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应知应会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10726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应知应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应知应会1.何谓医院感染?答: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 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答:(1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 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 )在原有感染基础和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 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的感染。(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

2、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3、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 )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 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抱疹、弓形虫 病、水痘等。(4)病人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4、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是哪些?答:是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手术切口部位,这 4个部位的医院感染占了整 个医院感染的80鸠上。5 何谓医院感染的暴发?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短时间内发生3

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6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时应怎样报告?答:(1)临床医生、护士发现可疑同种或同源感染病例 3例以上,应当立即报 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后者应于 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 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口。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2 )检验科发现某病区有同种菌感染 3株或以上者,或检出疑似医院感染暴 发流行的病原体,应电话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有记录可查。7、由谁确认发生了医院感染暴发?答:临床医护人员发现3例及以上相同症状(如发热)或同种疾病(如肺炎) 或同种病原体(如MRSA)应高度重视,并立即向

4、科主任及感染管理科汇报。由 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予以确认。8、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什么?答:医院感染暴发处置原则是:(1)控制并积极治疗感染源。(2)切断感染途径。(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4)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 还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 积极查找病原体。(5)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9、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履行的职责是什么?答:(I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 )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3 )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

5、及药物敏感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 时报告感染瞥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 传染病防治法 的规定 报告(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10、呼吸机相关肺炎应如何诊断?答: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为呼吸机相关肺炎。(1)病人施行人工机械通气(MIV)治疗后或解除MIV48小时内发生的肺部 感染,患者出现粘痰、肺部啰音,并伴发热,或白细胞总数和(或)嗜酸性粒细 胞比例增高,或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2)病人在原有肺部感染基础上施行 MIV治疗48小

6、时以上,肺部又发生新 的病原体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11、何谓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答: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 48小时内患 者出现的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局部红肿或硬块或有脓液排出) ,或隧道感染(沿 导管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 弥漫性红斑),或血流感染(败血症或真菌血症) 等临床表现。12、如何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答: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 48小时内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 血症,并伴有发热( 38 C)、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 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从导管血和外周静脉血,或从导管 尖段和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相同种类、

7、相同药物结果的致病菌,即可诊断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1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插管后)?1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2保证引流通畅,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也不可接触地面。如下床活动或搬 运时,应临时夹闭并固定尿袋引流管,防止返流。3集尿袋达2 / 3 满时要及时排放,放尿时尿袋末端臂口防止污染。4.除特殊情况需要持续膀胧冲洗外,不应采用膀肤冲洗预防泌尿道感染。5尿路感染使用抗菌药物前,应送尿培养,必要时拔除导尿管。6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7长期留置导尿病人,集尿袋每周更换 1 一2次或根据产品说明书,更换时注 意无菌操作。8每日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胜,尽早

8、拔除导尿。9.长期留置导尿病人,建议每周检测尿常规一次。1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插管后)?1.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出汗较多或渗血的病 人及高温季节穿刺后第一次使用纱布敷料覆盖穿刺点。2 穿刺点覆盖的无菌纱布2天更换,专用贴膜可7天更换,敷料出现潮湿、 松动、沾污时立即更换。3 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手套。4 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发现污垢或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5 病人洗澡或擦身时要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扭导管浸入水中。6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 48小时内更疾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重 新置官。7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

9、虑拔除导管,但不要可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8,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利后24小时内更换;9.成立静脉置管输液小组,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约人员负责留置导管及其日 常护理工作。10 插管72小时后,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15、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特殊预防措施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 30 -45 ,以减少胃反流和误吸的发生。2 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3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优先考虑无创通气。4 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I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封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 水可使用新制备的灭菌水,每天更换;5. 冷凝器应始终

10、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应作为污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 向患者气道。6 .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 械通气和插管天数。7 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 / VAP。8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9 鼓励早期肠内营养,促进肠道功能恢复。16、何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答: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是指: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菌药物期间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所致腹泻性肠道疾病,包括由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肠炎。临床表现 为腹泻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发热或腹泻。周围血白细胞可升高,大便涂 片

11、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出有意义的优势菌群。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肠壁充血、水肿、 出现,或见到220mn灰黄(白)色斑块伪膜。17. 手术部位感染共分哪几种类型?答:手术部位感染分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 感染。18.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如何诊断?答: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 切口局部红、肿、热、痛,或可见化脓性分泌物。(2) 从化脓性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由外科医生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19.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如何诊断?答: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与手

12、 术有关感染,累及筋膜和肌层的深部组织,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1) 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2) 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 有发热、局部疼痛等感染症状和体征。(3)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影像学检20.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有哪些?答:医院感染病原体的特点主要有:(1) 以机会致病菌为主,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克雷伯 菌属、白假丝酵母菌等。(2) 多为多重耐药菌等。(3) 主要侵犯抵抗力低下的患者。21. 何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常见多种耐药菌有哪些?米取何种隔离措施?答: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

13、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医院感染常见多种耐药菌有:(1)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2)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 产超广谱内先胺酶细菌。(4) 耐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5) 耐碳青霉稀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6)多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取“接触隔离”措施22. 在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如何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答: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根据是否保留血管内导管采取不同采集方法:(1)保留导管:至少采集两套血培养,其中至套经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从导管内或输液港隔膜无菌方法采集。两个位置采血间隔时间应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2)不保留导

14、管:从独立的外周静脉采集两套血培养,并送导管尖端进行 培养。血标本应在米集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若不能时送检,应室温保存。23. 留置导尿管患者如何正确采集尿培养标本?答;留置导尿管患者采集标本前,应先夹住导尿管,采集时松开导尿管,并 弃其前段尿液。消毒导尿管采样部位,将注射器刺入导尿管,抽取尿液置于无菌 容器中送检。24. 如何正确采集痰液标本?答:痰液标本的采集可采用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法、经人工气道抽吸等多 种方法。自然咳痰法采集时,病人应留取清晨第二口痰。采集标本前应取下假牙,清洁口 腔(不用牙膏),用力咳出气道深部的痰,直接吐入无菌容器内。咳痰困难者可 先于雾化。25. 如何正确采集手

15、术切口感染标本?答:采集手术切口感染时,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感染局部二遍, 去除切 口表面渗出物和皮肤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试子两个,采集病灶边缘或 脓腔囊壁脓液或分泌物,分别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涂片检查。26何谓标准预防?答: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 /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 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27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 能含有可被传播的传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3) 目的是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28何谓暂居菌?答:暂居菌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 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29何谓手卫生?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30.最简单、最直接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是什么?答:洗手。31在什么情况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