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概述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120161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健康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概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心理健康概述导入新课:现代社会认识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心理,好比一个“人”字的一撇一捺,二者缺一不可。联合国专家曾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象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含义1、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2、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随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2、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具有高效、快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和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在这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我们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

3、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它的定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就如同身体没有病才算是健康的基本条件一样;二是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它是指我们不但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发展处于最佳状态。打个比喻吧,如同体弱不算有病,但毕竟不算强壮一样,现在我们更注重心理健康的第二层意思。在一般的理解中,心理素质可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个性品质、心理健康状况、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自信心和自我认识能力等等。现代社会要求个人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讨论:心理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是一回事吗?教师:随着中职生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交往范围的扩大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等,许多

4、学生都会在学习、生活、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出现不适应,这是他们的心理就产生了轻微的失衡,但这并非就说明这些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自己已患上心理疾病。所以,不能仅从一时一事而简单地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可以这样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是没有心理疾病的人,但没有心理疾病的人不一定是心理健康的人,不一定就没有心理问题。因为人的心理状况不仅受生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个人心理素质的制约。整理为word格式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与人们所处

5、的时代、环境、年龄、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关,不能仅凭一种偶然的行为来判断他人或自己心理是否健康。比如:某个同学正在吃东西,忽然被人抢了去,于是大哭大叫起来。他正常吗?如果他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你的结论又如何?所以说心理健康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下面着重介绍几种观点:(一)美国著名心理家马斯洛为心理健康提出了9条标准:1、对现实具有高效的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3、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4、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静;5、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理论;6、对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阳,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具有乐于助人的热心;8、具有

6、民主的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承受欢乐和忧伤。(二)心理健康的八条标准第一,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是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他们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是采取极其负责的态度,因而总是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总是忘我地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对这些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台阶,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而且总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向他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这类人用他们自己的行动去体验人生的价值,真切而深刻,所以总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反过来更能激起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二,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世界上最困难的是什么?就

7、是如何认识自己。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能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学识、水平,既不高估自己,不对自己的一些长处和优势沾沾自喜,也不会自卑,过分地贬低自己,决不无缘无故抱怨、自责自己。反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便不能恰当地认同自己,或是莫名其妙地自傲,或是无缘无故地自卑,经常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的不足,心理特别敏感、脆弱,失落感极强,经不起风浪的折腾,存在严重的心理冲突,回避矛盾,无法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整理为word格式第三,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在与其他人打交道的时候,有以下这些特点。1不仅在理性上懂得处理好人

8、际关系的重要性,而且总是显示一种积极的、乐于与人交往的态度。2懂得在交往过程中如何尊重人、理解人,从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他人的身上。3能够平等地、宽容地、客观地了解、评价对方,不势利待人,与人相处时,总显示出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积极的态度。4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够注意他人的长处,能较虚心地向他人学习。5当他人有困难时,总能采取真诚的、有效的帮助。6当与他人产生矛盾时,能做到“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不主动出击,不“窝里斗”,能进行较好的沟通,并以理智的、合理的方式解决。第四,有一个乐观的情绪状态。情绪最容易反映人的心理状态,也最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一般来说,情绪健康的人有以下这些特点。1没有

9、过分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所以很少有烦恼、不快,精神状态永远是饱满的、乐观的。2在自己的人生遇到麻烦时,能做到泰然处之,决不自寻烦恼或自我折磨;3一般能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所以很少有麻烦的、别扭的事情引起自己心理的不快。4有修养,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自己想发脾气时或暴怒来临时,自己能够意识到,并将其抑制于萌芽状态。第五,有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都能平衡发展;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神风貌;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的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态度,对外界的刺激不会有偏激的情绪和行为;能够与社会的步

10、调合拍,能和集体融为一体。第六,道德心态的健康。道德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近几年来对健康内容界定的最新补充。一个道德不健康的人,很难说是一个完全意义上健康的人。那么,什么是道德心态的健康呢?大致有以下几点。整理为word格式1不做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事。2不仅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的能力,而且在自己的行为中去实践真善美,并能与假丑恶进行斗争。3能自觉地遵守社会的各种规范、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4能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可能为社会多做贡献。5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无条件地服从,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于自己的生命。第七,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是复杂的,人与人之间

11、的关系是比较难于处理的。但是心理健康的人并不因此而畏惧、害怕,而是能面对现实、正视现实、改造现实。对这些人来说,往往能做到审时度势,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能够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正确对待现实环境,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中,因而能应付比较复杂的局面;当发现自己处于不利的或困难的境地时,也不惊慌、恐惧,而是冷静地处理,将不利转化为有利,将困境转化为顺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聪明才智。第八,智力活动正常。智力活动正常,不一定是指智力超常(智力活动超常也属于智力活动正常的范畴),而是说,这类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是正常的,能较好

12、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头脑清醒,不糊涂,反应敏捷,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该当机立断的时候就当机立断,毫不犹豫。(三)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 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职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在对待就业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从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中可以看出,中职生的自我同一性的稳定程度、自我价值体系的建立水平、人际关系是决定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另外,对学习的适应性也仍然是左右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此,在参照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

13、出的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基础上,我们把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2)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一个心理健康的中职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和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整理为word格式 (3)自我认知与现实感: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知,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知。心理健康的中职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

14、,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作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4)个性发展的良好性:个性是指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人的个性结构主要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健康的中职生,在个性发展上,应表现出良好的态势,即作为心理动力系统的个性倾向性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谐,个性心理特征上的一些成分则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如情绪控制能力强、善良、自律等。 三、中职

15、生常见心理问题1、学习障碍2、交往压力3、情感困惑4、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5、自卑、抑郁6、焦虑、恐怖等四、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正视自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做到自知的,常常是当局者迷。不少朋友对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气质、性格缺乏准确的了解。因而有的人不自量力,想入非非;有的过分自卑怯懦、丧失信心。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做出恰如其分的、客观的估价,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要勇于承认,并努力弥补。防止过高或过低地错估自己。 下面列举十一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可供参考: 1、当苦恼时,找你所信任的,谈得来,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忧闷及时发泄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遇到较大的刺激,或遭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状态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将心灵上的创伤填平。 3、当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时,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你喜欢干的事,如写字、打球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 5、多替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