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综论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093306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园林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南园林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南园林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南园林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南园林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南园林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园林综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南私家园林造景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班级:园林 1021 班姓名:叶芃 学号:1031701119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 林形式。其独特的造园思想先后对日本园林、欧洲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 影响到现代景观。本文主要就江南私家园林的造景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进行 讨论。Abstract:China classical garden refers to form landscape Chinese garden private gardens in South China and Northern Royal Garden as the rep

2、resentative of the. Its unique landscape idea has exerted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Japanese garden, the garden, has affected the modern landscape. This paper discussed mainly on the Jiangnan private garden landscape art in the application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关键词:苏州园林;造景艺术;现代景观设计Keywords:

3、 Suzhou garden; landscape art; modern landscape design中国古典园林讲求的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在众多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中, 江南园林虽不比皇家园林的器宇轩昂,但也在尺寸之地内将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 结合,做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凿池开山、栽花种树并非字面意义上那 样简单,这其中需要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 要达到 这种统一就要遵循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最终达到园林与人生意境的表达。 这一理论对现代景观设计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与作用。江南园林与现代城市景观两者虽然形式上有很大差别,但实际上是一脉相 承。它们的目的都是

4、为了人类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只不过随着不同的时代、不 同的社会历史背景所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态。一、江南园林意境的创造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运用中国古典园林滋生于东方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 他艺术的影响,许多园林的建造借助文人和画家,由于这些人的参与,在建造园 林时,他们将自己独特的理念融入到园林景观的建造中,中国古典园林可以说是 与山水画、田园诗相生相长,同步发展的。江南古典园林不单是一种视觉艺术,而且还涉及到听觉、嗅觉等感官变化, 此外春夏秋冬的时令变化,雨雪阴晴等气候变化都会改变山林空间和意境,并深 深地影响到人的感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也是情意的表达,所以根本问题

5、 在于对传统文化修养的提高与感情素质的提高。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要表达自身的 意境就需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在现代景观设计的意境创作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感应作详 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 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蒙征; 竹则被认为是刚直不阿,有气节的君子等等。对于现代的园林设计师来说,拧拥 其艺术和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征,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除此 之外,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能够立意 设计。然后再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造园意境的

6、丰富,必须根据条件 进行“因借”。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 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困借”。凡是晚钟、晓月、樵唱、渔歌 等无不可借。另外,尽管园林中的山水草木,花鸟鱼禽大同小异,游观者却因各 自的身份、处境和心情有别,“会心”寄情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 那即是“会心处不必在远”。从一草一木,一鸟一鱼的自然生态中可以悟出了天 人合一、观物达理的永恒韵律,正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生动的自然景色使诗人的 心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净化。如徐家汇公园中的景观以不确定的无强制的感性形 式吸引着人们:自然生长的水生植物比长沙某公园中强加修整的却丧失了植物原 貌的树

7、型更加自由自在;原始粗野的毛石地面比符合数理规则的花岗岩铺地更加 不拘一格;甚至不能纳入任何音乐规则之中的鸟儿的歌唱,也比哪怕是依据一切 音乐艺术规则来指导的人类的歌唱包含有更多的自由。正因为这些艺术形态包含 更多不重复的自由变化的因素,它们才缔造了更适合于人鉴赏的“野趣”景观, 又如大山子艺术区那些看似无意义的机器设备,展现着工业时代的原始面目,它 们与现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间形成了简朴与精致的强烈对比游客似乎不是在废 弃的厂房中散步,而是在一个可以引起人们对工业时代文化追忆的场所中捡拾艺 术精品。不仅如此,厂房铁门高耸坚实、碎石子与工业管道相互交织,它们不仅 加深了人们对景观特色的关注与理解

8、,而且很融洽的关照着展区中展品的个性化 成分。二江南园林营建手法在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应用1设计中的借景艺术借景是我国古典园林造园造景中追求空间的无限外延的重要手段,园冶 中有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借景艺术包含内借、外借、复借等手法, 不仅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而且加强空间之间的联系,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 形成整体。外借又称巧于因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把场地的视 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 把山脊线、天际线或地平线等作为空间的参照,通过借 景形成园林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或把周围的地域性景观类型引入园林。比如华润 置地开发的平门府项目,就将园外远处的古塔纳入到景观之中,正好顺承

9、了平门 府的古典园林风格,形成局部大环境的完美统一。巧于因借需要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客观条件要求较高,所以内借这种造园 方法在现代景观的应用更加广泛。举例来说,框景是把园林中的精巧实景巧妙地收放到特殊的窗、门框、亭台 楼阁门框内,让“画框”中的画鲜活起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何园的月牙门 , 这种月形门已失去其原有的门的作用,主要作用就是在园中塑造一处月形画面, 使不透气的隔断墙有了呼吸的地方,同时可以让让对面的景物若隐若现的展现在 游者面前,起到空间的引导和指示作用,这种“引而不发,显而不露”的巧妙布 置,也使得园林中的景致令人目不暇接。现代景观中也常借用这种手法,苏州博物馆中有一面方形的落地玻

10、璃窗,室 内没有设置过多的灯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阴影画框,画面主体是室外栽种的竹 林,窗前设置的座椅使游人常坐在这里休息,就不自觉地入到画中,成为一个人 形剪影。小小的一处景观,却因为人们的驻足停留欣赏增加了游览时间,最后形成的感受量也与游览了一个大型景观基本平衡了,得到了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这就是中国园林能够做到小中见大的秘诀所在,被苏州博物馆很好的诠释了。 2设计中的叠石造景在园林中将山石零星布置,称为置石,是重要的造园素材,有“园可无山, 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之说。园林中常用置石创造意境,寓意人 生哲理,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真实原野山林的空静之美。苏州园林中常根据主人欣赏

11、意境的不同,预先设定一个意境主题,然后借助 建筑、山、水、花木所搭配成的物境来表现预定的主题。如苏州个园,设定了春 夏秋冬四个主题的园子,在春园中栽植竹林,竹林中散置有石笋与太湖石,石笋 掩映在竹林中象征竹笋破地而出,太湖石则在比喻一幅百兽争春的景象,小小一 片竹林去传达出了各种春天的信 息。上海世博中国园中的石笋园也 是借用了这种置石方法,把石笋穿 插于竹林之中,结合粉墙等设计元 素,以现代简洁明快的设计语言, 引申竹笋的美好寓意,来表达对世 博园的美好祝愿。同样的手法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传递出了新的意义。 3设计中的水石结合庭园理水和山石一样, 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 园林无水则

12、不 活。“水随器而成其形”古代造园十分注重水型、岸畔的设计,而聚水最常用的 材料就是石。这就是为什么苏州园林中的水离不开石,这两者必然相伴而生。现代景观设计中,只有水和石的景观未免显得过于单调,所以通常要有植物 作为中间的过渡,荷花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留得残荷听雨声”这种宁静 的意境,也只有荷花可以诠释出来。现代设计中的林间宅这处私人庭院就将这三 者完美结合,同时进行现代化变形,同样也是将原来的自然石转化为现代的几何 石板,通过不规则的拼接使整个景观活跃起来,荷花与睡莲点缀其间,宁静雅致。 4设计中的花木造景花木造景中比较常用的是利用植物的光影美,制造粉墙花影的剪影效果。粉 墙花影具有黑

13、白对比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在现代设计中常作为一个中心景观出现。苏州博物馆中的一处粉墙花影山水画就是这种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成功应用。这处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就很好 的诠释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境界,运 用不同石材错落摆放,根据颜色的 不同形成了虚实远近关系,将这宏 大的画面融于这秀气的苏派园林之 中,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 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 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5设计中的材质的替换移位古典园林中的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材质在现代设计中也被拿来广泛应用,只 是使用的方式与位置发生了转变,材料已失去其原有的功能和作用,更多地转化 为一种文化符号与象征传达设计的意义。又或者更为抽

14、象的是对古典园林中的一 些事物进行意向转化,是完成的作品看似具有古典意味,但实际上并没有采用任 何古典材料,这种手法也更为巧妙。材质的替换与移位这种设计手法更为被现代设计所接纳,因为其手法更具现代性。奥运公园地铁进站口的景观墙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将古典的瓦片移位到墙上和石凳上,古典建筑上的建筑材料与现代装饰手法相结合散发出别样的古典味 道。东湖九号会所运用的是意向替换的手法,将苏州园林中的竹林形象概念化, 抽象成纵向的密集线条,运用于建筑的装饰中,同时点缀睡莲水景,塑造出一种 竹林中水潭的古典景观意向。三小结江南园林从山水造景到空间的意匠,以及一系列空间处理的技巧和手法,都 偏重于感性形态,但在

15、感性的经验中,却又充满着古典的理性主意精神,在艺术 思想上提出了许多对立的范畴,闪耀着艺术辩证法的光辉。论文的写作过程也是 不断学习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在实际的设计中总结和体验。现代 城市景观只有在传统园林文化的基础上,才会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参考文献:1 王雷,王建国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展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 ( 4 ): 73-74.2 周伟,王佳,蔡平等苏州古典园林漏窗之美J.南方农业,2009,3 (8): 42-45.3 刘天华.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出版社1994.142-150.4 李早.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思J.中国园林,2004,12: 33-36.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47-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