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108257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导语:在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水意象,既有千姿百态的写实描绘,也有加入 自我体验的情感抒发,用以表达时间意识、离情别绪和忧郁情结。李白一生四海为家,纵情山水。绚丽的自然风光,对李白壮浪纵恣、清新飘 逸、气象博大、想象神奇的浪漫主义诗风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大量的写“水”中,他不仅对其千“姿”百“态”进行了客观描绘,还 为其赋予了的强烈地自我感情,极具感染力。纵观其作品,我们可以归结为诗 意描写和借水抒情两大类。一、诗意描写在对水的实态描写当中,他非常传神的对水的静与动进行了描绘。1. 静态描写李白写水之明净极为传神,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悠闲、淡泊、自由的隐逸之 乐。先来看两首秋浦歌:秋

2、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衣。(秋浦歌其八)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 二)前者描绘水车岭的奇险与溪水的清澈,后者描写的则是平天湖的明净和作 者的惬意。再如:绀殿横江上,青山落镜中。岸回沙不尽,日映水成空。(流夜郎至江 夏)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 (秋夜板桥浦泛 月独酌怀谢)在这里,水平如镜,静穆空明,远离尘世的喧嚣,没有功名的计较。而诗 人的心灵也如清水朗月般纯净清空,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和谐。2. 动态描写李白所描写的动态水,温柔秀美 如“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宣 城青溪);雄伟奇丽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3、落九天。”(其二);肆 虐狂暴如“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黄河之水 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咆哮奔腾的黄河水,在李白的笔下,更 加气势恢宏,势不可挡。“每一个读到这样诗句的人,就都会感染到他要冲破一 切束缚的力量。”(林庚)甚至,明媚秀丽的长江水在其笔下也是那般波浪滔天、雄伟壮观。且看 横江词六首其四: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此刻,我们仿佛看到海潮汹涌澎湃地涌过天门山,犹如白浪劈山。阵阵的 轰鸣的波涛,令人惊心动魄。二、 借水抒情李白在写“水”时,既唯美的描绘了它的客观形态,又注入了个人博大的 宇宙感、强烈的现实感和

4、真切的失落感。这些,在他的时间意识、离情别绪和 忧郁情结中得到了表现。1.时间意识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如孔子所喟叹的“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李白仕 途的挫折令他倍感人生如水去无还。因此,他常借流水伤怀。朝为断肠花,暮为东流水。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古风之十五)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古风之十六)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时不我待、老之将至,却未能实现“寰区大 定,海县清一”远大理想的惆怅和痛苦。2.离情别绪在离别诗歌中,“水”是最常见的情感喻体。李白也大量借用“水”来寄 托依依惜别之情。例如:流水无情去, 征帆逐吹开。相

5、看不忍别, 更进手中杯。(送殷淑三首其二)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寄远其六)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值得一提的是,李白能巧妙的运用空间的概念来表达情感的深远绵长。例 如,用水的深度来比喻感情的深度。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纵使“深千尺”, 也比不上友情的深厚。而水的长度同样可以比 喻感情的长度。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送别)这里将抽象的“别意”具体化,“兼用拟人、比喻、对比、设问等手法, 构思新颖奇特,借滔滔不绝的大江流水来倾吐自己的真挚感情,亲切而且深 情,有强烈

6、的感染力。”(张海鸥)3. 忧郁情结在李白的思想深处,一直绞结着道家的.出世和儒家的入世两种情结,他所 追求的理想和现实始终存在着其不可逾越的错位。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束缚, 使得诗人选择用不羁的诗情和生命的张力,来表达忧郁、悲愤的情结。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其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特别是最后一句,诗人内心的失意和久久累积的忧郁情结,在这里做了一 次宣泄。唐汝询解卷十三:“此厌世多艰,思栖逸也。言往日不返,来日 多忧,盍乘此秋色登楼以相酣畅乎?然不得近君,是以愁不能忘。而以抽刀 断水起兴,因言人生既不称意,便当适志扁舟,何栖栖仕宦为也?”这里的 “水”,已经完全被转换成愁绪和悲情的象征物了。通过品尝李白诗歌中水意象所表现出的悲哀、愤怒以及欣慰、忧伤,我们真 切感受到李白这种矛盾与交战的心态。他积极向上的入世态度,使他寄情江河 湖海之间,奔腾寰区宇宙之中,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通过对这些诗歌中水意象的品读,我们看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美有着敏锐 的观察力,善于把握自然景物最本质的特征,还可以体会到诗人能将自己的情 感以至整个身心都完全融入自然,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极大地拓展了诗 歌的审美内涵和意蕴,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