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06179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2021 年 3 月 30 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 接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 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科学过渡。因此针对幼小衔接问题 需要学前教师好好把握。幼儿家长在教育上更注重让幼儿吸取更多的文字知识, 但也忽略了家庭教育所带来的影响,这使幼儿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且缺乏 自我管理能力,这种情况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 幼小衔接问题指出了一些问题和措施,希望以此加强幼小衔接建设,综合提高幼 儿自身能力。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措施一、引言

2、就幼小衔接来说,这个方面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光需要对幼儿的知识 技能进行提高,还需要考虑到幼儿的情感、观念、能力的建设,比如说语言表达 数学逻辑、公众社交、任务意识等。为此面对幼小衔接问题来说,幼师需要从宏 观、微观两种方向进行考虑,做好从情感认知到基础学习两方面的衔接教育。就 幼儿到小学时期的心理历程分析,小学初期的学生还保留一定幼儿阶段的特点, 并随着时间的变化渐渐消失。为此在进行有效衔接教育时,应考虑到幼儿的身心 发展特性,不能只是不断地让幼儿对小学生活动进行适应。二、新形势下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一)衔接教育阶段缺乏力度就幼儿园教育的性质来说,它是幼儿进行学习启蒙的教育场所,幼

3、儿在幼儿 园中所接受的课业压力相对来说较小,通常都是以游戏教育来带动幼儿学习的积 极性,并以此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幼儿自身具备很大的好奇性以 及兴奋感,这种特性更加适应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而当幼儿转向小学教学模式后 其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业素养,并且随着时间变化学业压力逐渐加大 进而导致一部分幼儿无法适应幼小衔接的变化,并对小学学习产生了抗拒心理。 为了让幼儿能够加强对幼小衔接变化的适应,学前教师在后期教学中应让幼儿提 前感受到幼小衔接所产生的环境变化。不光幼儿教师要在其中发挥作用,进行衔 接过渡,小学教师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为学生提供适应的环境,但往往小 学教师并不重视

4、这方面的工作,导致幼儿园的衔接工作过于单薄。(二)幼儿难以适应身份的变化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小学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首先,幼儿园在教育环境 上通常会建立游戏区和生活区,而小学为学生配置的则是学习教室,更加注重为 学生建立学习环境,学习量加大,相比幼儿园来说,活动、休息时间也进行了一 定的缩减。学生身处这个阶段,就需要对自己的身份进行适应,并且在转变的过 程中还需相应的完成小学为学生建立的学习目标。其次,幼儿园比较注重环境装 饰,在教室中也体现环境的主题创设、游戏区域的合理布局等,主体布局以让幼 儿感到美观为主,幼儿受此吸引的程度更大,小学在课堂设计上较为单薄,课堂 的主要构成为黑板、课桌,在这

5、种环境下,幼儿更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丧失学习 的兴趣,因此幼师应注重这方面的衔接工作,加强幼儿对身份和环境的适应性。(三)需要加强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建设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幼儿产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并且性格、行为的长成很大程度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衔接教育时 不光需要教师和幼儿的努力,还需要让家长参与进来,注重家长对此的认知和重 视。就现阶段的社会环境来看,一部分家长没有正确认知到衔接教育存在的意义 其认知存在片面性。通常情况下,幼儿家长往往认为教育是教师的工作,在家时 对自己的孩子宠爱有加,特别是在孩子的幼儿阶段,认为幼儿只要身心快乐就好 对于幼儿的学习、行为习

6、惯以及日常的理论学习不够重视,这种做法也使小学阶 段的小学生难以适应小学生活,并且在课堂学习上也很难集中注意力。而还有一 部分学生过于重视幼儿的学习,在家庭中,为幼儿设置了大量的学习任务,让幼 儿一直处在紧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兴趣难以培养,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不 利于幼儿进行健康的学习。以上两种教学观念都会对幼儿产生学习阻力,也不利 于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为幼儿建立一个健康、积极地学习环境三、加强幼儿园幼小衔接的有效措施(一)注重教学时间的转变通常情况下,幼儿园大班进行集体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大概三十分钟,教学模 式主要建立在游戏教学的基础上,讲究动静交互,通过参与活动来提升学习课

7、堂 教学的感受。而小学的课上学习时间被规定为四十分钟,相比幼儿园的教学模式 更加注重进行静态的知识学习,并且对课堂环境和纪律有着严格的规定。幼儿升入小学后,需要静坐着学习四十分钟,相比较而言,前期的适应性较 难,并且通常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导致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消极心态,并丧失了 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幼儿园教学在进行衔接教育时,需要针对这方面制定解决方 案,比如说一定程度的延长幼儿进行集体活动的时间,在接近小学的那个时期, 可以将幼儿活动延长到四十分钟左右,进而让小学生能够更快速的适应这种上下 课情况,并缓解从时间概念上所产生的问题,加强幼儿对小学时间的提前适应性(二)加强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的衔接

8、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是日常的坐姿、握 笔姿势,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小学生在课堂上坐姿、握笔姿势不够标准,主要原 因就是在幼儿园教学阶段没有书写任务,而幼儿在园期间,对于绘画的握笔姿势 家长不够重视,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幼儿阶段重视这种行为的建立,更 容易在小学阶段展开正确的教学模式,便于后期的行为纠正。在教学课堂中,幼师还应对幼儿进行常规要求来加强幼儿的学习习惯建设, 比如培养幼儿的专注能力,确保专注学习的持久性,比如说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幼 儿的不良行为,并且采取鼓励政策以及物质奖励法,加强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将上厕所的时间尽量推迟到活动时间

9、结束后,并在课堂上引 导幼儿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为幼儿进行思维逻辑的训练,比如寻找有趣益智的 问题来让幼儿进行思考,促进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发展。通过多方面的习惯培养, 确保幼儿能够更好的对小学生活动进行适应。(三)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针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应注重培养这个时期幼儿的生活能力,比如说养 成按时整理书包、学会时间管理等习惯,确保自己带的书本文具不会丢失,健康 的生活作息,能够准时来到幼儿园,并在规定时间内睡觉。在进行自由活动时, 能够主动寻找伙伴进行玩耍,并且遵守纪律、尊重教师,在听到教师指令后能够 积极完成。通过多方面的生活指导和培养,来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任务意识、独立交 往能力等

10、,加强幼儿的生活技能,确保幼儿能够更加适应小学生活,并减少在小 学环境中出现丢三落四、懒散、粗心等现象,加强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核心素养 的提升。四、结束语总的来说,做好幼小衔接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更好适应小学生活,减轻学习障 碍,并且在教育阶段,还应经常和幼儿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为幼儿建立健康的学 习环境,通过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行为、学习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来促进 幼儿能力水平的全方面提高,确保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性与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1 季沙探究幼小衔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及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19(01)2 马静.基于幼小衔接的习惯培养优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