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071341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评析执教: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金龙王庙小学韩荣点评: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教研室闫晓枫【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在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孩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优秀,有的会唱歌,有的爱画画,你有什么特点?来介绍介绍自己吧!生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等师:你们真是多才多艺,希望待会都表现出来,好吗?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也认识了三

2、个孩子,还记得吗?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三个儿子。板书课题,生齐读。【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言简意明,不蔓不枝。】二、巩固识字,整体回顾全文:1师:首先,本课的生字朋友们要来考考大家,还认识吗?快来读一读吧!出示“我会读”生:练习读、指名读下面词句。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2师:你们读得真准确,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是吗?看看谁爱动脑筋。默读全文,边读边想一想:读后你有什么疑问?生: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生:为什么第三个妈妈不夸夸自己的儿子?生:为什么前两个妈妈在夸自己的儿子?师:你们俩的问题差不多,是在问为什么三个妈妈会有不同的表现

3、?生:为什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为什么三人妈妈会有不同的表现呢?为什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深入地学习课文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有意义的阅读教学,就需要基于文本构建起一个共同的对话主题,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这个主题,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韩老师的引导给我们以启发。她在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梳理出三个问题,其实这里暗藏着一个核心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在渐次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因为所探究的问题并非教师的主观赐予,而是来源于学生的思考,因而学生更

4、具阅读动力。】三、研读课文:师:我们先去看看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听听妈妈对他们的评价。1课件出示第26自然段(1)师:自己读一读,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生自己读这部分。生:第一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第二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你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真不错。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你说的真完整,真是一个爱思考、会表达的孩子。【“把书读薄”是一种能力,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似乎有一定难度,需要渐

5、进地训练。此处,教师减缓训练坡度,并未要求学生针对全文进行概括,而是圈定研读段落,训练学生提炼,练习把几段话读成一两句话。学生在阅读、整合、提炼中学习条理的表达,充分体现了课堂就是“练兵场”的课堂实践理念。】(2)指导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妈妈说的话。自由读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妈妈的心情怎样?生:妈妈很高兴。生:妈妈很自豪。师:那你来试着读一读妈妈的话吧!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师:是啊,这人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多了不起呀!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师:这个孩子多让妈妈引以为豪!你来读一读。生:一个妈

6、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师:在妈妈心里,谁也比不过他!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师:谁还能读出来妈妈自豪、得意?加上表情、动作读。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生边读边做动作)师:这就是妈妈,儿子永远是最优秀的师引导生齐读这个妈妈说的话。师:这就是妈妈,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儿子生读。师:这就是妈妈,为儿子骄傲、为儿子自豪生读。(3)放手读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师:此时,第二个妈妈也不甘示弱,夸起了自己的儿子,你能夸好吗?谁来夸?生: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师:听出来了

7、吗?这个妈妈在夸什么?生: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师:是呀,不是一般的好听,是好听极了!生: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师:同样得意,谁都比不过!生: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师:同样骄傲!生: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师:同样自豪生读。【以读为主,不用很多的点拨和唤醒,在师生的朗读交流中,教师的评价跟进,使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无痕的加强了。】(4)男、女生分角色读。师:下面分角色读,老师请男同学读第一位妈妈,女同学读第二位妈妈,看看谁的儿子更棒!生:男、女生对读第二、第三

8、段。师:多么优秀的两个儿子呀,可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那两个妈妈很奇怪,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5)对比朗读第6自然段师:这位妈妈这样说,你来读一读。生: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是啊,没有什么可炫耀的。生: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是啊,没什么特别的地方。生: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多么平和的心态。生: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多么谦虚的妈妈呀生读。【在前两位妈妈对儿子大加赞赏的时候,第三位妈妈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此构段利于对比体会。言为心声,在第三位妈妈的眼里

9、和心中,儿子究竟是怎样的呢?教师仍然通过评读来实现对人物心理的揣摩:由表面文字读出儿子的“不特别”,到读出语言背后含着的谦虚与平和的心态。第三位妈妈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这是一位特别的妈妈!同时引起学生好奇,想要一睹她儿子的风采。】(6)设置情景,去掉旁白分角色朗读对话。师:老师听出来了,三个不同的妈妈,说话时的心情、语气也是不同的,让我们一起再现当时的情景吧!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如果说理解是“钻进文本”,那么朗读应该是“跃出纸外”。由部分体悟到回归整体,一来二去,学生读得兴味盎然,读得入情入境,不仅再现了当时情境,也为儿子们的出场做了铺垫。】2学习811自然段。(1)出示911自然段师:就这样

10、,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生:自己读第911自然段。师:你能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来说一说吗?生: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师:说得多完整呀!谁来读读第一个孩子是怎么做的?生读三个孩子的做法,师相机指导朗读911自然段,板书三个孩子的表现(翻跟头真好看唱着歌真好听接过水桶)。【仍然是“圈点概括”,这回教师要求学运用文本的语言范式“一个,一个,另一个。”来概括。如果说前面的“读”是感受,是理解,是言语的录入,这里的“说”就是文本言语内化后再外化

11、的过程。】师:这是怎样的一桶水?生:沉甸甸的。师:沉甸甸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很沉、很重。师:有多沉、有多重?从文中找一找!生:在第8自然段。(2)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师:听老师读,同学们闭眼想象:你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师范读第8自然段。生闭眼想象。生:我看到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师:三个妈妈怎么走走停停呢?生:因为一桶水可重啦,提一会儿,休息一会儿。生:我还看到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师:是啊,三个妈妈互相捶捶胳膊,捶捶腰,太累了。同学们通过这些词语,能看出当时的画面,多有意思呀!前面是看到的,还能听到什么?生:我听到了水晃荡的声音。师:是啊,

12、水太满了。生:我听见三个妈妈在说话。师:她们在说什么?生:三个妈妈说:“我太累了!”生:三个妈妈说:“要是有人帮帮我们就好了!”师:你们还听到了妈妈的心声,那你能通过读表达出妈妈的心声吗?生:指名有感情朗读。师:及时给予评价。【训练语感,不仅要训练学生读出语言呈现的画面,还要读出语言的深刻意蕴。小韩老师的细致引导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语感层层拔节的过程。一段平面的文字,经由点拨,学生不仅看到了画面,还听出了心声,不仅读出了妈妈的辛苦,也读出了对儿子孝行的期待。】(3)师引读第11自然段师:听出来了,这桶水可真重呀!但只有这个孩子看到了妈妈很累,他这样做生齐读第11自然段。师:只有这个孩子听到了妈妈

13、的心声,他这样做生齐读第11自然段。师:只有这个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他这样做生齐读第11自然段。【读文就需要如此连前想后,由“一桶水可重了”的体悟,到对第三个儿子表现的引读,一咏三叹!第三个儿子这个没什么特别的孩子跃然眼前。】3引导学生明理师:课文学到这儿,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你知道答案吗?生:因为只有这个儿子关心妈妈,为妈妈提水。师:是啊,在老爷爷看来,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那其他的两个儿子就不好了吗?做为孩子,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可做为儿子呢?他们缺少了什么?生:他们没有帮妈妈提水。生:他们看到妈妈提水只顾着表现自己的特点,却不管妈妈。生:他们没有关心妈妈。师:是啊,只有这个儿子关心妈妈,这才是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板书:孝顺)那么同学们提出的“三个妈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我们找到了答案,(师手指板书)因为三个儿子的表现也不同。那么,第三个孩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第三个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他却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生:孝顺父母就是他的特点,第三个妈妈很谦虚。【水到渠成。学生一路走来,读着读着,心中的问题就清晰了,就渐渐到了“愤悱”的状态,稍一点拨,顿时释然。】四、拓展:师: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香九龄,能温席。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读故事黄香扇枕温席。生:边看边听故事。师:说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