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07633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邵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新邵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新邵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新邵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新邵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邵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邵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邵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基础资料汇编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二五年五月目 录第一章 概述1第二章 全县自然条件及历史沿革2一、自然条件2二、历史沿革2三、气候5四、水文7五、地质、地貌10六、矿藏资源18七、文物、古迹名胜22八、水旱灾害28九、林业概况29十、旅游资源与开发状况32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资料34一、社会经济现状34二、人口资料61三、土地利用资料62四、对外交通现状及发展资料66五、文化、体育、卫生67六、教育、科研69七、商业、金融、市场78八、工业、仓储78第四章 市政公用事业资料79一、市政工程业概述79二、城市公用事业82三、园林、绿化90四、电

2、讯广播电视90五、社会福利事业91六、城市环境卫生92七、综合防灾93第五章 城市环境资料104一、县城地表水质情况104二、县城大气环境质量104三、县城交通噪声监测基本情况105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第一章 概述新邵县位于湖南省中南部,介于邵阳盆地与新涟盆地之间,地理坐标东经111811150,北纬27152738。东北靠涟源市,东南临邵东县,南抵邵阳市、邵阳县,西接隆回县,北连新化县、冷水江市。东西长68.6千米,南北宽43.6千米,总面积1763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0.83%。境内山峦重叠,溪河交错,地形复杂。地势中部高,南北低。东北和西北多为山地,东南与西南为丘陵地带。雪峰山脉从

3、西部逶迤入境,向东部延伸,主要山脉有天龙山、大形山、板子山、金龙山、朗概山、龙山。龙山主峰岳坪顶,海拔1513.6米,是全境最高峰。龙山与金龙山接壤处,形成花桥至武桥的低洼冲谷;金龙山与板子山之间形成石桥至筱溪的河谷地带。境内最大河流为资水。其从渔溪出口处入境,自南向北纵贯全境,主要支流有龙山河、渔溪、酿溪、石马江、棠溪、龙口溪、岱水与麻溪。泌水河、爽溪、小涟河注入涟水,属湘江水系。全境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7.1,无霜期276天,年降水量1306.8毫米,年日照1450.7小时。适宜于水稻、油菜、烟叶等各种农作物和竹、木的生长。新邵素称有色金属之乡。金、锑、铅、锌、银等矿藏丰富,为

4、湖南省有色金属重点县。程蒋坳维尼龙石灰岩矿,为国家大型一级石灰石矿,储量1亿多吨。县城酿溪镇,街道纵横、市场繁荣,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二章全县自然条件及历史沿革一、自然条件新邵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热量丰富,但有“三寒”危害。太阳辐射能多,但春季多阴雨少光照。春末夏初多雨。盛夏秋季多旱,地理地形较复杂,气候垂直差异较大。全县土壤有9个土类,18个亚类,65个土属,134个土种,7种成土母质。新邵地处雪峰山前山丘植被片。原始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丘陵植被与山地植被交错出现,垂直分布明显,季相分明,生活型以高位芽占绝对优势。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5、已查明包括栽培植物在内,有维管束植物217科,1957种。新邵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郊丘陵平原亚区,生态分类属中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二、历史沿革新邵县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灭楚,初设楚郡,后置长沙郡,县境属之。 汉高祖五年(前202)置长沙国,领13县,县境分属昭陵县和益阳县。汉平帝元始五年(5)析昭陵县置昭阳候国,分属昭陵县、昭阳候国、益阳县。 东汉,分属昭陵县、昭阳县、益阳县。 三国初属蜀,后属吴。吴孙皓宝鼎元年(266)置高平县,县境分属昭陵、昭阳、高平县。 晋武帝以父讳昭,改昭为邵;太康元年(280)改高平曰南高

6、平,后又复称高平。县境分属邵陵县、邵阳县、高平县。 南朝陈,邵陵、高平两县并入邵阳县,县境属邵阳县。 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7)萧铣占邵阳,置建州,并复邵陵县。县境分属邵阳、邵陵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建州为南梁州,七年,又将邵陵并入邵阳;太宗贞观十年(636)更南梁州为邵州,领邵阳、武冈二县,县境大部属邵阳县,小部为梅山峒地。 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年间(936941)楚文昭王马希范改邵阳县为敏政县,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楚废王马希广复称邵阳县,县境大部属邵阳县,西北部为梅山峒地。 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湖南转运副使蔡煜重开梅山,以上梅山之太阳、永宁、石马等地置新化县。

7、自此迄元、明、清,县境分属邵阳县和新化县。 民国2年(1913)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县境分属宝庆县和新化县。民国16年(1927)宝庆县改名邵阳县,分属邵阳县、新化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3日,成立邵阳县人民政府;10月21日,成立新化县人民政府。随之,县境分属于邵阳县和新化县的区人民政府相继建立。 1951年11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邵阳县人民政府新邵办事处,办事处行使县级政府职权。1952年3月1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52)府民行创字第006号令:奉中南军政委员会2月24日电转中央政务院2月16日电令,批准设立新邵县。4月1日,撤邵阳县人民政府新邵办事处,成立

8、新邵县人民政府,属邵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县治设酿溪。1977年10月,划属涟源地区(1982年12月改名娄底地区)1983年8月改属邵阳市,至今未变。 新邵县境域不断变迁。1952年全县面积为1893平方千米,合284万亩,有319个乡、镇,104863户,40055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1.6人。嗣后,同相邻县市接壤的一些村、乡归属多次变动。新邵境域变迁表时 间乡(公社)、村(大队)名称原 属县 市划 属县 市1935年4月塘湾、礼湾、内外、峡山乡新邵县涟源县禾坪、岩前、提塘、崇山乡新邵县邵东县三圣乡邵东县新邵县1953年7月阳峒、峒岩、峒下、甘溪乡新邵县涟源县1958年9月栗山乡及

9、寺门前乡的莲荷、马家、高家、朱家、百合,陈家桥乡的万桥、匡家岭、邓家冲、田庄、留田乡的光裕堂、贺井、李子塘新邵县邵阳市1962年12月前进、段塘、兰江、泉塘、芦家、黄土、花园、军田、半边街、莲荷、百合、马家、高家、朱家、光袷堂、李子塘、贺井、田庄、万桥、匡家岭、邓家冲邵阳市新邵县1969年10月万富、合新新邵县邵东县1970年9月孙家桥人民公社(19个大队)及潭溪公社的涟河、庙边、茶亭新邵县涟源县1973年红星大队的孟公生产队隆回县新邵县1977年10月雀塘公社的芦家、泉塘、前进、寺门前公社的涟河、朱家、马家、高家、百合,陈家桥公社的匡家岭、邓家冲新邵县邵阳市 19781989年,全县面积为1

10、792平方千米,较1952年减少5.3%。后经多次区划调整,形成目前的15个乡镇的区划格局具体情况如下:乡镇名称合并乡镇名称酿 溪 镇酿 溪、土 桥严 塘 镇高 桥、严 塘寸 石 镇寸 石、武 桥、花 桥坪 上 镇坪 乡、岱水桥、洪 溪雀 塘 镇雀 塘、峙门前陈家坊镇陈家坊、壕 塘潭 府 乡潭 府、车 峙新田铺镇新田铺、长冲铺巨口铺镇巨口铺、五 星龙溪铺镇龙溪铺、下 源、田 心小 塘 镇小 塘、言 粟迎 光 乡迎光乡潭 溪 镇礼坪乡、爽 溪、潭溪乡太芝庙乡太芝庙、车峙乡大 新 乡小南乡、龙口溪三、气候新邵县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春末夏初多雨

11、,盛夏秋季多旱,常年有春寒、秋寒、洪涝、干旱、冰雹、冰冻和四季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差异较大。1气温酿溪镇多年平均气温17.1,最高年18.1,最低年(1984)16.2。1月冷,7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为10.7。山区气温低于丘岗平地,海拔愈高气温愈低。南部以酿溪镇、土桥乡为中心,包括新田铺、小塘、寺门前、严塘、高桥、长冲铺、陈家桥、言栗等乡全部和巨口铺乡部分村是高温区,年平均气温17左右。此外,坪上、岱水桥、洪溪等乡的北部边沿,由于海拔较低也形成一范围较小的高温区,由龙山林场的大部分和车峙,太芝庙乡的部分地区组成东部低温区,年平均气温15左右,西部低温

12、区包括下源、迎光、龙溪铺、田心等乡镇部分地区及大形山林场,年平均气温15.5左右。酿溪镇与车峙乡乌丝岭的气温年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55/100米。2日照酿溪镇站历年平均年平总日照时数1476小时,为全年可照时数的33%。最多的达1909.0小时,最小为1149.8小时。3降水历年平均降水量1298.9毫米,最多的1970年1773.3毫米,最少的1974年939.9毫米,北部和中部雨量偏多,南部雨量偏少。潭溪、爽溪、洪溪、坪上、岱水桥等乡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沿龙山、岱山山脉的偏北坡可达1700毫米,酿溪镇、土桥、陈家桥、长冲铺、新田铺、小塘、言栗、寺门前、雀塘、壕塘等乡,年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五星、巨口铺、龙溪铺、高桥、花桥、潭府、车峙、太芝庙、扶锡等乡,年降水量在13001400毫米。4蒸发酿溪镇历年平均总蒸发量1287.7毫米,最高达1625.0毫米,最少1011.2毫米。5风酿溪镇历年平均风速1.5米/秒,除7月以偏南风为主外,其它各月以东北风最多,频率13%。6霜、雪与严寒据酿溪站资料,历年平均霜日19.4天,平均无霜期276天,山区无霜期偏短,中型水库附近及江河沿岸无霜期偏长。雪日平均每年10.9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