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071918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7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第二稿)目录1、导 则 12、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12.1工业园区的界定及分类 12.1.1工业用途 12.1.2工业园区 22.1.3工业用地分类 22.2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原则 22.2.1一般规划原则 22.2.2一类工业用地布局准则 32.2.3二类工业用地布局准则 32.2.4三类工业用地布局准则 42.2.5高新技术园区用地布局准则 52.2.6具特殊要求的工业用地布局准则 62.3工业园区的规模及用地构成 62.3.1工业园区的建议规模 62.3.2工业园区的用地构成 72.4工业园区的道路交通 82.4.1一般规划原则 82.4.2工业园区的道

2、路断面 82.4.3工业园区配套交通设施 92.5工业园区的绿化景观 102.5.1一般规划原则 102.5.2 绿地控制内容 112.6 工业园区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112.7工业园区的市政配套设施及竖向设计 122.7.1市政配套 122.7.2竖向规划设计原则 143、工业园区建设管制 153.1地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管制 153.1.1基本概念界定 153.1.2控制指标 163.1.3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控制参考指标 163.2建筑退让、间距、限高管理 173.2.1建筑退让原则 173.2.2建筑退让道路红线 173.2.3建筑间距 183.2.4建筑限高 193.3工业园区用地性质管理

3、 193.4工业园区内部空间 20附录 A 工业项目分类 22一、无污染项目 22二、轻度污染工业项目 22三、具一定污染工业项目 23附录 B 用词说明 25附录 C 参考资料及依据 26附件 1 条文说明 271、导则 271.2指引使用范围 271.4使用条件限制 271.6指引更新及完善 271、导 则1.1 为满足广州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需要, 实现新时期广州的产业发展目 标,科学的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发展,更好的发挥城市效能,特制定本指引。1.2 本指引使用范围为广州市行政辖区内工业园区规划及建设。 有关发展规范及 规划标准的准则,应在规划新工业区时使用;如情况许可,该准则亦宜在

4、现有工业 区内逐步施行,尤其应在现有工业用地重新整合调整时施行。1.3本指引是以国家、 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 参照香港、台 湾和国内相关城市的同类标准及准则,结合广州市的具体情况,及历年来城市建设 管理经验编制而成。1.4 本指引主要针对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一般共性问题作建议引导, 具特殊要求 的工业用地按相关专业要求执行。规划工业园区时,一般应采用上述设计原则,尽 管每项具体设计都会受制于个别地块的环境及项目性质。1.5 本指引未包括内容应符合国家、 广东省、广州市的有关规范及标准及相关专 业规范要求。1.6本指引应定期的更新以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状况的变化及相关规范、

5、工艺、技术的更新。2、工业园区规划设计2.1 工业园区的界定及分类2.1.1工业用途本指引“工业用途”和国际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所分类叙 述的工业用地 M 用途一致。定义一般可表述如下:凡任何处所、或建筑物、构筑物 内(不包括露天矿场用地)用作进行物品的制造、更改、清洗的、修理、装饰、精加工、出售前改装、捣碎或拆除、进行物料的改变、包装,或和上述程序项配套的 贮存、装卸及有关的研究设计均属工业用途。2.1.2工业园区本指引所指的工业园区集中一定规模的城市用场用来要发展工业用途。广州目 前情况,根据不同的管理关系,可大致分为国家级、市级、区级、镇级。2.1.3工业用地分类工业用地一般

6、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本指引主要按 国标( GBJ13790)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分类,结合新的发 展形势和本市的实际情况,在国标现有三类工业用地的基础上补充增加高新技术园 区用地。2.2 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原则关于工业用地选址及规划布局采取的主要原则有:2.2.1一般规划原则2.2.1.1选址应根据广州市战略规划纲要、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要求,结合 城市发展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用地、环境要求综合加以确定。2.2.1.2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协调好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 发挥土地的最大综合效益。2.2.1.3应按不同类型在城市中合理布局,其

7、规划建设应当和周围土地使用功能 及环境要求相协调,和城市居住区由适宜便捷的交通联系。2.2.1.4应根据土地价值的级差和区位条件,有重点、分层次、分区域发展不同 项目。2.2.1.5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如地质条件、排水条件,不受洪涝威胁。用地宜为平地或大片平坦地阶地2.2.1.6 有配套完善的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 如水、电、燃料供应和废物处理等。2.2.1.7有便捷的交通接联系城市各交通性干道,能方便迅捷的进入小区域货物 运输系统、如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2.2.1.8应严格保护水环境,加强大气环境、声环境污染控制,根据工业各类项 目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照广州市环境功能分区进行分类管理

8、。2.2.1.9工业项目及用地应相对集中,集聚发展,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 2.2.1.10用地应满足分阶段发展和未来扩张发展的需要。2.2.1.11充分利用广州的地区优势, 应优先发展高技术、 高附加值、 低污染的产 品,符合国家及广州的产业政策,符合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的趋势。2.2.2一类工业用地布局准则此类工业( M )基本上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家庭用品制造、工艺品组 装制造、服装加工缝纫、电子器材配件组装、调试、干粮加工等。2.2.2.1此类工业可设置在城市住宅区的相邻地段,其用地和住宅区之间一般不 需设置防护绿地。2.2.2.2此类工业可集中设置组成工业区,亦可和居住用地混合布

9、置,但应规划 成组团设置相对独立。2.2.2.3工业区最好和住宅之间有商业或工业办公建筑作为缓冲区。 2.2.2.4一类工业一般可集中设置在多层厂房建筑内。2.2.3二类工业用地布局准则一般工业( M2)此类工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主要包括纺织、制衣、地毯、食品加工、医药 制造、车辆维修和养护等。这类工业可能会造成烟雾和噪声,也会排放一定量的三 废,布局要求相应提高。2.2.3.1用地应单独设置, 不得和居住用地混杂。 一般亦可容纳于多层工厂建筑2.2.3.2最好位于空气流通,以及污染较轻的地区,和居住区的绿化防护带必须 根据其污染程度而定,应符合防护距离的有关标准。2.2.3.3选址应附有环

10、境影响报告书,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明确界定区内适宜 发展和不适宜发展的工业门类,防止交叉污染。2.2.3.4由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应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才可对外排放,不得在城 市水源地上游地区布置有水污物排放的企业,不得在城市上风向布置有气污染物排 放的企业。2.2.3.5工业区地段必须满足相应的噪声防护标准。2.2.3.6二类工业需要较为完善的道路系统,应布置在交通运输好集散方便的地 方。应配备有足够空间装置废污处理配备。2.2.3.7有大量重型车辆运输和较多露天作业的工业用地宜在周边界面设置较大 范围的绿化隔离带区,可隔开凌乱的作业和重型车辆所造成的繁忙交通,从而减少 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2.

11、2.3.8留有工业区日后转型发展的可能。2.2.4三类工业用地布局准则此类工业对环境有较大污染,包括化学、造纸、制革、建材、采掘、冶金大中 型机械制造工业等。2.2.4.1一般应布置在远郊工业区和卫星城镇,老城区和城市近郊原则上不再安 排。2.2.4.2选址应附有环境影响报告书,应避免对住宅及其他敏感土地用途造成不 良的环境影响(例如产生噪音、 异味、尘埃等)。严禁设置在在水源保护地和历史文 化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中、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范围和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2.2.4.3工业区的规划布局应符合主导风及环保的要求,工业区选址应在住宅生 活区的下风向(城市全年主导风向)为宜。2.2.4.4工业

12、区和周围居住区、生活服务区必须设置一定的绿化隔离带,保持必 要的安全卫生距离,并符合相应卫生防护标准。在现有工业用地区域建设住宅等非工业建筑,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防护距离2.2.4.5和城市交通性主干道或跨境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有方便的交通 联系,以方便运送货物、原料、减少日常运营费用。2.2.4.6有足够的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电话服务等公用工程设施以及存放 和处理废物的设施。2.2.4.7对城区内易燃、易爆、污染严重、运输量大的工厂, 应有计划地实行关、 停、转、迁。2.2.4.8严格保护水环境,加强大气环境、声环境污染控制。2.2.4.9和城市居住区和公共配套设施有方便适宜的联

13、系。2.2.5高新技术园区用地布局准则高新技术园区的工业门类具有资金、技术密集、高增值等特征,其融合了高科 技工业及其有关研究及发展,主要包括高新产品试验及分析、电脑软硬件开发、生 物科学产品、高端电子通讯器材、光学和电子光学产品、新材料产品等。这个土地用途类别的首要重点是科学研究、新科技及新产品的开发。和核心研 究及发展工作相关的活动,如有限度的辅助生产活动也可获准在科学园内进行。此 类工业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不是太高。2.2.5.1选址应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或景色优美的环境之中。2.2.5.2连接城市主要道路,交通便利。有便利的交通连接机场,最好能提供集 体运输以方便经常到访的商务人员。2.2

14、.5.3 以邻近高等教育院校及或研究发展机构为宜, 以增强和业界之间的合作。2.2.5.4 亦可设置在居住区邻近,作为一般工业和居住区之间的“过渡地区” 。2.2.5.5设有先进的电讯基础设施。2.2.5.6科学园区以知识及科技为本的公司提供环境和建立形象,园内应进行大 规模的景观美化工程,以营造优美的环境。2.2.5.7配备完善的辅助及配套设施,包括住宅、配套商业及休憩娱乐设施。园 区应可为到访的学术及技术研究人员提供服务设施及住宿地方。2.2.5.8入口及周边界面应重点处理,高科技工业厂房宜面向主要干道,其建筑 外观也必须符合较高的建筑设计标准,以便建立一个卓越的形象。2.2.6具特殊要求的工业用地布局准则经研究,一些特殊的地点因素可能只适用于特定的土地用途。如那些使用危险 品作为原料或需要起卸大量危险品原料的工业 (安全因素);放射性工业、 易爆物制 造储存业、 危险品贮存仓库、 加油站等储运设施 (安全因素),某些需要海路运输的 特殊工业(临港航运因素)等。2.2.6.1位置一般应远离住宅区,特别是要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及产生 潜在危险。2.2.6.2用地面积及和相邻区域的安全距离根据应按专业运作要求确定。2.2.6.3划定严格管制的界线,例如边界墙或铁丝围栏。2.2.6.4一般需划设紧急车辆通道并满足消防安全的需要。2.2.6.5提供特殊的辅助设施,例如消防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