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092231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已经为各位来时整理好了 ,欢送各位借鉴小编带来的教案哦!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实词的意义和常见虚词的用法 ,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2.理解文中出现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的意思。3.领会句意 ,把握课文思想内容。4.领会文中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培养赏析古诗文的能力。5.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6.识记有关常识 ,美文及名句。(二)能力训练点培养思维的哲理性 ,培养观察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乐观的志趣 ,豁达的胸怀 ,进取的精神(四)美育

2、渗透点感受自然美 ,欣赏生活情趣美。二、学法指导1.撰写100字左右的单元内容概述。(课前)2.自制文体 ,文学常识积累卡。3.自制实词、虚词积累卡。4.自制名句积累卡。5.通过练习加以稳固。6.进行能力迁移训练。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入方法;2.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3.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解决方法:一是反复吟咏、背诵。二是讨论归纳。四、课时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进行知识抢答2.交流积累卡。3.练习稳固。4.能力迁移训练七、教学步骤(一)概述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写人 ,有的写景 ,有的记事 ,有的抒

3、情 ,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初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要注意体会?五柳先生传?的写人方法 ,?小石潭记?中生动形象的写景以及?观潮?中的语言描写。同时要背诵五首诗歌 ,悉心体味其中的名句。(二)知识抢答1.有关文学常识2.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宇3.名句背诵(三)归纳常见虚词的用法(四)稳固练习背诵默写1.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秋词?2.?五柳先生传?中描写五柳先生生活贫困的句子是3.全石以为底 ,近岸 ,_ ,_ ,_ ,_ ,_ ,_ ,_ ,参差披拂。4.苏轼词?浣溪沙?中着重描写清泉寺的外部环境 ,以衬托寺庙清静和优雅的三个句子是_ ,_ ,_。(五)重点语段阅读下面语段 ,答复文后

4、问题。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年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相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1.解释文中加点词。(1)佁然:愣住的样子 (2)傲尔:突然(3)逝:离去 (4)邃:深2.把上文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公似的凹凸交错 ,没法知道它的源头了。3.上文第1段 ,作者写潭水时 ,通过游鱼、阳光、影子等具体的描写 ,突出了潭水 清澈透明 的特点。4.作者描写鱼 ,采用了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5、。上文描写鱼静态的语句有 怡然不动 ,描写鱼动态的语句有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5.第2段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斗折写的是 溪身 ,“蛇行写的是 溪水 。6.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作者这样描写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情?(六)能力迁移临江之人畋(tin) ,得幼麋 ,畜之。入门 ,群犬垂涎 ,扬尾皆来。其人怒 ,怛(d)之。自是日抱就犬 ,习示之 ,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 ,犬皆如意。幼麋稍大 ,忘己之麋也 ,以为犬良我之友也 ,抵触偃仆 ,益狎。犬畏主人 ,与之俯仰甚善 ,然时啖其舌。三年 ,麋出门外 ,见外犬在道甚众 ,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 ,共杀食之 ,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注释

6、畋:打猎。怛:恐吓。1.以下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得幼麋 ,畜之(养)群犬垂涎 ,扬尾皆来(摇动)稍使与之戏(玩耍)积久 ,犬皆如意(心满意足)以为犬良我之友也(友善)抵触偃仆(俯卧)益狎(亲近)狼藉道上(指幼麋尸骸散乱)A.B.C.D.2.以下加点的“之 ,意思完全相同的是(D)临江之人畋得幼麋 ,畜之其人怒 ,怛之自是日抱就犬 ,习示之稍使与之戏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之友也 与之俯仰甚善共杀食之A.B.C.D.3.为以下各句选择正确的意思。(1)自是日抱就犬 ,习示之 ,使勿动。(C)A.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靠近群狗 ,经常性地把幼麋给狗看 ,只是让它别乱动。

7、B.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走近群狗 ,给狗看幼麋(让它们彼此)熟悉 ,并让狗不要乱动。C.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走近群狗 ,经常性地把幼麋给狗看 ,并让狗不要乱动。D.从这后每天抱着幼麋靠近群狗 ,给狗看幼麇(让它们彼此)习惯 ,只是让幼麋别乱第六单元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2】?三峡?1、 文学常识: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2、实词:自:从。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曦月:阳光 ,月亮。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御:驾。 献:山峰。 良:实在、真。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绝:消失。清荣峻茂 素;白

8、色。旦;早晨。3、词类活用:奔:动词作名词 ,飞奔的马。湍:形容词作名词 ,急流的水。4、一词多义属:属引凄异(连续) 绝:久绝(消失) 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绝巘:极 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阻绝:断5、通假字:阙;同“缺 ,中断。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 ,那么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从侧面衬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写夏

9、水的句子: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5)衬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8、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 ,(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 ,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分写)9、运用:(1)2019年6月 ,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 ,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

10、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 ,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 ,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2)文章第一段写山 ,第二段写水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 ,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 ,山高水的落差大 ,水速自然急速。)11、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 ,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 ,用语俏丽贴切 ,选一点分析。(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 ,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 ,因急流险滩 ,雪浪飞溅 ,故以“素字修饰“湍 ,因潭水澄碧 ,深沉宁静 ,故以“绿字修饰“潭字。)(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 ,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 ,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 ,水退潭清 ,景色秀丽 ,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 ,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 ,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 ,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 ,有什么作用?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 ,渲染萧瑟的气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