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DOC 9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124909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DOC 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DOC 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DOC 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DOC 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DOC 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DOC 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DOC 9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订线内不要答题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 中 测 试 卷(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学校_班级_姓名_座号_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A.殷红 (yn ) 咳嗽(sou) 吩咐(f ) 锲而不舍(qi )B.骨碌 (lu ) 呜咽(y) 山涧 (jin) 切切察察(ch )C.憎恶(zng ) 菩萨(s) 侮辱(w ) 鲜为人知(xin )D.打颤(chn ) 修葺(q ) 菌子(jn) 诲人不倦(hu )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深宵 疙瘩 元勋 妇儒皆知B.烦燥 峭壁 亘古 苛捐杂税C.振悚 诘问 荒僻 晴天霹雳D.朦

2、胧 简陋 契约 悲天悯人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B.每个同学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C.闻一多先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暴露自己的身份,导致自己遭受了国民党特务的暗杀。D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多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我省要全面加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

3、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为现代女作家萧红,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鲁迅,为现代著名作家,此文选自朝花夕拾,其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其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为狂人日记。C.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还有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D骆驼祥子

4、的作者老舍,为当代著名作家。小说主人公祥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希望一次次破灭,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他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6.结合陋室铭或爱莲说,完成下列对联。(3分)上联:唐伯虎点秋香风流倜傥下联: 7.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 ,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4)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5)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6)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7)泊秦淮中讽刺达官贵人不图国家兴盛,沉迷享乐的诗句是: , 。(杜牧

5、泊秦淮)(8)李商隐的贾生中揭示晚唐皇帝求仙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的诗句是: , 。(李商隐贾生)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父亲的田园秋也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每当春风乍暖,花儿们粉墨登场,我的梦也缤纷起来。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成色,已经秀色可餐了。除了一饱口福,还能换来香喷喷的橡皮糖、好看的花衣裳。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摘一颗掰开细品,绵绵软软的,一直甜到心里去果树散居

6、于小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心田。一片地刨完,父亲回到地头,在锄柄上坐下来。我将水壶递过去,他猛喝几口,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边吸边笑呵呵地看着我玩。我的玩具通常是父亲刚刨出来的豆虫或蛹子。蛹子头上有一个弯弯的类似钢笔卡子的东西,我们叫它钢笔蛹。它的尾巴会摇,我说东

7、它就指东,我说西它就指西,通灵似的,非常有趣。逗逗玩玩间,父亲已将地平整,整出崭新的菜畦,开始精心地播种侍弄园子是父亲驾轻就熟的事情。我喜欢看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如火骄阳下,他裸着的腰背呈古铜色,搭在肩上的毛巾常常汗湿得能拧出水来。当嫩绿的蔬菜破土而出,一天一个样地往上窜;当叶子间探头探脑的西瓜长成一颗颗甜蜜的地雷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

8、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地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前赴后继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一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夏日的夜晚,是农民最悠闲的时候。吃完晚饭,父亲将草席搬出来,在门口铺开。我躺在上面,用手指数着天上的星星。父亲一边抽旱烟,一边摇着芭蕉扇为我赶蚊子。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善恶报应的故事如清风,飘进我的耳朵。夜深露水下来,好戏才刚刚开场傍

9、晚抓回来的知了猴,早已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帐上,开始金蝉脱壳,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将这场脱衣秀持续到黎明时分。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显得那么娇嫩脆弱。它们喘息着,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 (选自文苑2019年第四期,有删改)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2文章首段着力渲染园子的环境,有什么作用?(3分) 3品读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3分)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

10、头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 4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刻画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5在横线上写几句话,将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要求:呼应前文,表达情感,点明主旨。(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人,要有五识人要有“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来自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现实中的经验与教训。积累了一定书本与现实中得来的知识,你就应该拥有一定的“常识”了。一个普通人并不需要搞清登月火箭的燃料构成与DNA的结构图这样的知识,但他得知道基本的善恶与美丑这些常识。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拒绝“常识”时,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

11、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我常常遇到一些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显得他很有“见识”,弄得你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有了上面三种“识”,你就是一个有学问、有点看法的人了。不过,大多数有学问的人,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无法上升到更高一级的那个“识”胆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一个人哪怕学富五车,亦有“见识”,可因为种种原因,却闷声发大财,到了该出手的时候,还是不敢出手,缺乏的就是“胆识”。我要强调一点,“胆识”可不仅仅是指大胆,更不是“有勇无谋”。一个无知的人,一个连常识都没完全搞清楚的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他即便再“勇敢”,也不能称他有“胆识”。最后还要加一个好像同前面几个“识”关联不大的“赏识”。大家在人生路上踽踽独行,都有偶遇他人赏识的时候,请问,你是什么感觉?我相信,有时他人的一两句赏识,往往成为你继续走下去的动力,造就了你的一生。我这里强调的“赏识”,就是你是否懂得赏识他人。那些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尤其是“胆识”的人,不少都有高傲甚至目空一切的毛病,他们失去了“赏识”他人的能力。而不会、不能、不愿赏识他人的人,往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