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材料题的“五步”巧答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10336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材料题的“五步”巧答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材料题的“五步”巧答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材料题的“五步”巧答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材料题的“五步”巧答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材料题的“五步”巧答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材料题的“五步”巧答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材料题的“五步”巧答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材料题的“五步”巧答法 内容摘要 在高考历史题目中,材料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一直是一种必考题目,也是决定学生成绩高低的一个关键性题目。本文在对全国高考文综卷及学校两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认为材料题可以分为读问题看材料,找关键字、词或中心句根据关键字、词或中心句子,联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课本相关内容(析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作答,这样“五步”来作答来作答。 关键词历史 ; 材料题 ; 五步巧解历史材料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题型。它本身源于教材,却高于教材,它将课外材料和课本知识相结合起来。具有题型巧、容量大、灵活性高和区

2、分度强的特点而经久不衰,倍受高考命题专家青睐。其无论是客观型材料题,还是主观型材料题在历史部分均占有很大的比例。仅2006年全国部分省市高考文综卷中的材料题分值分布如下:卷 类材料选择题材料问答题总分值所占比例(历史部分)全国卷4384242%全国卷4444848%北京卷16324848%天津卷24315454%重庆卷0404040%四川卷8414949%注:试卷均来自十年高考历史卷中的2006年高考文综卷从上表可以看出,历史材料题在高考中所占比例很大。高考文综历史得分高低与材料题得分高低密切相关,但是通过几次模拟考试及在平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却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不会审题、读题、对问题把握不准,

3、或是答题抓不住要点等问题,甚至有些同学干脆无从下手。介于以上原因,结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认为做材料题,主要是材料解答题,可以采用读问题看材料,找关键字、词或中心句根据关键字、词或中心句子,联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课本相关内容(析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作答,这样“五步”来作答,举凡一例说明如下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何以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 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要求在福州创办船政局。他说,“窃唯东南大

4、利在水而不在陆无事之时,以之筹转漕则千里犹在门户;则七省之储可通一水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不能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这,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是非设局轮船不为功”。“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大轮船不可”。清政府批准左宗棠的请求。材料三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捋(相等),。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靡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材料四 (1894年)秋七月乙亥朔,日本侵朝鲜,下昭宣战。谕李

5、鸿章扩充海军,慎选将才,精求训练,通筹熟计以闻。海军副将邓世昌及日人战于大东沟,死之。(1895年)乙亥,日兵寇威海。我海军与战于南岸,败绩。威海陷,刘公岛陷,水师 亡,丁汝昌及总兵刘步蟾死。授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使日本。 赵尔翼清史稿回答(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结合有关史实说明。(2)根据材料二,指出左宗棠建立福州船政局的经济、军事目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主要含义是什么?李鸿章对“海防”问题的看法有什么变化?(4)近代前期中国的有识之士为加强海防提出了什么主张并采取了那些具体措施?(5)根据材

6、料四指出中国海军参加了那些重要战役?中国海军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中国海防问题的认识。注;本试题为武汉学海教科所历史学科命题组所命200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第27题,本校二模试卷。从题目可以看出本题共四段材料,涉及到五个问题。本题是一道运用“五步”巧答法的典型题目。按照“五步”巧答做法,特举第(3)问作答如下:第一步,看问题本问要求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主要含义及李鸿章对“海防”问题的看法有何变化。第二步,看材料,找关键字、词或中心句子从问题可以看出,材料中的“西北东南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于材料联系最为紧密,是为材料的关键词和

7、关键句子。第三步,根据关键字、词或中心句子,联系课本相关内容通过“西北东南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些字眼可以看出其主要与中国近现代史中“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边疆问题”及“李鸿章对边疆问题的看法”有关系。第四步,分析课本内容(析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通过“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边疆问题”及“李鸿章本人对边疆问题的看法”相关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边疆防御防重点在西北地区,而不在东南沿海地区,且东南海疆也没有出现国什么大的边疆危机。但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国家的相继入侵,中国东南海疆也发生严重的危机。在这个时候李鸿章认为中国的边疆防御重点要转向东南海疆,而

8、不是继续在西北陆疆,这些内容与材料紧密相联,是为答案。第五步,作答通过以上分析作答如下:“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之意为,中国边疆防御的重心一直在西北陆疆,但是现在东南海疆却发生严重的边疆危机。对此,李鸿章认为,要把防御的重点转向东南海疆。其它几问亦可以根据以上“五步”过程来作答。在读材料的过程中把握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字词,注意各材料之间的联系及材料所叙述的核心内容。只要找准这些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东西,材料题就迎刃而解了。这种答法不但易于把握问题要害,而且还可以节省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对一些与问题关系不太紧密材料的阅读时间。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材料中都可以应用。在中国古代史中材料多为文言文,故看材料时主要抓与问题有关的关键字或词。而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的材料题多为现代文,主要抓中心句子或概括中心思想。当然,在具体的作答过程中有些不需要联系课本内容或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把第三步,根据关键字、词或中心句子,联系课本相关内容这一步省去,直接作答。这种“五步”巧答法在一些材料型的选择题中也可以应用,不过就是省略了最后一步而已。除此之外,这种“五步”答法在政治、地理等文科的材料题中也可以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