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案例反思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07252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案例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体育案例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体育案例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案例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案例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与反思:王秀荣案例:在四年级“障碍跑”活动中,要求学生用各种方法跑过、跳过、爬过、绕过若干障碍。游戏开始,教师让各组尝试做一遍游戏,然后请各组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过障碍很快,而且不犯规;有的很慢还犯规?”各组经过讨论,进一步明确游戏既要快过障碍,又不能犯规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两个要求呢?”教师启发学生从活动中去体验,去寻找答案。接着各组在做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次各组过障碍的速度比第一次明显加快,犯规也少了。同学们在体验还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做法:“跳沟”前要加速,绕杆前要减速。尤其是一名同学与众不同的“爬过”低橡皮筋的方法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其他同学到达低橡皮筋前,都采用从头到脚依

2、次爬过的方法,而他却把身体横过来与低橡皮筋平行,采用俯卧“横爬”方法,所以他的动作比其他人都快。教师及时肯定了大家的“发现”,有表扬了这位学生肯动脑筋、大胆创新的精神,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想想,只要不犯规,还有什么更快、更好的过障碍的方法?”学生的练习情绪更加高涨,又出现“绕杆时身体主动内倾”和用“翻滚动作过低橡皮筋”的一系列“创举”。 分析反思: 创造性地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实际上,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常表现出良好的创造力,他们会用积木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构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并使他们形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挖掘出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

3、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条件,提供诱发创新思维的刺激,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创新体验。本课从教学中的问题出发,刺激和引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充分体验到创新的满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棒子打死”,新的活动方式或游戏规则常常会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比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指导,也不是说样样事情都需要学生去创造,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体育教学中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立定跳远教学案例反思 王秀荣案例:在给低年级上立定跳远这节课时,我还是按着老办

4、法,首先教立定跳远的方法,要先怎样再怎样。刚开始时,同学们还能够比较认真地练习,可没有练习几遍,有一部分同学就开始表现出厌烦地感觉,动作变形,态度不认真,边跳边玩。我发现后,非常生气,于是就非常气愤地把他们批评了一顿,但从他们的练习来看,我知道他们还是不想练。其实批评完他们之后,我也在想,为什么有这么一部分同学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会出现厌烦的心理呢?是呀,单调枯燥地跳来跳去,谁不烦呢?孩子都爱动,都爱玩新鲜有趣味的活动,我为什么不采用游戏的方法,来达到练习的效果呢?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也达到了这节课的目的。于是,我就让同学们停下来,说:“我们现在做游戏好吗?”同学们一听做游戏,精神一下子就

5、高昂起来了,连蹦带跳地喊:“好,好。”还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喊:“做什么游戏,老师,快点开始呀。”于是我就根据立定跳远的特点,做了一个“青蛙过河”的游戏,并在地上画上几个圆圈,表示荷叶,然后把他们分成几个组,进行比赛。通过比赛观察,还真没有发现偷懒的学生了,效果还真不错。直到下课了,还有的学生围着我,说:“老师,下节课我们还做游戏吧。”教学反思: 同样是一节课,授课的方法不一样,其效果也就不一样。只要老师努力地为学生设置好这样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比赛中学习,那么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浓浓的乐趣,更技能、思维与做人的锻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

6、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学的艺术性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如何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每进行一个新的单元学习时按不同的学习目标来选择学习内容的顺序,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情景,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通过对这件事的观察,我慢慢开始走进了孩子们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开始和他们进行着心与心的对话,这里所出现的一切,不就是我们新课程所要求达到的吗?在玩中乐,在玩中学,在玩中练,把学习变成一种享受。体育教学案例反思王秀荣背景在一堂小学五年级投掷教学课上,学生第二次投

7、掷练习。我先利用图片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并做模仿练习。他们都做得很好,但是,学生一到独立投掷就不行了,都是动作脱节,姿态变形。在体育课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畏惧而造成的,二是对动作要领没掌握、对自己没信心。如在投掷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好转体动作。挥臂动作完成得好,投掷动作也成功一半了。如何消除畏惧惧的心理呢?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动作。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教学片断 我让学生仔细看清图片的每一动作,并做分解箱练习,另外,投掷的关键是挥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挥臂技术。技术已掌握,可还是脱节,这就要克服畏惧心理了。畏惧心理的产生是随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积累、自我

8、保护意识增强而增强的。年龄越小,恐惧感越弱。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如“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这个道理。而采用逃避的方法也是难免的。如何才能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呢?我采用了两大方法。一是安全措施,学生团结一致,二是比较增强自信心。 (一)安全措施。学生之所以不敢投跳是因为怕有危险,怕受伤,所以做好安全措施是关键。首先把范围扩大。其次,要有经验的同学进行小组帮助。 (二)做比较,增强自信心。即时做了安全措施,也还是不敢投,是因为没人带头,没人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的勇气。我就自己带头示范,。于是,我就做了示范动作,效果不错。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第三反思 通过投掷的教与学,我进行了反思:1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投掷”。它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2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学生通过反复技术练习,毅力增强了,勇气增强了,克服恐惧心理、信心增强了,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同学的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融洽师生关系,通过讲解、示范,保护帮助,提高师生亲和力、信任感,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3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器材有限,没能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没能根据自己的条件自主选择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