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077483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苏教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育探究大自然奇妙的爱好。教学重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相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大自然充溢了奇妙,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文字。今日,让我们跟随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一道来相识大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魅力,相识大自然文字的作用,学习做一个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人。(板书)24 大自然的文字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渎课文,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读音状况(1)出示词语:屹立预兆铁砧青苔罗盘小熊星座指名读词,相机正音,齐读。(2)汇报沟通:读懂了什么?3.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索: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4.听后沟通。三、精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奇妙(一)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节。2.大自然的文字在哪?3.也就是说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4.齐读第一节。四、小结。 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铁砧罗盘屹立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几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读一读奇妙的天书和好玩的地书。二、精读课文。(一).齐读第一节。(二)

3、学习课文的其次小节。1.星星写成的天书很厚很厚。翻开天书的一页,指名读第2节。2.这一节介绍了哪种大自然的文字?3.相识它有什么作用?4.出示图片,相识小熊星座,让生指出北极星。5.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星座。(结合课文阅读,我在课外书上还知道)由此可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别方向。(板书)是啊,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呢,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1.自读课文的第三小节。2.读后汇报(1)砧状云,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告知我们什么学问?所以相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书:视察气象)。3.拓展阅读,出示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屏显)用笔写在书的旁边4.引读。所以说:(师引读)天上的每一颗星(生回答)是一个字,(师引读)天上的每一片云(生答)也是一个字。这就是(指板书)我们奇妙的天书啊!不仅有奇妙的天书,还有好玩的地书呢。瞧,地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在地上有哪些文字呢?(四)自学课文的第46节。1.自学要求:默读46节,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2.汇报。(1)哪几种文字?你从中读懂了什么?(2)想象一下,曾经的沧海会是什么样,现在的城市呢?真是沧海桑田啊!(3)可见,看起来一般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来,可以反映出(地质的改变)(4)齐读第5节。(5)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

5、?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搬爬带走)(6)冰块是一下子把花岗石搬来的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爬)(7)一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可以看出(地质的变迁)板书(8)这两种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大地的变和迁。让我们齐读4、5、6自然段。3.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节,强调人们相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改变中的“变”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节,着重告知我们地质改变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五)学习课文的最终一段1.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们有哪些途径呢?自读第七小节。2. 师小结:走进自然走进书本擅长请教3.总结:同学们,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擅长请

6、教,就可以相识大自然的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三、拓展阅读(以篇带篇)苏教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及反思这儿有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自然的文字你看那天上的星星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我们不会迷失方向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云山变得像铁砧雷雨就要来到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是石灰石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是冰搬来的四周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大自然的文字呀你多么奇妙走进自然细致视察我们发觉你深化思索擅长请教我们读懂你自由读小诗。指名读,齐读。大自然的文字仅仅就这四种吗?远远不止,让我们拿起

7、笔,也仿照它的样子写一写吧!读一读写得好的作品。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自由沟通)五、课外作业:同学之间沟通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办一份小报。板书设计; 星座辨别方向云视察气象24 大自然的文字石灰石地质改变奇妙魅力花岗石地质变迁教学反思:这是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写的一篇科普小品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相识大自然,培育酷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大自然奇妙的爱好。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晰相关的科普学问,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透过课文驾驭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远远不够。因此,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的

8、学问并了解它们的重要作用以及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也应当是本课教学不行忽视的一点。从阅读的角度讲,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艺观赏,只需体验情感,发展情感。语文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深厚的理性世界。假如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启迪,使人越学越聪慧,越来越变得眼亮,这样的语文课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满意了求知的愿望,对学生内心世界触动也很深。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教学环节中设计“阅读小诗和续写”就在于拉近学生与文中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从课文中走向生活。在学生相识并了解了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后,我想学生对大自然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相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学会利用自然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所以巧设一问:“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同学们各自发表了看法,都能结合现有的学问阅历,利用身边的自然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相当的不足,还有很多须要修正和补充的地方,这将促进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