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濉溪镇王冲孜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096284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北市濉溪镇王冲孜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淮北市濉溪镇王冲孜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淮北市濉溪镇王冲孜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淮北市濉溪镇王冲孜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淮北市濉溪镇王冲孜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北市濉溪镇王冲孜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北市濉溪镇王冲孜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北市濉溪镇王冲孜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工程编号:HZ2009N043淮北市濉溪镇王冲孜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一、综合说明.1(一)项目背景.1(二)项目概况.2(三)项目投入总和资金和效益情况.4(四)组织领导和管理 5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一)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6(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9三、项目区概况12(一)自然概况.12(二)社会经济状况14(三)基础设施15四、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17(一)项目区水资源概况17(二)项目区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17五、项目建设内容及工程技术设计方案

2、1948 (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标准.19(二)项目建设内容 19(三)配套农技措施21(四)工程技术设计方案22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1(一)投资估算依据31(二)投资估算31(三)资金筹措方案34七、项目效益估算及经济评价35(一)灌溉节水效益35(二)经济效益分析35(三)社会效益40(四)生态效益41八、项目组织和管理维护42(一)组织机构42(二)工程建设管理42(三)建设资金管理43(四)施工组织和进度安排43(五)工程建后运行管理与维护45九、项目招投标47(一)法律依据47(二)工程招标范围47(三)招、投标管理47十、结论及建议48(一)结论48(二)建议48附件:

3、1、*村电灌站修复项目工程领导小组名单2、*村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协会名单3、节水灌溉规划布局图4、项目区水利现状图5、工程典型设计图6、*区交通位置图一、综合说明(一)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区*镇*村节水灌溉示范项目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1)单位名称:*县*镇*村节水灌溉协会(2)法定代表人:徐绍强(3)单位概况: *镇*村座落在孙朱路中段,西临任李村,东至*镇的朱口村,南到举河,北接我镇压的王楼村,东西长3.5公里有余,多种植小麦、黄豆和玉米,有 16个村民小组,人口四千多人,现有木材加工厂两个, 要经营沙发、家具、餐桌、餐椅等,构建厂2个,主营楼板、水泥、黄砂等,电子加工厂一个,现有职工

4、200多人,主要生产电子开关。养殖业分为两大类,一是水产养殖,主要是养鱼和虾、螃蟹,另一类是家畜家禽,主要养殖鸡、鸭、猪、羊等,其中拥有母猪50头以上的3家,羊有百只以上的有一家,鸡千只以上的有两家,大型养鸭厂一个,年出栏15万只。现有耕地8000多亩,为确保旱涝保收,九六年关窑和*两村(区划调整后的*村前身)多方筹资打小品井七八十眼,开挖沟渠十多条,生产桥几十座,生产路二十多条,但由于年久失修,小口井已有半数不出水了,沟渠大多不通水,桥多数不是无边就是洞涵堵塞,生产路两旁也被百姓开垦种了庄稼。为适应节水灌溉的需要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成立了*村节水灌溉协会,负责项目的实施和运行管理。3、项

5、目编制的理由与过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中国的地理特点,又形成了南水多,北水少的局面。目前,我国缺水总量为400-600亿立方米,每年受干旱面积3-4.5亿亩,影响粮食产量7.5亿公斤以上。已对农业生产构成了直接威胁。据统计,我国的农业用水量在逐年减少,从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下降了15%。今后,农业用水量不但不可能增加,而只能减少。据资料显示,*区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资源,每年开采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5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98立方米,远低于全国人均1990立方米的水平。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解决

6、农业要发展而供水又不足的矛盾问题。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要节水。节水灌溉已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的根本,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和实现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战略的具体措施。我国已加入WTO,农业和农村经济将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在保证粮食基本“够吃”的条件下,应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着力发展经济作物,因地制宜的搞好作物品种规模经济的规划、生产和深加工,是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本项目就是在*区*县所属的*镇*村基本农田中选定2000亩,采取节水灌溉,以改善项目区内长期以来靠天收的局面。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改变目前的传统只种

7、粮食、十年九旱收成低的状况,改栽培*镇颇有特色的蒜棉套种和大棚西瓜、蔬菜,以满足城乡居民的需要,使项目区的农民尽快致富。并以此作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向缺水、干旱的淮北广大农村和周边地区推广。*镇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镇,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养殖业。长期以来,群众就有棉花、大蒜套种的习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一些群众自发扩大种植规模,供应市场,增加收入。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科学引导,促进瓜棉套种和大棚蔬菜生产上规模、上档次、拓展销售市场,已成为一些农户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但是由于*村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等,既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又使规模生产困难重重,历

8、届镇领导都想投资壮大蒜、棉套种和大棚西瓜、蔬菜产业,但苦于财力不足,特此申请专项资金,支持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项目完成后,可使分散的种植农户进一步得到整合,提高技术水平,拓展外销市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2)安徽省发改委关于委托审批2009年度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发改农经函【2008】453号文)(3)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5)*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6)*县“十一五”发展规划(7)*区水资源规

9、划(8)淮北统计年鉴-2007(9)项目建设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二)项目概况1、项目拟建范围项目区在*县*镇*村浍河北岸的大片农田,拟于项目区选定2000亩基本农田作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重点进行蒜棉套种和部分反季节大棚西瓜、蔬菜栽培。2、规模项目节水灌溉总面积2000亩,其中:反季节大棚温室滴灌200亩,半固定式喷灌1800亩。3、内容(1)新建机井20眼(2)固定式滴灌、半固定式喷灌管网工程(3)中小沟疏浚及配套桥涵工程(4)田间道路工程(5)供电线路工程和变配电设备(6)温室大棚200亩(由农民自建)4、建设工期:12个月(三)项目投入总

10、资金和效益情况1、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179.25万元(除涝工程费6.80万元,灌溉工程费142.15万元,道路工程费15万元,其他工程费15.30万元);其他费用5.75万元;基本预备费15万元。2、资金筹措申请中央投资资金13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70万元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项目总投资:200万元(2)灌区面积:2000亩,其中,固定式滴灌:200亩,半固定式喷灌:1800亩。(3)年运营收入:730万元(4)年运营总成本:473.99万元(5)年实现利润:256.01万元(6)项目区人均增加纯收入:663.24万元(四)组织领导和管理1、组织领导成立以*

11、镇分管镇长任组长的*镇*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领导协调工作。项目法人单位是*镇*村节水灌溉协会,具体负责项目实施与管理。2、实施管理本项目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工程的设计、设备订购、建设施工必须坚持合同管理原则,依法订立经济合同,明确义务与违约责任并实行项目招投标制。验收原则:工程不经领导小组组织的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有关条款调整。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从项目区目前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灾害。项目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

12、干热风、冰雹、霜冻等灾害发生。2、传统观念。传统农业虽然不能使农民致富,但是,农民根据多年生产积累的经验,精耕细作,客观上可有比较稳定的收益。传统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自给自足的观念没有彻底消除,对于农户来说,能上市的产品多一些当然更好,少一些也无关紧要,不遇特殊自然灾害,总是可以保持温饱,因此,很少有人敢冒风险加大投入改造传统农业模式。从而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3、管理滞后。也可以说是管理断层或者管理缺位。现代农业科技必须与现代农业管理有机结合,任何经济组织,如果管理不到位,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宜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座标。因管理滞后,各类资源难以合理配置,科技水平再高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没有组织的、分散的经营模式下,现代农业所要求的最低资本不到位,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管理模式还近乎自然经济管理模式,资源配置受到制约,从而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传统观念和管理滞后两因素,既是项目区存在的主要的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是目前我国国内普遍存在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4、装备不足。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农户大多不敢冒险投入(实际上农户个人投入的力度是有限的),又由于管理滞后、分散经营,资源得不到有效集约,致使形成目前的农机小型化,配套差,选育良种和水利设施设备缺位,无力满足农业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