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之刚度比详解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072604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设计之刚度比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结构设计之刚度比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结构设计之刚度比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结构设计之刚度比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设计之刚度比详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定义:刚度比是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比值。二、计算公式:1、按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计算规范要求: 、抗震规范第3.4. 2和3.4.3条及高规第3.5. 2条均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 楼层侧向刚度的 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规第E.O. 2条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第2层以上时,按本规程式(3.5.2-1)计算的转换层与其相邻上 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0.6。 抗震规范第6.1.14-2条规定: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 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计算公式:V i出V i+1 i其他(框剪、剪):Y二V

2、 hii+1 X i-V hi+1ii+1详见高规P15应用范围: 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用来判断竖向不规则 高规第3.5.2条规定的工程刚度比计算。用来避免竖向不规则 高规第E.0.2条用来计算转换层在二层以上时的侧向刚度比 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1。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 固端。注: SATWE 软件在进行“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计算时“地下室信息”中的“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 刚度比”里的值填“0”;2、按剪切刚度计算规范要求: 高规第E.0.1条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1、2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与其相邻上层结构的等效剪切刚

3、度比Y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Y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Y不应小于0.4,抗震设计时Y 不应小于0.5。 抗震规范第6.1.14-2条规定: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 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的抗震墙。计算公式:G A h丫二 叶X 2 详见高规P177G A h2 2 1应用范围: 高规第E.0.1条用来计算转换层在一二层时的侧向刚度比 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2。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 固端。3、按剪弯刚度计算规范要求:高规第E.0.3条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第二层以上时,尚宜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

4、型按公式(E.0.3) 计算转换层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Ye2Ye2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Ye不应小于0.5, 抗震设计时 Ye 不应小于 0.8。计算公式:H丫二2 1 详见高规P178H12应用范围:高规第E.0.3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用来计算转换层在二层以上时的侧向刚度比三、控制目的:该值主要为了控制高层结构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对于地下室结构顶板能否作为 嵌固端,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能否满足要求,及薄弱层的判断,均以层刚度比作为依据。四、规范要求:(见第二条)五、SATWE中怎么看:WMASS文件一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一

5、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Floor No层号Tower No:塔号Xstif,Ystif刚心的 X,Y 坐标值Alf:层刚性主轴的方向Xmass,Ymass质心的 X,Y 坐标值Gmass :总质量Eex, EeyX, Y方向的偏心率Ratx, RatyX, 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剪切刚度)Ratxl, RatylX, Y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RJX1,RJY1,RJZ1: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剪切刚度)RJX3,RJY3,RJZ3: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

6、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Floor No. lTower No. lXstif=58.9926(m)Ystif=7.6376(m)Alf=-0.4660(Degree)Xmass=55.76l2(m)Ymass=33.6246(m)Gmass (活荷折减) = 3325.5215( 2998.5144)(t)Eex =0.3715Eey =1.4870Ratx =1.0000Raty =1.0000Ratxl=10.9663Raty1=16.4594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1.00RJXl =3.5845E+07(kN/m)RJY1 =4.9779E+06(kN/m)R

7、JZ1= 0.0000E+00(kN/m)RJX3 =5.2885E+06(kN/m)RJY3 =6.5435E+06(kN/m)RJZ3= 0.0000E+00(kN/m)六、超了怎么办:(1)规范对结构层刚度比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也要求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对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 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层刚度比并找出薄弱层,然后在真实条件下完成其它结 构计算。(2)一般来说,结构的抗侧刚度应该是沿高度均匀或沿高度逐渐减少,但对于框支层或抽空墙柱的中间楼层 通常表现为薄弱层,由于薄弱层容易遭受严重震害,故程序根据刚度比的计算结果或层间剪力的大小自动判 定薄弱层,并乘

8、以放大系数,以保证结构安全。当然,薄弱层也可在调整信息中通过人工强制指定。(3)对于上述三种计算层刚度的方法,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对于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或多层建筑 及砖混结构应选择“剪切刚度”;对于底部大空间为多层时或有支撑的钢结构应选择“剪弯刚度”;而对于通常工 程来说,则可选用第三种规范建议方法,此法也是SATWE程序的默认方法。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 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3.5.8 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 1.25 倍。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以下方法调整:1)适当降低本层层高,或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2)适当加强本层墙、柱和梁的刚度,或适当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和梁的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