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059364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锻炼记忆力,积累词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不仅巩固了学的课文,同时也学习了如何记忆课文的方法,发展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学生在吟诵潜思的过程中,融会贯通文章的意义、脉络、文采,有助于从整体上活生生地接受了课文。背诵的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呢?经笔者从教多年的实践证明,从以下几点入手相当有效。一、 激发背诵兴趣,克服背诵的为难情绪。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学生觉得书难读,尤其难记难背。我觉得,在背诵教学中,首要问题,是要克服学生对于背诵的为难心理,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这中间除了反复讲清楚背诵的重要作用之外,我认

2、为关键的是必须让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形成有利于记忆的兴奋中心。举行小竞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好,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次还应该给学生讲清楚,只要真正了解背诵的材料,又把握了自身的认知,熟练地,顺畅地背诵,其实是不难做到的。二、 理清文章的线索,加强背诵的条理性。所谓理清文章的线索,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一根红线和内部联系,做纲举目张帮助学生建立记忆的网络。培养学生对教材宏观驾驭的能力。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背诵火烧云时,先与学生一齐理清教材是这样安排线索的: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特点火烧云下去了。理清了这个线索,学生便抓住了文章的结构条理,背诵起来,用不着死记硬背,也便顺理成

3、章了 三、教师做好示范,影响力无穷。我们都十分清楚,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记得有一次,我们讲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后,让学生练习背诵。当我话音刚落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能否背一次给我们听?说实话,这篇课文教过几年了,但我自己从未刻意去背诵过。但全班掌声响起时,我已无退路,于是略作沉思,说声:“试试看。”就背了起来。当我背到“好象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这句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结果那一次,我们班的同学都以积极的速度把课文有感情地背诵下来。以后这一招,我即试即灵。四、 用尝试记忆,培养背诵的自我反馈。背诵课文,可以一遍一遍的反复朗诵默读,然后完整地熟练地背诵出来。

4、但是,我觉得大多数时候不是这样。可以在读过几遍以后,尝试做回忆,背不下去重温课文,还可以对难背或容易背错的地方实行重点突破。白杨中有这一段是较难背诵的:“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风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我在指导学生背诵该段时,首先针对难点,让学生根据白杨树的三个特点把该段分成三层,然后边朗读边尝试背诵,其中二、三层容易混淆就让学生多读几遍,然后尝试背诵,背不下去,再重温课文,结果学生很快就能准确地把这段背下来。五

5、、 注重段篇联系,掌握层层推理的背诵方法。凡是内容比较浅近或篇情比较短小的课文,我们可以从头到尾,抓住整体进行背诵。但是,篇幅较长的文章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在;了解课文整体内容后,将文章合理分割,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诵。前一部分解决了,再解决后一部分。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背诵高粱情这篇课文时就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明白课文按顺序写了这些内容:1.概括讲高粱在作者心理的地位神圣;2.高粱根的特点(3个特点)3.高粱的品格。其中2、3是要求背诵的。其中第2段又分为三小部分,前一部分解决了,再解决后一部分。我觉得这种方法对于解决像高粱情这样篇幅较长的文章是比较有效的。六、 利用“多渠道“帮助背诵。所谓利用“多渠道“指的是背诵时不仅眼看,口读,还要手写,即利用视觉、听觉、运动感觉等多种渠道,使大脑皮层联系畅通,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所以多年来,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我都要求学生适当抄写或默写来弥补朗读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总而言之,为了使学生能迅速而准确的把课文背诵来,就得因文施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