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人教版新课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085858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人教版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人教版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人教版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人教版新课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 数学学科(工)第七单元导学指导课题: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课型:,新授探究课一课时:第5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8587例7、例8和“做一做”,练习十七第3、4题,用红笔 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学习目标:1、在学生读写四位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基础上,会读写中间、末尾有 “0”的四位数,理解和掌握读写方法。2、通过学习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加深学生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理

2、解中间、末尾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方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合作研讨法。教具准备: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教师复备 栏或学生 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第8586例7、例8和做一做,练习十七第3、4题内容。(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1、教师用卡片出示下列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2073625264704093802、教师口头读以下各教,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数。教师指两名学生上黑板前写, 然后集体订正。五百二十六百零一七百八十三三百四十九百七十二二百零八3、说说下列各数是怎样组成的。教师用卡片出示下列各数,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

3、相互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再指名汇报。36850760472641264(三)1、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千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那么 万以内的数该怎样读,怎样写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以内数的读法 和写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教学例7。引导学生说出计数器上的数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读出来。3745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是由3个千、7个百、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2080读作:二千零八十,是由2个千和8个十组成的。6009读作:六千零九,是由6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2、读了这些

4、数后你们有什么发现?(这些数中,有的。读出来,有的0不读出 来。)想一想:后面的两个四位数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第二个数中间的百位和 个位上都没有数,第三个数中间的百位上和十位上都没有数。)讨论:这两个数怎样读?引导学生先自己尝试读一读,写一写,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评议。指名说一说读法,学生汇报: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中间有一个0 或两个。,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3、教师接着出示下列各数,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读一读,然 后指 名读一读,并说说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028800542005660学生读数,教师适时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4、有“0

5、”的10000以内的数怎样读?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先独立思考,用向己的话说一说,再在小组中相互 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有几读几百,十位上 有几读几十,个位上是几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二)教学例8。1、出示教材第86页例8:在计数器上拔数,再写出来。学生肯已拨数并写数,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重点说清想法。2、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写一写,并想一想是怎样写的。指名在黑板上写一写,再集体订正。3、这些数是怎样写的?小组中相互交流,评议。4、讨论:怎样写10000以内的数?写数

6、时,先要想数的最高位是什么数,是几 位数,再写。哪个数位上是几就在那个数位上写几,如果哪个数位上没 有数字就写。占位。写完后,要对照数位检查写得对不对。小结:从高位写起,按数位顺序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5、教材第86页的“做一做”第2题。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交流。(1)图上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图上的每一大格表示1000, 一个大格里面包括10个小格,而1000里面包 括10个100,这就说明一个小格表示的是100。(2)你能在图上标出3700、6500和9900吗?图上的3700就是从3000往后数7个小

7、格的地方就表示3700;同理,6500 就是从6000往后数5个小格的地方就表示6500; 9900就是从9000往后 数9个小格的地方就表示9900o(3) 10000里面有多少个100?从图中很容易看出一个大格是10个100,这样一十一十地数,结果就会 发现10000里面有100个一百。(三)、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强调:读10000以内的数时注意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写数时要想是几位数,最高位上是几, 写完后,要检查写得对不对。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检测达标)。1、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8、两道题,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交流。2、教材第86页的“做一做”第1题。3、教材第87页练习十七第3、4题。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查师生共同订正。4、读出下面各数。4036读作:2600读作:5603读作:7280读作:5、写出下面各数。七千二百零四 写作:六千零五写作:八千九百写作:六千五百一十写作: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1、写出下面各数。(1)、5个千、7个百、3个十,9个一。写作:()(2)、2个千、6个百、1个十,3个一。写作:()(3)写出下面各数。四千二百二十 写作: 五千三百零四 写作: 七千零六十 写作: 八千零五十

9、四 写作: 九千零七 写作:2、读出下面各数。4592 读作:6048 读作:3005 读作:1200 读作:4000 读作:3、写出四位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4、按规律填数。(1) 2980、 2990、()、()、()、()。(2) 5300、 5400、 ( )、 ( )、 5700、()、()。(3) 9995、 9996、()、()、()、()。(4) 602、 ( )、 600 ( )、 ( )、 597o5、用两个8和两个。按要求写数并读出来。(1)组成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2)组成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的,五、六、6、一个四位数,个位是9,十位是6 ,个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数乘以3

10、得到 千位上的数比百位上的数大3.你知道这个四位数是几吗?预习:课本第8789练习十七。板书设计: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3745读作:三千七百四十五 读法:20806009二千零八十六千零九 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有几读几百,十位 上有几读几十,个位上是几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法:“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 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 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 生” 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11、。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 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 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 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 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 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 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 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 致。从高位写起,按数位顺序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 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12、。“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 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目:“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 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 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 “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 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H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 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 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教学反思: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 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口:“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 “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 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 “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第#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