:变式1:a+ b +c9abc;变式2:(1-a)(1-b)(1-c) 8abc;变式3:(-1)(-1)(-1) 8:变式4:abc :变式5:(+1)(+1)(

14、+1) 64;变式6:a+ b +c;变式7: a +b +c;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形成发展的过程,并学会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五、经历数学能力应用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目标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数学学习本身来说,数学能力直接参与其中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同时,它又是在数学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通过对它们的运用,并与以往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亲身经历运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

15、过程,才能有利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高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设计出他们的理想卧室,学生兴趣盎然。在这个练习中,学生的设计受到尺寸和价格的限制。他们必须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覆盖物、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空调和供热设备等。他们设计好图纸后,有的去建材市场咨询地板和油漆价格,有的在网站上查找空调的型号、功率、价格活动的结果令人惊喜,他们已经开始评价布局的合理性、物品的性能价格比、美观与实用的关系等。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既要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对上述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评价,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测量长度的能力及用平方米和立方米计算面积和体积的能力;计算百分比的能力以及准确乘法和小数加法的能力;按比例绘制地面平面图的能力;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