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弹力(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101162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 弹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必修一 弹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必修一 弹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一 弹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 弹力(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 弹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 弹力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学习相关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为以后分析物体受力打基础。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准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4.能说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并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三、教学重难点:1.弹力的

2、产生条件2.弹力方向的判断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比较抽象,要根据学生实际,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举例子,尤其是体会弹力的方向,对微小形变的演示,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师指导。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讲授法、实验法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器材、学案和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做学案,提出自己预习中的疑惑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引入教师指出,弹力与重力一样,是依性质而命名的一种力.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弹力展开对3个方面问题的讨论,以弄清弹力的来由、弹力所遵从的规律.(三)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研究问题1:什么是形变?教师指出,

3、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往往是从实验入手,从观察启步.我们的研究也将这样实行.关于什么是形变,将演示一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 中物体发生的变化和变化发生的原因.演示实验1:钢锯条在手的作用下弯曲.演示实验2:弹簧被拉长或压短.演示实验3: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 弯曲与扭转.演示实验4:铜片被弯成直角状.演示实验 5:面团在重力作用下下坠,形状变化.演示实验 6:纸张被手揉皱.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普遍存有?比如,用手指按实验桌,桌面有形状变化吗?请学生再观察,观察物体形状的微小变化,并讲解观察的方法把微小效应“放大”的实验方法.演示实验7:玻

4、璃瓶的微小形变效应.演示实验8:桌面的微小形变效应.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实验现象作出归纳这么多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状的改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实验中,物体发生的形状改变有哪些形式.归纳出形变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 等不同形式,它们属于两类情况: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外力停止作用,物体可恢复原状;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后,外力停止作用亦不再恢复到原状.至此,对什么是形变的问题作一小结.2、研究问题2:什么是弹力?这里安排4个演示弹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弹力发生的条件.演示实验9:弯曲的锯条将小球弹出.演示实验10:压缩弹簧将与之相

5、毗邻的物理小车推出.演示实验11:伸长着的橡皮筋将与之相连的物理小车拉过来.演示实验12:扭转着的橡筋条使与之相系的螺旋桨转动.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出弹力发生的两个条件:(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必须直接接触;(2)施力物体必须发生了弹性形变.教师指出,这是直接判断有无弹力存有的基本依据.作出什么是弹力的结论.3、研究问题3:弹力的方向、大小?以演示实验912中的弹力实验为据,逐一分析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间的关 系,由学生归纳出弹力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的规律.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压力、支持力、绳的拉 力的方向作具体分析,使学生一方面弄清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作为弹力的一种效果

6、而得名,同时,掌握判断它们的方向所依从的规律.对于弹力的大小,只需定性地了解与施力物体形变水准相关,不作详细研究,并在初中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直接给出胡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x.(四)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参看学案)采取将弹力与上一节课学过的重力作比较的方式,既总结了本课知识,又复习了前课内容.最后,要求学生们课后不但要回忆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内容,还应体会本课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五) 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九、 板书设计1. 形变2. 弹力3. 几种弹力的方向判断4. 胡克定律5. 练习十、 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老师通过举例子、做演示实验,体会弹力的存有性,进而能够说出弹力的产生条件,能够对简单的受弹力情况实行分析,最后实行当堂检测,课后实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做演示实验2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练习检测10分钟,其余环节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