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2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10472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2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2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2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2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2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2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2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学业分层测评(十二)(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20082020年)提出的目标,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135 0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85%左右,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据此完成12题。1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2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导学号:78470142】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矿产资源丰富C地理区位优势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平原广阔

2、,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经济、文化都很发达的地区。第2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地形、气候等条件优越,改革开放后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该地区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矿产缺乏。【答案】1.C2.B下图为我国广东与云南两省级行政区之间产业转移和资源调配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广东省向云南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ABCD4产业转移对云南省的有利影响有()【导学号:78470143】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ABCD【解析】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广东省与云南省相比,资源短缺、劳动

3、力价格高,所以,广东省向云南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第4题,产业转移对云南省的影响可能有: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化水平,但会加重环境污染等。【答案】3.C4.A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据此完成56题。5上图所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A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B第一、二产业都上升C第一、三产业都上升D第三产业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6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不包括()【导学号:78470144】A矿产资源优势B对外开放政策C工业化D毗邻港澳【解析】

4、第5题,图中纵坐标表示时间,横坐标表示百分比。黑色图例代表第一产业,其比重在逐步下降;灰色图例代表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白色图例代表第三产业,其比重逐渐增加。第6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处开放前沿,加上毗邻港澳的优势区位,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答案】5.D6.A(2016聊城高二检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 B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C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8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转移将导

5、致该产业生产成本升高B促进转入地和转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C发达区域转出产业的主体是资源密集型产业D产业的区位选择完全受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影响【解析】第7题,珠三角经济发达,因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制造业向周边欠发达地区转移。第8题,产业转移将促进转入和转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答案】7.D8.B9读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和珠三角工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1图2(1)从图1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情况为_。(2)图2说明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3)轻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廉价劳动力B原料C技术

6、D动力(4)在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这对迁入地区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加快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B增加就业机会C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D缓解迁入地的环境污染(5)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这说明一个区域的_化会对_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情况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相对稳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轻纺工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第(3)题,轻纺工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7、主导区位因素是廉价劳动力。第(4)题,产业转移会加重迁入地区的环境污染。第(5)题,据材料分析可知,珠江三角洲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相对稳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工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3)A(4)D(5)工业城市能力提升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1012题。10图中、表示的产业分别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

8、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11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78470145】A人口增长过快B区位选择变化C职业收入差异D产业结构升级12“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的差异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解析】第10题,依据不同年代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可判断,刚改革开放时该城镇第一产业比重高,到城镇发展的较高阶段一般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第11题,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能反映产业构成的变化,图中显示人口职业构成上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说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12题,就地式城市

9、化必然是当地原有乡村转变发展为城镇,则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答案】10.A11.D12.C13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下图,回答问题。“珠三角”主要工业部门(1)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3)据图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解析】第(1)题,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水污染等,

10、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第(2)题,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第(3)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答案】(1)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水体污染。原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2)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3)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信息、交通、金融等服务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