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和枳术丸的临床运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07393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苓白术散和枳术丸的临床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参苓白术散和枳术丸的临床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参苓白术散和枳术丸的临床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参苓白术散和枳术丸的临床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参苓白术散和枳术丸的临床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苓白术散和枳术丸的临床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苓白术散和枳术丸的临床运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参苓白术散和枳术丸的临床运用河北中医学院本草方剂教研组王少华参苓白术散与枳术丸,都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方剂。但两者的性质与功用,却有着一定的差别,不能张冠李戴。为此,故将两方的药物组成、功用,适应证等,作一简略的探讨与分析,并附病例五则,进一步证明他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方剂。由于笔者学识浅陋,全篇内容贫乏,仅作参考而已。一、

2、来历、药物组成、调剂及用法1.参苓白术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部分。原文云:“参苓白术散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嗽。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药物组成:白萹豆一厅半(姜汁浸,去皮微炒),人参(去芦)、白茯苓、白术、甘草(炒)、山药各二斤,莲子肉、桔梗(炒,令深黄色)、薏苡仁、缩砂仁各一斤。调剂及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日23次,每次23钱,枣汤或米汤调下。小儿根据年龄,予以适当地减量(笔者对6周岁以下的小儿,用成人量的1/41/3;616周岁的儿童用量,为成人量的1/32/3;16周岁以上者用成人量。用法则多采用汤剂)

3、。2.枳术丸:创始人为张洁古氏。此方乃从金匮枳术汤的基础上予以加味而成。至于本方的功用,张氏门人李杲的脾胃论中,有枳术丸治痞消食强胃的记载。药物组成:枳实(麸炒黄色,去穰)一两,白术二两。调剂及用法:上药共研成细末,荷叶包陈米饭煨干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服23次,每次23钱,白开水送下。二、功用及适应证1.参苓白术散:此方乃四君子汤加味而成,本为脾胃虚弱而设。方中以山药、莲肉补脾止泻,扁豆、苡仁健脾渗湿,此四者与功专补中益气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等配合成方,则补脾养胃之力更著。本方用大队补药,对运化机能已经失常的脾胃虚弱患者来说,必须要注意到虚不受补的可能;故又用砂仁理气行滞、醒脾开胃

4、,以防因补而产生壅滞的弊端。汪讱庵云:“砂仁调气行滞之品也,然合参、术、苓、草、暖胃而又能补中。”汪先生的这一席话,真是恰到好处。因为砂仁虽非补中之品,但是通过它的理气行滞、醒脾开胃作用,可以促进脾胃运化机能趋于恢复阶段,从而使大队补药,更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砂仁入补药则补”的理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至于用枯梗的原意,一方面使气得升降,宣胸快膈;另一方面,取其能载药上行于肺,以达到保肺的目的。此方综合作用,不外补中益气、渗湿止泻。其主要适应证为脾虚泄泻。此外,对虚损劳嗽患者,伴有食少、便溏等症状时,亦可 应用。2.枳术丸:王安道云:“枳术丸之类,虽曰消导,固有补益之意焉”费伯雄亦云:“

5、一补脾,一去实,简当有法,勿以其乎易而忽之。”诚然,枳术丸确属消补剂的范畴。方中以白术补脾强胃燥湿、枳实破气消积治痞,陈米补中益气,荷叶升发脾胃之气。此方既用白术、陈米补脾,又用枳实消积,是为消补兼施。补中兼消,则补不滞泥;消中兼补,则消不伤气。一补一消,相互为用,易老用方之神奇,于此略见一斑。此方综合作用为补中消积。其适应证为脾胃气虚、消化不良的食积证。3.两方的对比分析:汪讱庵先生著汤头歌时,将参苓白术散与枳术丸同列于消补之剂(枳术丸附健脾丸下),意思是两方的功用虽不尽相同,但其性质是一致的消补兼施。笔者意见,枳术丸属于消补之剂,这是毫无疑义的。如果把参苓白术散也隶属于消补之剂,未免不够确

6、当。因为无论在功用和主治上,这两者都有着较大的差别。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特列表作一对比分析如下:参苓白术散、枳术丸功用主治比较表 三、几个常用的加减方剂1.参苓白术散:缪仲醇将本方去大枣,加藿香、桔红、黄连、芡实、山查、神粬、麦芽、白蔲仁等,名资生丸,治小儿疰夏,神疲便溏,不思饮食者。考疰夏又名夏痿,它的形成,常因脾胃虚弱,湿热内阻所致,故仍用参苓白术散以补脾养胃;又因内有湿热,故去大枣以防滞泥,加川黄连清湿热,芡实补脾止泻,藿香、桔红、山查、麦芽、神曲、白蔲仁等以健脾和胃。这样,脾健胃和,湿热祛除,再加悉心护理,夏痿自可痊愈。2.枳术丸:(1)本方加桔皮名桔皮枳术丸,治老幼饮食不消,气滞痞闷。

7、(2)本方加半夏名半夏枳术丸,治脾湿停痰及伤食。小便淋者,再加泽泻一两为丸。(3)本方加桔皮、半夏,名桔半枳术丸,有健脾消痞、化痰湿的作用,治内有痰湿,胸痞痰多者。(4)本方加茯苓、干姜,名消饮丸,治停饮胸满呕逆。(5)本方加神曲、麦芽,名曲蘖枳术丸,治谷食不消、嗳腐、胸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泄泻。如因过食肉类而有上述症状者,可再加山查以消肉积。(6)本方加木香、砂仁,名香砂枳术丸,有健中行气作用,对气滞较重的食积证适宜。(7)本方加木香、干姜,名木香干姜枳术丸,治冷食内伤,寒凝气滞者。四、病例简介例一:顾阿洪,男性,38岁,农民,住无锡县洛社区秦巷乡,1956年6月18日就诊。主诉:素有消化不良

8、病史。本年4月上旬,至市区购农具,中途冒雨步行五里许,隔日于田间劳动后,因感觉饥饿,暴进冷粥两碗,旋即脘腹部胀满,微痛而有冷感,大便溏泻。两日后痛止而胀满不减,大便日夜约5次,排出物多为稀水粪,间或肠鸣,肢体怠惰,食欲不振,迄已两月于兹,未治疗。诊断所得: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脉象迟缓,舌淡无华,苔白滑。印象:中虚夹寒。治法:温补中州,兼以固濇。处方:参苓白术散合理中丸加减:老山台参一钱五分,于白术二钱,云茯苓三钱,淮山药三钱,莲实三钱,炙甘草一钱,白萹豆三钱,淡干姜一钱,肉豆蔲一钱五分,砂仁七分,陈仓米五钱。嘱服五剂,忌食生冷硬物。二诊:大便昼夜仅两次,排出物已成粪形,精神渐佳,食量

9、增多,食后一小时内略有胀意。处方:原方去干姜,加玫瑰花五分,再以三钱党参易人参。例二:陈式男,男性,6岁,住无锡县玉祈镇,1955 年12月3日就诊。主诉(患儿母代述):出生后因奶水不足,常以米浆代食,十个月后即行断乳。平素常大便泄泻,时愈时作,或有一、二蛔虫排出,无腹痛。曾自购保和丸内服无效。近月来便泻次数增加到日夜七、八次,脱肛,食量锐减。诊断所得:患儿呈慢性病容,精神萎糜不振,表情冷淡,腹部柔软,脉象细弱,舌淡少苔。病情较为严重。印象:脾胃气虚。治法:补中,升提,固濇。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老山参一钱(另煎),土炒白术一钱,茯苓一钱五分,淮山药一钱五分,炙甘草五分,炙绵芪一钱,炒柴胡五分

10、,莲实一钱,煨白芍一钱,砂仁四分,陈仓米三钱。嘱服三剂,饮食限流质食物。二诊:便泻次数未减,但泻出量已减半,稍思饮食,精神似有好转。处方:原方去白芍,加石榴皮七分、桔梗一钱。嘱 续服三剂。另以五倍子三分,研极细末,置脐中,敷以膏药。三诊:大便日仅两次,脱肛已收,食欲大增,神情渐趋活泼,已能行走。处方:奎潞党一钱,白术八分,茯苓一钱五分,山药一钱五分,炙甘草五分,乌梅肉一钱,砂仁三分,陈仓米三钱。令再服五剂,仍禁冷、硬食物。半月后患儿母来,云及症状均皆消失,未见有蛔虫排出,证候已基本痊愈,询问是否还须服药。当即令伊照原方续服三剂,间日服食。例三:李祥兴,男性,9岁,学生,住无锡县洛社区梅泾乡梅泾

11、上,1956年5月9日就诊。主诉(患儿母代述):一星期前,突然呕吐,大便泻。现呕吐已止,便泻未减,日约三次,然后重,腹部胀痛,泻后即觉轻松,嗳腐,不思食。诊断所得:腹部饱满,触之板硬,不喜按。印象:食积。治法:健脾消积。处方:枳术九一两五钱,分十次服,每日三次,用陈皮一钱,谷麦芽各一钱煎汤代水送服。二诊:昨日大便一次,今晨未有,腹部已柔软,能食,其他无异常情况。处方:粬蘖枳术丸五钱,每早晚各服一钱,开水送服。例四:钱增寿,男性,13岁,住无锡市吴桥下船上,1956年3月23日就诊。主诉:五日来脘腹胀满且痛,曾呕吐两次,排出物为未经消化的食物,有酸腐气,不思纳食,大便两日未有。诊断所得:大腹高起

12、,按之硬,其他尚正常。印象:食停中脘。治法:健脾和胃消导。处方:焦白术一钱,枳实一钱五分,莱菔子二钱,厚朴七分,神粬二钱,鸡内金一钱,焦谷麦芽各一钱五分。嘱服二剂。数日后患儿母陪另一人来就诊,云及每次服药后,腹中即有强烈的响声,现大便每日一次,一切已趋正常。例五:张菊贞,女性,41岁,农民,住无锡县洛社区南蒋巷,1955年11月20日就诊。主诉:今夏患湿温证,缠绵一月之久。病愈后饮食曾一度增加,后因饲养秋蚕,适值夜班,食冷粥一碗,翌日即觉腹胀嗳腐,恶心,经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消化不良,治疗一次痊愈。旬日后又复发作,症状同前,并有便泻,因农忙未曾治疗。目前主要症状为中脘痞满,食欲减退,肠鸣,

13、大便日泻三次,肢体怠惰。诊断所得:面色萎黄,脉沉苔白,腹部未触诊。印象:中虚运化不健,宿食停阻。治法:健脾消积。处方:苍白术各一钱五分,麸炒枳实一钱五分,神粬三钱,鸡内金二钱,上广皮二钱,西砂仁七分,焦谷麦芽各二钱。嘱服二剂。二诊:痞满不减,便泻较前增剧,日夜七、八行,并脱肛一次,便后略有气喘,溲少,精神萎糜不振。上腹部触诊,柔软无抗力。处方:台参须一钱五分,于白术一钱五分,云茯苓三钱,莲实三钱,淮山药三钱,诃黎勒二钱,炙甘草一钱,肉豆蔲一钱,桔梗一钱五分,砂仁七分,陈仓米五钱。仍嘱服二剂。三诊:昨日便泻四次,今晨一次,未脱肛,痞满减轻,病情显然已有好转,惟仍不思食。处方:前方去肉豆蔲,加陈皮

14、一钱。令服三剂。四诊:大便基本正常,痞满消失,思食。处方:潞党参二两,于白术一两五钱,云茯苓三两,粉甘草七钱,陈皮一两,米糊为丸,每早晚各服二钱,白开水送下,食后服。五、病例讨论1.例一与例二虽同为参苓白术散的适应证,但前者挟寒,后者气虚显著,已至中气下陷阶段,且病情较为严重。故一加干姜以温中,一加黄芪以增强补气力量,并以柴胡升举中气。病情既有差别,处方自应变更。从这里可以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2.例三与例四,同为食积证,但例三大便泻,例四大便干结,症状虽不相同,而同用一法,且均获效,这就是祖国医学的独特之处。因为此二例症状虽有差别,但两者的病因是一致的,所以能同用一法奏效。便泻用枳实,

15、并没有不妥之处。内经中的“通因通用”的治则,正回答了这一个问题。3.例五的第一次诊断,首先为几个假象所蒙蔽,如前次的伤食症状,人民医院的诊断与治愈,现在症状的中脘痞满等,结果造成误诊。二诊时接受了教训,通过再次的分析,认识到初诊时偏重于追究既往病史,而忽视了现在症状,误认虚性痞满为食滞形成,粗糙地未进行腹部触诊,以虚作实,将枳术丸用于参苓白术散证的患者,所以促进病情增剧。找出了误诊原因后,立即毅然决然地加以纠正,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先后仅服药五剂,基本上已达到了痊愈。四诊时改用异功制成丸剂,作调理恢复之计。通过病例五的治疗,个人得出这样两点体会:(1)枳术丸与参苓白术散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方剂,前者属消补剂,后者属补养剂,两者的作用显然不同,决不能以甲代乙或以乙代甲。否则,他的后果是不难想像的。(2)医生对诊疗工作,必须是细腻而周到,应该用 明朗的头脑,从各方面去分析病情,不能只看片面或某一点而决定一切。在诊断中对任何一个必须检查的手续,应该严格执行,特别是在分辨虚实的时候。轻易地放过必要的检查,其结果必然是失之毫厘,差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