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共9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114244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共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共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共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共9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最为关注的教育学派是(D)。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2.下列说法有悖终身教育理念的是(C)。A.学习贯穿人的一生B.学校教育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C.终身教育从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开始D.当地社会在终身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3.赞科夫主张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前面,所依据的是(A)。A.最近发展区域理论B.隐性知识理论C.先行组织者理论D.支架式教学理论4.有人把教育隐喻为“塑徒”,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

2、程师”,这种观点在人的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DA.遗传决定论B.成熟论C.外铄论D.内因与外因相交互用论5.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教育方针强调(A)。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D.教育必须为现代化服务7.教育界尝试以综合课程加强学科之间及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典型的综合课程按照综合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其顺序为(D)A.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B.广域课程、相关课程、核心课程C.核心课程、相关课程、广域课程D.核心课程、广域课程、相关课程、10.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过程作文教学法“,根据舒尔曼“教学的知识基础”理论,该教师运用

3、的是(B)。A.学科教学知识B.教育情境知识C.课程知识D.基于学生的知识11.体谅模式对立者围绕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人际与社会问题,编制一套生命线情景教材,发展青少年人际与社会技能,这套教材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A )A.敏感情性、证明规则、你怎么办B.敏感情性、证明规则、你期望什么C.敏感情性、你期望什么、你怎么办D.证明规则、你期望什么、你怎么办12.小学“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项要求属于教学目的层级中的(C)。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13.有学者强调,教育要根据一个民族的固有特性来进行,这种观点体现了(C)。A.生产力对教育

4、的影响和制约B.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D.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23.1938年3月,毛泽东为“抗大”题写办学方针,成为教育工作首位的是(A)。A.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B.坚持不懈的抗战信念C.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D.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24.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派队古希腊教育做出的主要贡献是(A)。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B.确立了“七艺”的课程体系C.形成了自由教育理论的体系D.提出了遵循自然的教育原则27.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消极教育”意指(D)。A.教育作用有限B.教育在于等待儿童的自然发展C.教育对于儿童发展难以积极作用D.教育需遵循儿童天性

5、,防范外界不良影响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46.因材施教有悖于教育公平。错误。教育公平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教育过程的公平以及教育结果的公平。主要是指在教育中,要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有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权利,在最后教育结果的获得上享有平等的机会。这是我们目前教育力求达到的。但具体到教育过程中,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义,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公平时要注意因材施教,

6、培养不同的人才,特别要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材施教就是让每个人都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人尽其才,就是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成功,结合本人是特点,发挥其最大才能。其实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每个人能通过教育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因此,因材施教有悖教育公平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教育公平的实现有赖于因材施教47. 学记所说的“教学相长”本义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错误。学记中的“教学相长”是作为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提出的,其本意并非指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师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

7、,使教师不断进步。后人在注释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作了引申,将其视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学相长有本意和引申义之分。题目所指为引申义,并非本意。48. 合作学习是一种合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的学习方法。正确。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儿童的分组会有能力比较好的,能力

8、相对比较弱的,能力相对比较好的,就给能力比较弱的提供支架。符合维果斯基的思想。所以上述观点正确。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49.列举三种利用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点的教育措施。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1)因材施教:对于智力超常的儿童,要给予及时的发现和指导,教育要跟上他们的发展;对于晚熟者,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并充满信心,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对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特长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培养和训练;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对他们进

9、行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针对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2)弹性教学内容:根据目前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从而适应目前学生的水平。(3)能力分组或组织兴趣小组教学:将能力或兴趣相似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可以保证教学内容适合每一个学生。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54.材料1:我们真的需要学校吗?不是指教育,而是强制上学:6节课一天,一周五天,一年九个月,十二年。这个死规矩是否真的必要?如果真有必要,原因何在?不要以阅读、写作、算术来搪塞,因为有200万“在家上学的学生”对这种老生常谈早已置之不理。如果这还不算,有一批美国名人从来没有像我们的孩子受过十二年一

10、贯制学校的修理,仍然出类拔萃,独领风骚。材料2:美国学者亚历山大英格利斯认为学校具有以下6种功能:修正或调解作用整合作用分析和指导作用分拣作用选拔作用预备教育的作用。如此这般政府不会遇到挑战,而公司永不缺乏听话的劳动力。根据约翰泰勒盖托著,汪小英译上学真的有用吗?改编。(1)结合材料1分析学校教育日趋制度化带来的影响。(2)材料2所说的六种学校教育功能中,哪些属于负功能?哪些属于隐性功能?这些功能必然存在吗?请举例说明。(3)针对材料1、2反映的问题,现代教育制度应做哪些改进?(1)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

11、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学校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和个体的社会化,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地位。目前社会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全国各地出现了“在家上学”现象。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对当前日益制度化的学校教育的不满的表达。学校教育的弊端也暴露出来。教育空间的封闭性。孩子被封闭在一个学校,甚至被封闭在小小的教室里,使得学生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脱节。 教育目标的狭隘性。在应试教育下,我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集中在升学科目上,集中在考试科目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 教育评价的机械性。制度化学校教育下更加重视的是教育评价的同质性的选拔性功能,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

12、学校教育应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2)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指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材料中所说的六种功能对于个体来讲,都是负向功能,不论是调节、整合、分析和指导、分拣、选拔和预备教育功能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儿童的个体发展。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这些功能目前在现代教育中必然存在。比如:目前教育制度中,依然分出重点与非重点中学,这样选拔功能就已然存在,老师,家长会竭尽权利把学生送至重点学校,同时让学生也感觉在重点学校的优势性来源于自己比其他学生强。而非对知识的渴望。还有各个学校性质的划分,职业学校、普通教育

13、的分离,就已经为学生的将来生活做出决定,让他适应之后的一共学习抑或工作。为政府和公司培养听话的人(3)现在教育制度的改革:非制度化的过程,因为过于严密的制度化管理,使教育体系缺乏弹性和灵活性,排斥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和自主性。开放性:不能再通过其内部标准而选择教育对象、将一部分人排除在学校之外;学生在学龄期过着与世隔绝的学校生活,学校成了“教育的孤岛”。应该吸纳所有学生,让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平等性,人们应该摒弃学校享有独尊地位,只有接受学校教育才算受教育,学校教育演变成一种社会仪式、身份象征,正规学校的毕业证成为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我们应该持有所有的教育都是一致的,而非有所区别终身性:学校教育是一次性完成的(有学习年限的规定),主要服务于儿童和青少年,青少年进入社会就终止了个体的学校教育。所以应该树立终身教育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