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正意义的学习境界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116439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求真正意义的学习境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追求真正意义的学习境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追求真正意义的学习境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求真正意义的学习境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追求真正意义的学习境界老河口职业技术学校 邱泽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广泛应用,网络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并且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今天,面对着以网络信息为主流的浩如烟海、日新月异的知识变革,面对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职校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领学生泛舟学海,在学习中寻求一份快乐和幸福,追求真正意义的学习境界呢?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教学的新模式。第一课时自学:教师提供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学习的重点放在对课文的“读”、“感”、“思”、“练”四个环节上;教师则有针对性地进

2、行个别指导、点拨、答疑、检查,注意掌握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教师可以相机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这样既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又能够真正实现孔子提倡的启发式教育的境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学能力。第二课时上网学习:针对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自学浏览、查阅、筛选、提取有效信息。课堂上教师则尽可能地提供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介绍相关的学习网站、学习内容(多家教案、课件、相关文章等)、查询的方式、撰写文章,参与网上讨论、,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注重对全体学生的检查。对

3、于必读的学习材料,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的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并相机诱导。将自学和导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为学生拓展了自由的学习空间,又为其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式,这不仅充分发挥的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信息资料,不仅可以扩大阅读量,开阔知识视野,而且还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速读、跳读、精读、筛选、提取有效信息、整合信息等阅读技能,还可以为下一步写作积累必要的素材,或者启发写作的灵感。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教师“偷懒”,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教师会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而且还要求教师能够非常熟悉网络上的多个网

4、站的相关教学资源,并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上网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潜在的备课量是巨大的,它不再局限于一篇课文、一本教参、一份教案,它对教师的知识视野、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同时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第三课时讨论学习: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前两节课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讨论时首先分小组进行,发言组长由大家轮流担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5、改变中国传统中的官位“世袭制”。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讨论意见,由各组长发言,不足之处可以由其他组员补充意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在交流的过程中,这种智慧的交锋,心灵的碰撞往往会产生出人意料的“创造之花”,令人震撼、欣喜,更令人拍案叫绝。那情不自禁的掌声,便是最高的奖励。这是只有作为一名教育者才可以体会到“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幸福感。学以致用。每学习完一篇课文,我都安排学生写篇自由命意的短文习作。因为是学生自主学习,他们通过认真思考、上网进行了广泛的浏览、阅读和讨论,对文本有了较深入的领会和感悟,角度无论大小,都是有感而发,有自己的灼见

6、,所以每一名学生的习作都写得较前有显著的长进。有的学生把习作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我,这样就迫使我这位对发电子邮件不甚熟悉的教师,也增长了本领。这大概就是孔子讲的“教学相长”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我感到自己也在一天天成长。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育方式的改变,它带来了学生和教师角色改变,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学习活动中真正的主体,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曾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有时甚至是与学生样的学习者。这种变化,促进了民主、平等、合作,互相帮助的新型的亲密师生关系的建立,也促进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行为、专业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现在这种新的教与学方式的探索,符合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