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城关一小导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091224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桐柏县城关一小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桐柏县城关一小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桐柏县城关一小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桐柏县城关一小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桐柏县城关一小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桐柏县城关一小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桐柏县城关一小导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桐柏县城关一小导案年级: 三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郑静 审核人:_ 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修改与补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2、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古诗,并背诵诗句。2.通过讲解能够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重难点【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身在他乡,在重阳节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具教学时间一课时教 学 过 程修改与补充一、谈话导入 (一)孩子们,每当佳节来临

2、之时,你们最想和谁一起过?(原来同学们都想和自己的亲人一起过节,感受家人团聚的快乐,可是,唐朝有一位诗人,却在过节时,有着另外一种心境,并且写下了一首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 板书齐读课题。(师: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思念起了家乡的亲人。) 2、 走进诗人,介绍诗人。(二)紧扣诗眼,从“忆”出发 请再读题目,想一想,诗题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那种思念? 生:(忆)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打开课本,从

3、书中去感悟吧。二,设疑自探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初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交流识字方法,同时在自己没有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3、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的意思。 三、解疑合探(交流感悟,体会意境。)(一)读: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朗读。(师,指导有节奏的朗读)吟诵(二) 悟:师,通过刚才的反复诵读,你们都读懂了什么?1.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三)议:想象“独”,体会“思亲”

4、 1、 师通过刚才的读,想一想:诗中第一行,短短的七个字,却出现了两个“异”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孤独” 师:回答的真棒。师:再读古诗,此刻你的脑海中会有着怎样的画面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带着你们穿越时空,来到唐朝首都长安,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课件出示) 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感到 路过大院时,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感到 出门远游中,携老扶幼,欢声笑语,而他感到 2、 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生:“思亲” (一) 指导朗读:是呀,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于是诗人才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 (过

5、渡语):读的真好,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幅画面,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3、 那此时他在想什么?现在我们来读一读第二句诗,这里又让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每当。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师总结:在重阳佳节里,家家户户共庆团圆。此时的诗人却独自走在街头,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此时,你能用诗里面的几个字来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 生:“倍思亲” 师:你太了不起了,这么快就知道了答案。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现在我们就一起把刚才自己想到的

6、画面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体会诗人的内心感情。提供句式:(课件出示这三句填空) 是呀,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想念:“_ 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怀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说出他心底的思念之言:“_ _” 当重阳之时,看着人家举家团圆,诗人不由地说:“ ” 齐读第二(二) (过渡语):读的真好!那诗人为什么在重阳节这天,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他想到了什么?我们再分组地读一读后两句,边读边讨论,你读懂了什么?师:看孩子们讨论的多激烈呀,哪一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收获?生: 师:你说的

7、真不错。就在这样的孤独中,王维想起了以前在家乡读书的时候。(课件出示)那时候,自己也会在重阳节时,和兄弟们一起插上茱萸、登上高处,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登高。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茱萸(zh y):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1、 可如今兄弟们站在高处,却少了一人,少了谁呢? 生:王维。 2、 假如此时你是王维的兄弟们,看着王维不能和他们一起庆祝,你会感慨地说什么呢? 生:“少一人” 3、 我们再静静地默读,想想这幅画面最不完美的地方是什么? 生:“少一人” 指导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悲伤,让我们带着这种悲伤

8、,一起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孩子们齐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三)、再读古诗,悟诗情。(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师:学完整首诗,我们再来看看“忆”,此时的“忆”还单单只是回忆吗? “忆”翻译成什么意思才更为贴切? 生:思念 师:非常准确,所以在诗的正文中诗人就用了一个什么字? 生:思 。是呀,这就是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思考:1.谁能来说说

9、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四 质疑再探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五运用拓展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教师小结(利用板书,回顾古诗)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我

10、们体会了诗人的思想之情,对家乡的热爱,我们也要热爱我们的家乡。考一考【课堂作业新设计】1.理解古诗,完成练习。(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 的思念之情。(家乡和亲人)(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把节日和相应的传统饮食连接起来。 端午节 水饺 重阳节 月饼中#国教育出版&%网 元宵节 粽子 中秋节 元宵 春节 菊花酒五布置作业回去之后背诵这首古诗,并且向爸爸妈妈介绍王维这个伟大的诗人。板书设计: 异乡 异客愁苦倍思亲 思乡兄弟登高想象 遍插茱萸板书设计点评教 学 反 思教师(反思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反思教法、学法指导情况;重点反思课堂闪光点,不足和改进措施等)学生(反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开发;重点反思不足及改进措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