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059376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作者及 工作单位咼精精新密市刘寨镇初级中学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 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 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本节即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 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 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教材提出基因这一核心概念,并以基因为线索,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与性 状的关系,而解决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 题。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生物学习,对生物这门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兴 趣

2、,本节内容又是与人类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厚,好奇 心特别强,这是上好课的好的前提。但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健全,要理解本节 课的内容,稍有难度。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时,已经 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进一步去正确认识基因的位置。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在 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难,因为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 有一定的感性思维。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 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习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 联系,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

3、学生感到所思考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 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多多,发言就会勇跃,每个新问题的 提出必然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寻找答案的欲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 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2、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 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 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基因、DNA

4、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难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出示学习目标学习阅读并领会学习目标大致了解本节课 要学什么,做到 心中有数,有的 放矢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自学生自学课本,学中发现问题,自学提纲出示自学提纲、学习时间、学习范围及学习方法并独立思考老师所出 示的问题,然后进行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 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 的办,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每组选一名代表生的表达能力,知识梳理给每小组一次发言的机会来回答问 题。教师总结并补 充。发充分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回答不 全面的做补充, 达到最终的学习

5、 目的。当堂训练出示本节课相关习题个人抢答通过习题检验学 生对本节课知识 的掌握情况,并 达到学以致用的 目的。通过此环节来使延伸迁移出示稍有难度的习题个人思考并小组讨论本节所学课程进 行升华,拔高层 次,让学生对本 部分内容理解更 透彻。板书设计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片段。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1 .发现过程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对马蛔虫的研究。 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与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证实染 色体是减半传递的。2.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即每 对染色体中各有

6、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每小组回答一次问题,并且完整、正解,本小组每个成员加1分。小组代 表加2分。2、每回答一个附加题加2分。3、个人能积极、跳跃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的加2分。4、评出课堂表现最好的同学三名,每人加2分。5、能认真、自主学习的同学每人次加1分。教学反思1、备课中通过反复备课对教材内容把握比较到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2、进行教学设计时严格按照我校的“四步导学 +调节教学模式”,认真把握每 环节的时间和进度,并及时对学生活动给予指导。但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部 分学生感觉很迷茫,有些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如何组织语言。主要是原因是本部分内容刚刚接触,比较生疏,且心理上觉得很难。3、本节课以视频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很好。4、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是课堂中应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和记忆所学 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