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第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09646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翻译第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第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第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第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翻译第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翻译第二轮复习学案(教师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第二轮复习学案学习目标:能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归纳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以提高得分率。学习步骤:一、第一轮复习时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自测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各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文言文直译的方法“留、换、增、删、调”各针对哪类文言现象?4. 有些不能照字面直译的,或者直译表达不出原意的,或者是使用了比喻、借代、互文、委婉说法等修辞义的,往往需要意译。试举一例说明。二、修改常见的翻译失误(在原句中改)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

2、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误译:晋国侯爵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等。晋国国君和秦国国君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国君对晋国国君没有以礼相等。2把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了。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能把今义当古义。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因为蔺相如的功劳大,任命他为上卿。4词语翻译

3、得不恰当。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不吝啬珍珠宝器肥田沃土。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要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孙权把曹操的书信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

4、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误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9应当译出的词语却遗漏了。 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误译: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孔子说:“学习后要按时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

5、古代汉语中倒装句较多,这类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误译: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三、揣摩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句式和含有关键性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等)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请从以下的实例演练中揣摩并归纳填空。 例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译文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1. 例1为 名 词

6、活用为 动 词 例2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译文(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 请允许(暂且)让他们出狱(耕种),县令不允许。 例3奇之,立许字以女。 译文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 例4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译文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办丧事,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2. 例24为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例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加他的过失。 3. 例5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从例1至例5的演

7、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特别关注 词类活用 。例6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译文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1. 例6属于文言句式中的 判断 句 例7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译文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2. 例7划线句属于文言句式中的 省略 句 例8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译文朱晖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 ,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3. 例8划线句属于文言句式中的 被动 句 例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译文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 例

8、10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译文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4. 例9属于文言句式中的 宾语前置 句,例10的后一句属于文言句式中的 状语后置 句。例9、10总的属于文言句式中的 倒装 句。(二)从例6至例10的演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关注 特殊文言句式 。例11常以木枕布衾 质 钱,人重其贤,争 售 之。 译文(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 ,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 例12俄而崇韬入 谢 ,因道之解焉。 译文一会儿,郭崇韬进宫向世宗 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三)从例11至例12的演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

9、要关注 关键实词 (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的、解释通常与 现代汉语 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例13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 悉罢之。 译文裴侠说:“ 为了 饮食而役使人,是我不做的事。 于是 把他们 全都 遣散了。(四)从例13的演练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关注 文言虚词 例14赵国何求而不得也!误译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都能得到!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例1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误译有才德的人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钱财多,就会增加他的过失。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

10、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五)从例14、15误译的订正中,我们可以揣摩并归纳出,文言文翻译要关注 句子中隐含的语气 。四、翻译实战演练1翻译下文中画线的句子太祖(曹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wi)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其叔父数言之于嵩。译:乃阳败面口。译: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译:2尝试出高考文言翻译题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

11、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译:译: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 濂惟举其善者对。参考答案1他的叔父屡次向曹嵩报告(太祖之事)。于是假装容貌毁坏嘴巴歪斜。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蒙啊! 2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有时私下(间或)召见向他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五、从高考翻译题的采分点和重庆近三年的文言翻译题看我目前的薄弱点2009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翻译题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

12、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用斜线()断句: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2分)答案: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2)翻译: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4分)答案: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4分) 答案: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点拨】对举在古文中是常见的。结构相同,语意相近或相反,可以相互参照解释。此句词语活用应译出,“丧”“亡”均是使动用法,同时为使整个句子

13、文意通畅连贯,要添加必要的关联词,因为从句意看,是假设语气,所以加上“如果”连接更好。第二句,翻译时要明确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才能正确译出文意。重点词“陷”是使动用法;“夫”,代词,那;“何以”,文言固定格式,用(要)做什么,用什么来。同时,语意要顺畅,语气要恰当。2008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翻译题 (节选自晏子春秋)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用斜线(/)断句: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答案: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翻译:殚财不 足以 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

14、馁,死胔相望。(4分)答案:倾尽钱财 不够用来 交纳赋税,竭尽全力不能 完成 徭役,百姓饥寒交迫,腐尸随处可见 。傲细民之忧,而崇 左右 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答案:轻视 小民百姓的忧愁,却看重 身边的人 的取乐嬉笑,那么国家也就没有希望了。2007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翻译题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4分) 【答案】 (1)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4分) 【答案】游荡不务正业的人,假托皇亲国戚手下之人的名义,常常在关卡渡口都市大设店铺,并搜罗商税。 从高考翻译题的采分点和重庆近三年的文言翻译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