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IC反应器的原理及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088179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厌氧IC反应器的原理及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厌氧IC反应器的原理及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厌氧IC反应器的原理及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厌氧IC反应器的原理及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厌氧IC反应器的原理及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厌氧IC反应器的原理及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厌氧IC反应器的原理及设计一、IC反应器的原理IC反应器的构造特点是具有很大的高径比,一般可达48,反应器的 高度可达1625m。所以在外形上看,IC反应器实际上是个厌氧生化反应塔。由图17-1可知,进水通过泵由反应器底部进入第一反应室,与该室内的厌 氧颗粒污泥均匀混合。废水中所含的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转化成沼气,所产生 的沼气被第一反应室的集气罩收集,沼气将沿着提升管上升。沼气上升的同时, 把第一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设在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被分离出的沼气由 气液分离器顶部的沼气排出管排走。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将沿着回流管回到第一 反应室的底部,并与底部的颗粒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实现第一反应

2、室混合液的 内部循环。IC反应器的命名由此得来。内循环的结果是,第一反应室不仅有很 高的生物量、很长的污泥龄,并具有很大的升流速度,使该室内的颗粒污泥完全 达到流化状态,有很高的传质速率,使生化反应速率提高,从而大大提高第一反 应室的去除有机物能力。经过第一反应室处理过的废水,会自动地进入第二反应 室继续处理。废水中的剩余有机物可被第二反应室内的厌氧颗粒污泥进一步降解, 使废水得到更好的净化,提高出水水质。产生的沼气由第二反应室的集气罩收集, 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第二反应室的泥水混合液进入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 处理过的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下来的污泥可自动返回第二反应室。这样, 废水就

3、完成了在IC反应器内处理的全过程。综上所述可以看出,IC反应器实际上是由两个上下重叠的UASB反应器 串联组成的。由下面第一个UASB反应器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内动力,使升 流管与回流管的混合液产生密度差,实现下部混合液的内循环,使废水获得强化 预处理。上面的第二个UASB反应器对废水继续进行后处理(或称精处理),使 出水达到预期的处理要求。沼气提升冒 反应军里气单L国出小管建水IM n-1或反将器构造晾理下图为BIOPAQ IC reactor 的示意图:阁旋潦气液升离器110T1出木IC反应器的涉及内容包括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三相分离器、循环系统、布 水系统及反应器的外形尺寸等。1、COD容

4、积负荷的确定表4-1归纳了国外生产装置和中试装置所推荐的COD容积负荷。这些数据 对于主要含溶解性有机物的废水来水,是比较安全的,实际的中试和小试装置上 达到的COD负荷远远高于此值。表4-1 IC反应器的设计COD容积负荷温度(S设计负荷(kgCOWd)4030 403020-302015 20151M510510注:容积负荷的容积按反应器的总容积计算2、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的设计目的是使沼气从混合液和上浮的污泥絮体或颗粒中分离 出来,并使污泥尽可能很好地与水分离,返回反应区。三相分离器同UASB中的,因此具体见UASB中三相分离器的设计。3、配水系统为了尽可能减少污泥床内出现的沟流、断路等

5、不利因素,涉及良好的配水 系统显得尤其重要。均匀的布水和良好的混合将充分发挥IC反应器内颗粒污泥 的性能,提高生化降解速率创造条件。反应器底部配水管的布置方式可以是多种 多样的(详细见UASB中的布水方式)。比较简单的是采用类似快滤池用的穿孔 管配水系统。国外在生产装置的设计中,常根据反应器内可能的污泥状态和最小 COD容积负荷确定每平方米底面积所需要的进水孔数(见表4-2)。表4-2不同污泥状态和CQD容积负荷下的进水孔数皿钊污泥状态污泥床污泥度 (gss/J)底面积 (将)/个孔羸小COD负荷 (kg/m3.d)密实的絮状污泥40112疏松的絮状污泥3颗粒污泥11-24、循环系统IC反应器

6、中的三相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和沼气提升管、泥水下降管构成了 反应器的“心脏”和循环系统,两者协同作用使得该反应器在处理有机工业废水 方面比其他反应器更有优势。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的沼气经由沼气提升管携带泥 水倒入顶部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后的泥水再沿泥水下降管返回反应器底部,与底 部进水充分混合。因此,沼气提升管的设计要考虑能够使所收集的沼气顺利导出, 还要考虑由气体上升产生的气提作用能够带动泥水上升至顶部的气液分离器。这 必然涉及到一级三相分离器的相对位置和沼气提升管管径的大小。泥水下降管必 须保证不被下降的污泥堵塞,其管径可比沼气提升管管径粗一些,以利于泥水在 重力作用下自然下降至反应器底部和进水

7、混合。此外,顶部气液分离器要大小适 当,以维持一定的液位从而保证稳定的内循环量。5、高径比的控制对于特定的废水,在一定的处理容量条件下高径比的不同将直接导致反应器 内水流状况的不同,并通过传质速率最终影响生物降解速率,能否控制合适的高 径比还将直接影响沉淀出水的效果。过高的反应器高度必使水泵动力消耗增加。 国外的生产装置,高径比一般为48,反应器的直径和高度的关系主要通过选 择适当的表面负荷(或水力停留时间来确定)。根据反应器的高度、容积、以及 设计的表面负荷,便可以确定反应器的横截面积。6、其他在几乎所有的IC反应器的文献里的构造图中,在与第一级三相分离器相连 的出气管(即上水管)和下降管以及与第二级三相分离器相连的出气管是分开标 画的,而在实际运行的IC反应器中,三管式采用同心安装的,即下降管在内, 上升管在外,而与第二级三相分离器相连的出气管处于最外侧。这样的安装方式 可使得反应器结构紧凑,以节约容器内的有效空间。其它的设备与UASB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