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口技》学案(一)(无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08978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口技》学案(一)(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口技》学案(一)(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口技》学案(一)(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口技》学案(一)(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口技》学案(一)(无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冠县东古城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口技学案(一)(无答案)课题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年 月 日执笔人审稿人总第 1 课时相关标准陈述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学习目标1、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2、 理解课文描写层次的有条不紊;理解侧面描写与烘托手法的作用。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评价活动方案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的准确无误。教 学 活 动 方 案随记【创设情境】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模仿人类的语音。比如鹦鹉能学人说话,海豚能像人样发出悦耳的音符。声音是个奇妙的东西,能把你带入变幻离奇的境界

2、。口技表演就是这样一种艺术。不信? 让我们一起来看口技这篇课文【确立目标】见上【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字,质疑;教师解答疑问,并强调掌握重要字词的读音、释义。3齐读课文。高声朗读,熟悉课文情节; 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4复述课文。尽量扣准课文内容讲故事;适当进行点评。 三、诵读练习 自由朗读第2、3、4段,争取能背诵下来。【合作交流】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 “遥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氛围,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寂静。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们在生

3、活中的听觉感受。【分组展示】分组展示小组成果【释疑解惑】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 2.按要求写出各类词语。 表示不同音响的三个动词: 表示不同音响的三个拟声词: 表示不同音响的三个偏正短语: 3. 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4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写一家人由醒到睡的过程的语句: 写宾客犹如身临火灾现场的语句: 5.分析解答。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一家人睡去后夜深寂静的氛围的?请找出具体语句。 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浓墨重彩点染由于失火从屋内卧室到邻近火场传来的极为复杂的声响? 6.翻译下列句子。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拓展提升】三幅应试画 古代有人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这两句诗为题命人作画,结果有下面三幅应试之作:【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