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2(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111816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2(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2(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2(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2(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2(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2(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12(附答案带详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教师资格-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问答题:案例:某同学对一道练习题的解答如下。某薄壁容器重4N,其容积为25dm3,高为30 cm,底面积为200cm2,该容器装满水,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求(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解:(1)设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水,压强为P水,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压力为F,则P水水gh1103 kgm398 Nkg03 m2940 PaF水p水S水2940 Pa002 m2588 N。(2)FG588 N4 N628 NpFS628 Nm2628 Pa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588 N,容器对

2、桌面的压强为628 Pa。问题:(1)指出该学生答题的错误,并分析答错的可能原因。(5分)(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分析和正确解答该问题。(15分)答案: 本题解析:(1)该学生的错误在于将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容器的重力之和等同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将桌面的面积错误地等同于容器和桌面的接触面积。错误的原因是该生没有理清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没有弄清楚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容器和水的总重力之和,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接触面积的商。(2)教学片段:师:第一问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做的非常好,我们知道了液体底部的压强可以用P水=水gh来求解,接下来,要求整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这个应该怎么去

3、计算生:先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然后除以接触面积。师:很好,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属于固体对固体之间的作用力,又是静止状态,这种情况应该用什么思路求解生:要先做受力分析。师:对,可以考虑整体法或者分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如果按整体法,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应该怎么做生: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应该用容器和水的总重力。师:对,这样就求出来压力。你算一下压力是多少。师: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力跟F水+G容器不一样。是因为容器不是规则的,水对整个容器的作用力包括对容器底部的作用力和容器壁的作用力。在这里求整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是水对容器的压力和容器的重力之和。生:我明白了。师:求压强呢 压强是怎么计算的呢生:物体单位面积上

4、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师:这个题干中有两个面积,一个是容器和桌子的接触面积,一个是桌面的面积。应该用哪一个生:哦,应该用前一个,因为接触面积之外的桌面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师:对,识记公式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它的适用环境以及它的物理意义,一定要认准是对应的物理量。2. 单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低时.布朗运动越明显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分子间的斥力减小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答案:B 本题解析: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间接反映,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A项错误。扩

5、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项正确。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C项错误。等温膨胀过程中温度不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D项错误。3. 问答题: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如下检测题,检测结果是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题目: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大D.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问题:(1)指出正确选项,针对错误选项分析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2)针对错误选项,设计教学片段帮助学生

6、掌握相关知识。答案: 本题解析:(1)正确选项为A。部分同学由于对声音的音调、响度混淆不清,或者对听到声音的条件不理解,容易出现以下几种错误思路:因为听不到声音说明物体没有振动发声,错选B;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错选c;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响,声音大我们就可以听到,错选D。(2)教学片段:教师:同学们仔细看清楚这道题的选项,其中包含的关键信息点有物体发声与我们听到声音。教师:大家回忆一下人听到声音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学生:首先必须有物体在振动,其次必须有介质在传播声音。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两点是正确的,不过还少了一个条件。比如超声波和次声波我们人

7、耳就听不到.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因为人对声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 Hz到20000 Hz.如果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低于20 Hz或高于20000 Hz,人耳就觉察不出来。教师:所以,根绝这三个条件我们判断出哪个选项正确?哪个选项错误呢?学生:A选项正确,B选项和D选项错误。教师:有部分同学选择了C选项,大家思考一下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对应声音的哪种物理量?学生:声音的振幅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声音的频率反映了声音的音调。教师:因此物体振幅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大,C选项也是错误的。同学们理解了人听到声音的条件以及能正确判断声音的响度与音调的区别,这类题目就能迎刃

8、而解。4. 单选题:根据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则S的前方某点P的光强决定于波阵面S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点的()。A.振动振幅之和B.光强之和C.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D.振动的相干叠加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 问答题:“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论之一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简述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义。答案: 本题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

9、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实例:电冰箱、电热水壶、电饭煲等家庭用电器,来学习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电能等。6. 单选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有关评价建议中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使发展变化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以下最能反映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发展状况的是()。A.行为观察B.实验操作C.课题研究D.成长记录答案:D 本题解析: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学生的成长记录等形成性评价结果应该是高校录取学生的依据。特别强调高考招生的改革应与本课程标准的实施配套。”故选D项。7. 问答题:案例:在初中物理实验上,李老师用蓝色自来水

10、笔和一杯清水做实验,讲授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李老师:同学们,这是一支蓝色自来水笔,这是一杯清水,老师将蓝墨水滴入清水中。(李老师将蓝墨水滴入清水)李老师:同学们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谁说说 甲同学:水的颜色变蓝了。李老师:很好!水是怎么变蓝的呢(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了一会)乙同学小声说:蓝墨水和清水混合了。李老师:不对,上课注意力要集中!水是逐步变蓝的,同学们要记住,这个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记住了吗同学们:记住了!李老师:很好,接下来我们讲分子之间存在力的作用。问题:(1)指出上面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10分)(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

11、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20分)答案: 本题解析:(1)该教师的教学行为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理念。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只有“很好”“不对”,没有体现全面性原则,没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还用“上课注意力要集中”等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没有注重激励性原则,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没能体现启发性原则,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没有体现反馈性原则,没有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同学们通过反馈的方式取得进步的方法。(2)改进教学思路:可以采取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教师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

12、性,引导学生得到最终答案。具体教学过程改进如下:教师做演示实验,蓝墨水滴入清水中。将学生分组,分组讨论实验现象。选代表出来回答。生:水的颜色变蓝了。师:还有别的同学补充一下吗生:蓝墨水和清水混合了。师:这些讲的都对,我们观察现象的时候,不要只看到结果,还要多注意过程,谁能再细致的描述一下刚才的现象。生:哦,蓝墨水慢慢扩散,水逐渐变蓝,颜色变淡。师:实验现象要从细微之处着眼,同学们做的非常好,现在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一直在做运动。师:对,分子一直在做无规则运动,蓝色的墨水慢慢扩散到清水中。8. 问答题:案例2下面是某校高中物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课的教学片

13、段。张老师在讲述了参考系运动和静止等概念后,播放了一段乘坐观光电梯上行的视频,引导同学展开讨论。张老师:同学们。谁能说出这段视频描述了什么情景甲:乘电梯上楼。张老师:是的,如果甲、乙和丙三位同学在楼下站着等电梯,这时他们看电梯中的乘客在甲:运动。张老师:对!乘客在运动。那电梯中的乘客看这三位同学,比如看乙同学时,他会认为乙同学在甲:运动。张老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掌握了。丙:老师,我还有问题。甲说的不对,乙同学实际上是站着不动的,怎么说他在运动呢 甲:按照书上说的,乘客看乙同学就是运动的。丙:乙同学确实是静止的呀!张老师:大家记住,同学甲的回答是正确的,同学丙的回答不对,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坐标

14、系问题:(1)分析学生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原有观念及其对学习的影响。(2)分析张老师在该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3)设计一个教学片断,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关物理概念。答案: 本题解析:(1)一部分同学比如甲同学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理解是正确的。但部分学生尤其是丙同学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原概念是: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就是静止的,相对地球运动的物体就是运动的。事实上,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参考系本身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原概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正确的物理前概念是物理学习的良好基础和铺垫。其正迁移作用可成为物理概念学习的资源和概念学习的新的增长点,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新的科学知识体系。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对物理现象、过程、材料的片面或错误理解而产生的前概念。会成为物理学习的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影响新知识学习,甚至歪曲新知识的意义,变成学习的障碍。(2)该教学片断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张老师存在以下问题:这样的提问,没有具体的指代,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立即回答,整个过程表面上气氛活跃,实质上流于形式,学生缺乏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对学生激发思维、培养能力起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