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和苑西区)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091770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和苑西区)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天津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和苑西区)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天津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和苑西区)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天津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和苑西区)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天津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和苑西区)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和苑西区)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和苑西区)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棚户区改造定向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和苑西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背景2011 年,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西站地区开发建设进入高潮。西于庄地区位于西站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的核心位置,与西站交通枢纽隔子牙河相望,未来该区域将建设成为区域核心商务区。该地区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老城区,区内建筑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平房或居民自建二层砖楼,危旧房屋集中,配套设施落后,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与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规划定位严重不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区域发展,市委书记孙春兰7 月6 日在红桥区调研时明确指示“要把西于庄地区危陋房屋改造

2、作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破难题,解民忧,促发展,惠民生,让人民群众真正实现安居乐业”。市政府为此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天津市西于庄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推动西于庄地区危陋房屋改造。建设保障性住房解决还迁居民的居住问题是整个西于庄地区危陋房屋改造工程的重中之重,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规划在紧邻外环西路的和苑西地块建设和苑西区,用于安置西于庄地区居民和红桥区其他还迁居民。本项目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大明路与罗浮路交口,项目四至范围为:东至罗浮路,南至南岭道,西至外环西路,北至大明道,范围面积约83.6 公顷。该项目总投资为80.2057亿元,主

3、要工程内容包括还迁住宅及配套公建的房屋建设、配套道路及管网建设、环境绿化等。其中道路工程共包含道路10 条,道路总长度约7.87 公里,总面积20.91万m2;随路敷设给水管网11.59 公里,再生水11.42 公里,雨水管网12.2公里,污水管网12.05 公里;中压燃气管道4.87 公里;环境绿化工程主要是配套建设道路两侧的防护绿地以及部分公共绿地,共13.8 万m2;还迁住房总建筑面积为127.2 万m2,包括西于庄还迁地块和红桥区其他区域还迁地块两部分。该项目计划于2014 年4 月开始基础设施建设,2014 年8 月开始还迁住宅及配套公建的建设,2016年12 月底全部竣工。1.2主

4、要建设内容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环保投资1.2.1建设规模本项目用地范围面积约83.6 公顷。该项目总投资为80.2057亿元,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还迁住宅及配套公建的房屋建设、配套道路及管网建设、环境绿化等。其中道路工程共包含道路10 条,道路总长度约7.87 公里,总面积20.91万m2;随路敷设给水管网11.59 公里,再生水11.42 公里,雨水管网12.2公里,污水管网12.05 公里;中压燃气管道4.87 公里;环境绿化工程主要是配套建设道路两侧的防护绿地以及部分公共绿地,共13.8 万m2;还迁住房总建筑面积为127.2 万m2,包括西于庄还迁地块和红桥区其他区域还迁地块两部

5、分。1.2.2环保投资本项目拟采取的环境影响控制措施有:施工期扬尘与噪声防治措施、噪声治理、隔油池、油烟烟道、生态保护措施、风险事故措施、固体废弃物收集设施以及绿化等,以上措施估算环保投资约为1500万元,约占项目投资总额的0.19%。1.2.3建设进度该项目计划于2014 年4 月开始基础设施建设,2014 年8 月开始还迁住宅及配套公建的建设,2016年12 月底全部竣工。1.2.4规划符合性1.2.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西于庄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西于庄地区区域内建筑主要为建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平房或居民自建的二层砖楼,居住户数多达万户,户均建筑面积仅20 多平方米

6、,人均建筑面积不到8 平方米,且房屋多数年久失修,漏风漏雨现象严重。该区域为中心城区老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基本为零,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区域住户多为困难群体,生活十分艰难。此次实施的和苑西区将建设成为配套设施完善、居住条件良好的生态社区,将为西于庄地区居民提供近万套住宅。针对区域还迁居民困难群众多、户均面积小等实际情况,实行托底安置,只要选择实物安置,均可获得一套不小于50 平方米的住房。因此项目实施将大大改善西于庄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2)项目建设有利于配合西站城市副中心建设“十二五”期间天津市将积极实施“一主两副”的中心城区发展策略,重点强化“西站地区”和“天钢柳林地区”城

7、市综合副中心的建设,优化布局,形成新的城市发展格局。西站地区将成为“集中展现天津崭新城市形象的综合性城市副中心”。西于庄地区位于西站城市副中心的中心位置,该区域的危陋房屋改造是推动西站地区发展的关键,是实现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定位的重要一步。和苑西区建成后将接收西于庄地区近万户居民,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居住条件,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因此项目建设解决了拆迁居民的后顾之忧,减少了阻力,对于推动西于庄地区危陋房屋改造,加快西站副中心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1.2.4.2项目建设规划符合性(1)项目建设符合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天津发展至关重要、非常关键的时期。从天津市

8、层面看,“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对天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央对实现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寄予了新期望,全市人民对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新期待”。中心城区是实现规划的重中之重。规划提出了“着力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备、社会文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标志区”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规划提出,首先要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积极实施“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发展策略,加快建设小白楼、解放路、南站、文化中心等地区城市主中心和西站地区、天钢柳林地区两个综合性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同时要坚持改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完善交通、居住、公共服务等各类设施,美化

9、城市环境,着力提升载体功能、文化品位和宜居程度,促进中心城区繁荣繁华。特别是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及危陋房屋拆迁居民,要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等三种保障性住房,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构建面向上述群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本项目是配合西于庄地区拆迁,面向拆迁居民建设的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是促进西站地区综合副中心建设,推动中心城区“一主两副”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本项目将建设宽敞明亮、配套完善的宜居社区,使拆迁居民告别过去空间狭小、生活不便的居住环境,共享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因此,本项目符合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项目建设符合天津

10、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是天津的四大城市职能之一。通过“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中心城区是城市的行政中心、商贸服务中心,是全市人口和城镇建设最密集的地区。根据天津城市职能,中心城区发展目标是“巩固提高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宜居生态城市”。而“加快城市住宅建设”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心城区将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继续实施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加快经济适用房和社会保障

11、房的建设,提高人均住房面积;完善现有居住区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本项目是西站副中心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是中心城区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重要步骤。“承前”指的是本项目有力地配合了西于庄区域旧城区改建,推动了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生态城市的建设。“启后”指的是为拆迁居民建设配套完善、环境优良的经济适用房。西于庄区域是中心城区中的老城区,房屋多为平房、多层等危楼房屋,孤、老、残、特困户等特殊群体众多,人均居住面积不足8平方米,居住条件十分恶劣。本项目实施后还迁居民将住上新楼房,人均居住面积达24 平方米,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将大大提升。因此,本项目符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

12、05-2020)。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本项目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大明路与罗浮路交口,项目四至范围为:东至罗浮路,南至南岭道,西至外环西路,北至大明道。该地区常规大气污染物中PM10、SO2、NO2年均值均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本项目选址地块东、北、南三侧场界昼、夜间噪声现状监测值均低于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西侧场界昼、夜间噪声现状监测值均低于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噪声:施工期评价范围为施工场界外延200m。营运期主要对本项目住宅内声环境质量进行

13、评价。环境空气:施工期评价范围为施工场界外延200m;营运期以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进行评价。废水:本项目废水满足DB12/356-20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后可排入咸阳路污水处理厂,故本项目废水评至咸阳路污水处理厂。生态环境:生态:以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及施工临时占地、取弃土场为评价范围。外污染源:本项目选址1km范围内废气污染源,2km范围内的高架污染源为调查范围。2为环境保护目标314 图2-1-1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简图(含环保目标)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3.1污染物排放情况3.1.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建筑施工全过程按作业性质可以分为下列几个阶段:土方阶段

14、,包括挖槽、运输工程土等;基础工程阶段,包括钻桩、浇注基础等;主体结构工程阶段,包括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砌体工程等;装饰工程阶段,包括内装修、外装修等;扫尾阶段,包括回填土方、修路、清理现场等。现施工场地已平整完毕,易产生扬尘的施工阶段主要是土方、基础和扫尾阶段,而施工噪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会产生。因此,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为扬尘和噪声。(1)施工噪声施工噪声贯穿全过程,施工中的土石方阶段、基础施工、结构施工和装修阶段均会产生噪声,施工各阶段的主要噪声源见表3-1-1。表3-1-1 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状况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声功率级 dB(A)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

15、装载机等100110基础 混凝土灌桩机、打桩机等95结构 振捣棒等90100装修 电钻、吊车、砂轮机等90105(2)施工扬尘施工现场是一个排放尘埃的污染源,可在短期内明显影响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土方挖掘和车辆运输工程土、建筑垃圾、砖和水泥等建筑材料都会产生扬尘,而现场堆放的砂、土、灰、砖等建筑材料遇大风天气也会产生大量扬尘。根据同类工程现场监测,工地内扬尘浓度为0.30.7mg/m3。(3)施工废水施工期废水排放主要有车辆、设备冲洗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车辆和设备冲洗水成份相对比较简单,污染物浓度低,水量有限,属于瞬时排放;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Cr,受生活条件所限,施工人员用水标准较低,一般每人每天用水5080L,故施工人员日均生活用水量相对较少。(4)固体废物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工程弃土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建筑垃圾主要是施工过程产生的各种废建筑材料,如碎砖块、水泥块、废木料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工地民工废弃物品,由于生活条件所限产生量很小。3.1.2使用期污染因素分析3.1.2.1环境空气污染源(1)居民燃气本项目运营后,主要大气污染源为住宅楼内居民燃气废气,燃气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SO2和NOX。本项目住宅楼内居民共13692户,按每户每年燃气200m3计,小区内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