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内容有哪些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10004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内容有哪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内容有哪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内容有哪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内容有哪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内容有哪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内容有哪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内容有哪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内容有哪些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程序 , 手术室与临床各科室之 间识别患者身份时至少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核对 患者的各项信息 . 结果 : 在实施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以来 , 医护 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从未发生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错误 , 极大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篇一 病人在院期间应被 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 住 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 腕带佩戴 规范 目的: (1) 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 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 );(2) 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 时提醒,方便核对 ;(3) 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 ;

2、(4) 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 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手术病人 ( 包括微创手术 ) 、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必须佩带腕带,作为病 人识别标志。 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 方可使用。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 一) 目的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符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通过有效 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 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 ) 标准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 (1) 当给病人用药、 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 人

3、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2) 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 ( 性别或年龄 ) 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 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 ; 急诊抢救室的病人 使用病人的姓名 ( 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 人员临时命名 ) 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 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 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可以作为病 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择这些补充 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在核对病人的识 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

4、) 放射科、 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符合 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必须统一,并在 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4) 在病人的血袋、药 袋和标本的标签上要写明 ( 或打印出 ) 进行病人的识别码,以 便与病人进行核对 (5) 在给病人治疗、用药、输液、输 血、抽血或留取其他标本时要对病人的识别码进行核对。2、(6) 病人的床号和房间号不能作为病人的识别码使用。 有效改善相互沟通 (1) 在工作只能需执行口头医嘱或电 话医嘱、接到各类的紧急口头报告时,必须有一个口头确认 过程,护士或接听报告的人首先要把别人告诉你的信息写下 来,要有书面记录, 然后大声复

5、述一遍口头医嘱的全部内容、 各类检查紧急的口头报告内容,对方确认无误。 (2) 医 院允许在病人抢救、 中深度镇静治疗、 手术时使用口头医嘱。 在紧急情况下,在医师不能立即到达又需要立即处理时可以 使用电话医嘱,其他情况不准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原则上 尽量减少使用电话医嘱,患者出现病情变化,下级医生请示 上级医生后,上级医生在电话中下达的医嘱要由值班医生或 管床医生下达书面医嘱后护士才能执行,而且要在病程记录 中记录相关内容。 (3) 口头或电话医嘱下达后,护士即 要立即书面记录 ( 可记录在口头医嘱单或其他记录纸上 ) ,并 根据书面记录内容大声复述给下达医嘱的医生后,听到复述 医嘱后,医生

6、要明确示意,经确认无误后护士执行。在特别 紧急且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护士记录口头医嘱会影响到病人 抢救时,可先按要求在保证正确用药的前提下执行口头医嘱, 事后立即补记医嘱内容。口头或电话医嘱要在病人抢救完成 后六小时内在电脑系统内补录,并打印签字。手术病人的口 头医嘱单要求下达医嘱的医生和执行护士签字确认,并存入 病历中保存。 (4) 所有急诊检验结果、危及到病人安全 的异常检查、检验结果 ( 简称危急值 ) 需要及时通知临床医护 人员。检验科和其他辅助检查科室要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标 准,标准中要包括检验、检查危急值得项目名称、临界值、 报告流程和报告责任人。并以书面的形式确认,同时要对全 科人

7、员、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检验危急值得报告可以通过系统自动控制,并提醒检验师。所有急诊检查项目的结果和/ 危急值结果的书面报告要在审核后立即发送,并电话通知 临床科室,以便医师及时得到相关报告。 (5) 临床科室 工作人员,包括医师和护士在接听到急诊检查结果、危急值 结果报告后,要有书面记录,并将记录的内容大声复述一遍 给报告人听, 要得到对方的确认。 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人姓名、 住院号、检查项目名称、检查结果、接听电话时间、报告给 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的时间等。各科要有记录本登记,以便 职能部门检查。 (6) 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到检查项目 高危报告后,要及时对病人进行评估和处理,必要时向上级 医

8、生或科主任请示报告,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 (7) 在 急诊病人入院前与接收科室进行电话沟通时,需将收治病人 的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生命体征、基本病情、病 人可能需要的特殊医疗设备( 氧气、心电监护、呼吸机能) 以及病区问的其他相关信息等告知病区,病区接电话人员要有 书面记录并大声复述给打电话的人员,要得到对方的确认, 同时医护应相互告知。其他情况下进行的电话沟通要按医 疗工作电话沟通记录管理规程进行记录。 (2) 手术前 核对为了避免手术病人和手术部位的错误,在手术室的手术和门、急诊小手术都要列出核对清单,手术开始前要 停下其他所有工作认真核对清单中所要求的内容,一致确认 手术病人、手

9、术方案、手术部位和病人体位是正确的且在正确的手术室,手术需要的所有医疗文书齐全,医疗设备已准备好且功能正常。在手术室进行的手术、手术前核对要在麻醉诱导前进行,手术病人本人 ( 清醒可合作的病人 ) 、 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一起根据手术护理记录中 “手术前核对清单”中的内容进行逐项核对,核对内容由巡回护士记录,并将参与核对人员名单记录。门、急诊的小手术应在手术前由病人本人 ( 清醒可合作的病人 ) 、手术 医生、 治疗护士一起核对, 核对内容由治疗护士记录在 门 急诊、介入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并将参与核对人员名单进 行记录。篇二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

10、用姓名、性别、床号3 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 围手术期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3 、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 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 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 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 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 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

11、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6 、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 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 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7 、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 手术患 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 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 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 术室。 (2) 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 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 用 ( 直至改为二级护理 ) ,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 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 、急诊、病房、产房

12、、 手术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 施: (1) 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 搬运安全 ; 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 ; 认真 与科室护士交接, 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 病情、置管情况、 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 可离开。 (2) 门诊急诊患者与、 手术室、 病房转接患者: 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 ; 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 写病例、入院病例 ; 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 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 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3)

13、 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 ; 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 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 前准备、 药物情况等, 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4) 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 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 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5) 病房与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 病房护士认真交接, 内容包括: 意识、 瞳孔、 生命体征、 输液、 各种引流、 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 离开。 (6) 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 内容包括

14、: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 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 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无误后方可离开。 (7) 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 认真交接, 内容包括: 分娩情况、 会阴情况、 子宫收缩情况、 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 录单。 (8) 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 保证搬运安全 ; 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 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 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篇三 一、在门诊实施任何 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 ( 或家属 ) 沟通,作为最后 确认的手段, 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

15、确的操作。 二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诊疗、 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 患者身份。 三、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健康行”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 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 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 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四、给患者 建卡时核对身份证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 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正确输入患者 信息。 五、对预约患者认真核登记表中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及手机号码、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 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医师为 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 患者身份。 六、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 自主能力、 新生儿、 7 岁以下患儿及无痛检查、 手术等患者, 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在各 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 别患者身份。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 无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 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 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