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091640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与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1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汉字(10分)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托尔斯泰的眼睛不会放过任何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时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yn()的宇宙。选自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李可染先生以他深邃()的艺术思想和精zhn()的艺术技巧,深深地感动着我。选自范曾我的自述 2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A.心旷神意思:B.笑大方意思: 3古人大多既有名,又有字,并常按长幼排行的次序来取字,如三国时期的孙家四兄弟:孙权,字仲谋;孙策,字伯符;孙匡,字季佐;孙翊,字叔弼。请问谁是四兄弟中

2、的老二?为什么?(2分)4很多汉字都具有强大的组词能力。有时候,我们把平常毫无关联的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也能激发出许多意想不到的意趣和联想。请你从下列汽车品牌中任选一个,望文生义,说说命名者所想表达的意愿?(2分) A.捷豹B.睿翼 C.轩逸D.雅阁 5今年5月,故宫博物院曾发生过一起重大文物被盗事件,北京市公安局仅用52小时就破获了窃案,但事后人们竟在故宫博物院赠送给公安局“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八字锦旗上发现了明显的别字,成了新闻之外的新闻。(2分) 在你看来,应将文中的字改为字。阅读 (60分) 一、领会杉树之直节,仰慕君子之德行(16分) 南康直节堂记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

3、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节选自栾城集) 【注释】填委:堆

4、放。 循吏:奉公守法。 皦察之政:皦(ji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 说:同“悦”,喜欢。 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揭()阴() 柯()安() 7请在原文中另找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答句: 。 8.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9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 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10.本文由树及人,相映成趣。请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的共同点。(2分)11.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

5、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2分) 12.积累链接:荷莲虽小,却也有着与杉树同样的品性。请默写出周敦颐爱莲说中“莲”与“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话(计16个字)。(2分) 二、欣赏麈尾之华贵,感受名士之风采(10分) 麈尾白化文麈(zh)尾,是的一种道具。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近现代的人没有见过实物,往往顾名思义,把麈尾认为与马尾拂尘是一类东西;或见古代图画中有之而不识,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实,考古与文物界,早在四十年代傅芸子先生发表正仓院考古记之时,对麈尾的形制已经了然。可是文献界与文物界有时脱节,1979年出版的辞海下册4728页“麈尾”条的解说是:“拂尘。魏晋人清

6、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麈尾也绝不像拂尘,这是肯定的。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据说,麈是一种大鹿。麈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麈尾”取义于此,盖有领袖群伦之义。魏晋六朝清谈家习用麈尾。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在这一点上,它有点像某些外国帝王和总统手持的“权杖”,起显示身份的作用。那是不能随便交与他人,特别是交与侍从代为掌管的。而“拂尘”,则是侍女一类人侍候主人时拿的东西,这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东晋大名士王导有一篇麈尾铭:“勿谓质卑,御于君子。拂秽清暑,虚心以俟。

7、”麈尾本来的用途似乎是“拂秽清暑”,大约兼有拂尘、扇子的功用,可是“御于君子”,经清谈名士手执以后,身价倍增,谁还敢说它“质卑”呢?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实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其中所绘阮籍便手执麈尾。七贤以嵇康、阮籍为首,看来阮籍执麈尾也隐喻有竹林清谈领袖之意吧。此外,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中的孙权,也手执麈尾。从而又可看出,麈尾虽是清谈所用的名流雅器,但因它能显示一种高雅的领袖身份,所以,名士平时自然可以手执,另一些虽非名士但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也可以拿。 麈尾实物,有镶牙漆木柄的,有镶玳瑁檀木柄的,显示出贵族用具的风貌。据晋书王衍传记载,大清谈家王衍常用的是白玉柄麈尾,他的手和玉柄同样白皙温润,

8、有一种病态美,历来为名士所称道。陈书张讥传记载,陈后主造了一个玉柄麈尾,认为当时配拿它的只有清谈家张讥,就把它赐给了张讥。这两则故事说明: 。大名士王濛病重时,在灯下转动麈尾看来看去,长叹不已。王濛死后,另一大名士刘惔把犀麈尾纳入棺中。麈尾与名士,可真是生死与共了。13.从功用上讲,麈尾与拂尘、扇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分) 14.请在第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恰当的话。(2分) 15.因为文献界与文物界的脱节,辞海下册4728页对“麈尾”的解说并不准确,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在第段横线上为麈尾准确定义。(2分) 16.读过本文之后,你对麈尾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请用简洁的语言予以归纳。(2分) 17

9、.积累链接:请默写出教材中朱熹观书有感的最后两句诗。(2分)三、笑谈先生之平生,品味大师之维度(14分) 笑谈大先生陈丹青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而

10、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辉、沈君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

11、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迭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

12、,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地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语气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儿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儿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儿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一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他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揉杂在一起,难分难解。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 ,一则曰: 。 【注】“大先生”系鲁迅家

13、人对他的尊称。本文改写自陈丹青的演讲稿大先生。 18结合你对鲁迅生平及性格的了解,说说第段中加横线的“不买账”是什么意思?(2分) 19.作者说鲁迅先生“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2分) 20.文章第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21文章第段中的“刁”,属于贬词褒用,根据你的理解,请用一个贴切的双音节褒义词来替换它。(2分)22作者认为鲁迅的文章非常“好玩”,其实只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说法”。如果深入剖析的话,鲁迅文章的这种“好玩”,总是在对立中达成统一。请引用原文回答,这种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3观照全文,请在第段横线上分别填充一个恰

14、当的二字词。(2分) 24.积累链接:在鲁迅的自嘲中曾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敌人和对朋友的不同人生态度。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诗。(2分) 四、领略魏晋之风度,向往自由之高贵(20分)骆玉明魏晋风度是个不易捉摸的概念,因而也是个纷扰不已的话题。说简单点,是这个时代的士人们在自觉地追求活得更漂亮些。 所谓漂亮,显然不仅仅指外在的仪表容颜,还有内在的精神情韵,表现在行事中,第一:。尤其是在突然而至的变故前惶然失措,这说明缺乏坚定的自我认同能力,而容易受到外在压力的干扰,以致一挤则垮,尊严尽丧,于此当然说不上什么风度了。因此,彼时的舆论特别看重人在生死、荣辱等关口的表现,把此境之下所流露出的从容不迫、镇定自如视为优雅和高贵之举,称之为“雅量”。世说新语这部“名士教科书”专列“雅量”一门,收罗了不少此类逸事。譬如嵇康安然弹琴,无视死亡的迫近;谢安接到淝水一役的捷报,默然无动于衷,都足以展现斯人的翩然风姿。唯有高贵才是美的,这是魏晋名士们的共识。所谓漂亮,第二点:。美妙的生活姿态应该是自在、舒缓、闲适、雅致、随心、任情,而不必刻意自我约束与激励以趋附某种外在价值,尽管后者可能引人崇仰。这与东汉士人气节、然诺、忽生死、富贵、大义、护纲常的作风显然两样。人生除了道德,还有艺术,或许艺术更为重要。魏晋名士们把生活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