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及关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12227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7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及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及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及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及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及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及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及关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的关系摘要:分别分析了降水降雪量、温度、光照、风、相对湿度和南北差异对建筑特点的影响,简单举例说明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关键词:建筑 气候 关系引言:建筑,最初不过是庇护人类活动的掩体。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建筑呈现为秩序化、习俗化的空间形态,并且把各个时代的工巧匠心凝聚其中,以至在古典美学里被看作造型艺术之首。建筑由此而成了保存文化史迹最完整的载体。因此,回顾一种文明演化的历程,离不开考察它的空间形态及其生成秩序。而只有通过对整个建筑体系的认知和把握,方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总所周知,某一地域建筑的特征与该地方的气候、地形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现在我们主要就建筑与气候的关系进行讨

2、论。第一,降雨降雪量对建筑的影响。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泻水和减少屋顶积雪。中欧和北欧山区的中世纪尖顶民居就是因为这里冬季降雪量大,为了减轻积雪的重量和压力所致。我国云南傣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的竹楼,颇具特色。这里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竹楼多采用歇山式屋顶,坡度陡,达4550;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室内设有火塘以驱风湿。这种高架式建筑在柬埔寨的金边湖周围、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等地亦有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以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既利于行人避雨,又能遮阳。湘、桂、黔交界地区侗族的风雨桥、廊桥亦是如此。降雨少的地区,屋面一般较平,

3、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究,屋面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如撒哈拉地区。我国西北有些地方气候干旱,降水很少,屋面平缓,一般只是在椽子上铺上织就的芦席、稻草或包谷秆,上抹泥浆一层,再铺干土一层,最后用麦秸拌泥抹平就行了。宁夏虽然也用瓦,但却只有仰瓦而无复瓦。这类房屋的防雨功能较差。如秘鲁首都利马气候炎热干燥,房屋多为土质,屋顶用草甚至用纸箱覆盖,城市亦没有完善的排水设施,1925年3月因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突降暴雨,结果洪水中土墙酥软,房屋倒塌,道路冲毁。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关系到屋面、地面和地下排水系统的设计;另外,雨水通过墙壁上的缝隙向室内渗透时导致墙体内部发潮,从而降低热工性能;会使屋面油毡鼓泡、变形

4、、裂缝,造成渗漏,会使墙面出现斑迹,影响美观,甚至使面层剥落的损坏。降雨多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泻水。降水多的地方,植被繁盛,建筑材料多为竹木;降水少的地方,植被稀疏,建筑多用土石;降雪量大的地方,雪甚至也是建筑材料,如爱斯基摩人的雪屋。我国东北鄂伦春人冬季外出狩猎时也常挖雪屋作为临时休息场所。第二,温度对建筑的影响。温高的地方,往往墙壁较薄,房间也较大,反之则墙壁较厚,房间较小。曾有人通过调查西欧各地的墙壁厚度发现,英国南部、荷兰、比利时墙壁厚度平均为23厘米;德国西部、德国东部38厘米;波兰、立陶宛50厘米;俄罗斯则超过63厘米,也就是愈靠海,墙壁愈薄,反之墙壁愈厚。这是因为欧洲

5、西部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气温在0以上,而愈往东则气温愈低,莫斯科最低气温达-42。我国西北阿勒泰地区冬季漫长严寒,这里房子外观看上去很大,可房间却很紧凑,原来这种房屋的墙壁厚达83厘米,有的人家还在墙壁里填满干畜粪,长期慢燃,用以取暖。我国北方农村住宅一般都有火炕、地炉或火墙,北方城市冬季多用燃煤供暖。近年来大多已改用暖气管道或热水管道采暖。 有些地方为了抵御寒冷,将房子建成半地穴式,我国东北古代肃慎人就住这种房子,赫哲族人一直到解放前还住着地窨子。一些气温高的地方,也选择了这种类型的地窨子,如我国高温冠军吐鲁番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间半地下室,是用来暑季纳凉的,据测量在土墙厚度80厘米

6、的房屋内的温度如果为38,那么半地下室里的温度只有26左右。我国陕北窑洞兼有冬暖夏凉的功能,夏天由于窑洞深埋地下,泥土是热的不良导体,灼热阳光不能直接照射里面,洞外如果38,洞里则只有25,晚上还要盖棉被才能睡觉;冬天却又起到了保温御寒的作用,朝南的窗户又可以使阳光盈满室内。气温高的地方,往往将房屋隐于林木之中,据估计夏天绿地比非绿地要低4左右,在阳光照射下建筑物只能吸收10%的热量,而树林却能吸收50%的热量。我国云南省元阳县境内有一种特殊的房顶水顶,平平的屋顶上又多了一汪水面,屋外阳光热辣,屋里却十分荫凉.第三,光照对建筑的影响。室内光照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发育,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改善居室

7、微小气候。北半球中纬地区,冬季室内只要有3个小时光照,就可以杀死大部分细菌。因此从采光方面考虑,房屋建筑需注重三个方面:采光面积,房间间距,朝向。气温高的地方,往往窗户较小或出檐深远以避免阳光直射。吐鲁番地区的房屋窗户很小,既可以避免灼热的阳光,又可以防止风沙侵袭。傣族民居出檐深远,一个目的是为了避雨,正所谓“吐水疾而溜远”,另一个目的是遮阳。有些地方还在屋顶上做文章,如田夷广纪记载:我国西北一些地区“房屋覆以白垩”以反射烈日,降低室温。气温低的地方,窗户一般较大,以充分接收太阳辐射,但窗户往往是双层的,以避免寒气侵袭,如我国东北地区。宁夏的“房屋一面盖”也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辐射。日本西海岸降

8、雪量大,窗户被雪掩盖,因此常常还在屋顶上伸出一个个“脖子式”高窗,以弥补室内光照不足的状况。房屋之间的间距是有讲究的,尤其是城市中住宅楼建设更要注意。楼间距至少应从满足底楼的光照考虑。光照也是影响房屋朝向的因素之一。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房屋多座北朝南,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则多座南朝北,赤道地区房屋朝向比较杂乱,这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有关。第四,风对建筑的影响。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有些地方还将防风作为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日本太平洋沿岸的一些渔村,房屋建好后一般用鱼网罩住或用大石块压住;我国台湾兰屿岛,距台风策源地近,台风强度大,破坏性极强,因此岛上居

9、民雅美族人(高山族一支)创造性地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米2米处,屋顶用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铁皮,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室内配有火堂以弥补阴暗潮湿的缺点,还在地面上建凉亭备纳凉之用。我国冬季屡屡有寒潮侵袭(多西北风),避风就是为了避寒,因此朝北的一面墙往往不开窗户,院落布局非常紧凑,门也开在东南角,如北京四合院。风还会影响房屋朝向和街道走向。在山区和海滨地区,房屋多面向海风和山谷风。我国云南大理有句歌谣:“大理有三宝,风吹不进屋是第一宝”,大理位于苍山洱海之间,夏季吹西南风,冬春季节吹西风即下关风,下关风风速大,平均为4.2米/秒,最大可达10

10、级,因此这里的房屋座西朝东,成为我国民居建筑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城市街道走向如果正对风向,风在街道上空受到挤压,风力加大,成为风口,因此街道走向最好与当地盛行风向之间有个夹角。在一些炎热潮湿的地方,通风降温成为房屋居住的主要问题,如西萨摩亚、瑙鲁、所罗门群岛等地区,房屋没有墙。现代住宅建筑比较讲究营造“穿堂风”,用来通风避暑。第五,相对湿度对建筑的影响。相对湿度使许多建筑材料受潮后降低其保温性能,这对冷库等建筑更为重要。湿度过高,会明显降低材料的机械强度,产生破坏性变形,有机材料还会腐朽,从而降低质量和耐久性,潮湿材料上容易繁殖霉菌等,一经散布到空气中和物品上,会危害人的健康,促使物品变质。第六

11、,南北差异对建筑的影响。由于北方降水较少,北方建筑屋顶比较平坦,有利于白天晒东西。屋体比较厚实,有利于冬天保暖。而南方由于一年到头降水较多,所以屋顶成倾斜状,有利于雨水的排泄,还比较容易通风散热。结语:就某种建筑物风格形成而言,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兼有避雨、遮阳、防风、纳凉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牵强地认为是单一作用造成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气候不是唯一决定建筑特征的因素,地方文化、宗教色彩还有建筑设计师的风格等等,都是决定建筑特征的因素。参考文献:建筑与气候,气候与建筑形式解析,气候对建筑的影响本次问卷参与人数30人,问卷结果如下:Q1:您的性别? 男(22人)

12、 女(8人)Q2:您的受教育程度是? 初中及以下 高中 大专 本科(30人) 硕士及以上Q3:您的年龄段是? 12岁以下 1318岁之间(2人) 1930之间(28人) 3140之间 4150之间 50岁以上Q4:您的职业是? 行政机关 事业单位 企业 学生(30人) 农民 自由职业者 其他Q5:您对现在居住环境的气候情况是否满意? 很满意(2人) 比较满意(10人) 不太满意(15人) 极其不满意(3人)Q6:您所了解的气候变化有哪些(多选)? 全球性气候变暖(30人) 极端气候出现频率增加(23人) 海平面持续上涨(28人) 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影响范围加大(3人)Q7:您认为自己对气候变化

13、了解程度如何? 有比较深刻了解(3人) 知道一些(21人) 了解很少(5人) 完全不知道(1人)Q8:您平时了解气候变化的途径有哪些(多选)? 手机(30人) 电脑(20人) 报纸和刊物(3人) 课堂和讲座(1人) 街道宣传(6人) 从他人口中得知(15人) 其他(8人)Q9:在您看来,造成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活动(火山喷发、太阳辐射等)(3人) 人类的工业生产活动(5人) 人们的日常生活(2人) 人为破坏(20人) 不知道Q10:您认为气候变化对您日常活动是否有影响? 影响很大(5人) 影响不大(15人) 完全没有影响(10人)Q11:您对未来气候变化是否堪忧? 非常担心(2人

14、) 比较担心(22人) 不太关心(5人) 无所谓(1人)Q12:您认为气候变化会对您个人/家庭带来什么影响(多选)? 给健康带来极大困扰(12人) 出行不便(21人) 气候变化无节律,人们难以适应(8人)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造成经济财产损失(19人) 空气严重污染(29人) 物价上涨,日常生活支出剧增 不清楚(1人)Q13:您认为未来气候是否会有所改善? 不会变好,只会越来越糟糕(7人) 通过人们努力,会有所改善(20人) 通过自然调节,会自行变好(3人) 不好说Q14:您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主要责任 在于国际性环保组织(2人) 在于国家和政府机构(16人) 在于个人日常生活点点滴滴(11人) 不

15、清楚(1人)Q15:您认为现在人们应对气候变化是否迫在眉睫? 非常迫切(12人) 比较迫切(16人) 不用太急,慢慢应对(1人) 完全不用在意(1人)Q16:就气候变暖来说,您最近几年是否感受强烈? 感受很强烈(5人) 感受很少(19人) 没有任何感受(5人) 不清楚(1人)Q17:对于气候变暖,您认为以下措施中有效的有哪些(多选)?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型清洁能源(22人) 减少数目乱砍滥伐和土地肆意开垦(28人) 减少私家车,多乘公交车(25人) 计划生育,控制地球人口数量(12人) 网络媒体加大全球变暖知识介绍,提高人们自我意识(27人)Q18:您认为在接下来的多少年内,气候变化将难以遏止? 5年之内(2人) 510年之内(3人) 1020之内(12人) 2050之内(8人) 50年之后(5人) 永远不会Q19:当某一天,气候问题非常严重时,你是否会尽自己的一份力来改善环境? 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