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缓解方法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05592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缓解方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缓解方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缓解方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缓解方法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缓解方法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缓解方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缓解方法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缓解方法分析据调查,我国单亲家庭的数目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学校里单亲子女日益增多,这些学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少有欢乐,有的家长更是对孩子缺少关怀、帮助。这些孩子智力不差,但是思想包袱十分沉重,影响学习,学习成绩的下降又导致思想上的超负荷。因此,一部分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又给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隐患。单亲家庭的孩子主要有以下心理和行为特征:1情绪和情感不稳定,常大起大落,恐惧,焦虑,忧郁,悲伤,情感脆弱,过度敏感,多愁善感,固执,好走极端,有时过分冲动,不考虑后果。性格上孤独冷漠,早熟,对人戒备心重,防范意识强,甚至有抵触和敌视心

2、态。人际交往上不合群,不喜欢与人交往,有意疏远别人。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亲或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经常表现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别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自我封闭,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最严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无论在如何喜庆的日子和场景里,他们的想法是,快乐和热闹是别人的,对他而言只有悲伤和忧郁。2经常自卑自责,消极地看待自己,害怕困难,不作任何努力轻而易举地放弃自己的目标。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

3、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处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了这份优越感。再加上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久而久之,孩子内心的自我确认就是:我是一个生在不幸家庭的不幸孩子。而且有的孩子又过于敏感、好胜,什么都要超过别人,忌妒心重。3.嫉妒心重,或者对别人总怀有一种不友好甚至敌对的态度。单亲的孩子尤其是父母离异造成单亲的孩子可能会对父母产生憎恨,再慢慢发展看整个社会都不友好了。4有的孩子道德识辨能力不强,自控力差,盲目模仿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逃学、搞

4、恶作剧、破坏公物,有些孩子甚至有偷盗、赌博行为。5有些孩子不爱学习,吸烟、酗酒,个别的早恋、离家出走等。有的单亲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也比较拖拉。而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孩子辨别能力不强,又缺乏监管,受坏人影响的可能性极大。一旦跟不良人员学会一些不好的生活作风,如不及时纠正,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影响学习,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质的发展。6、对婚姻和家庭有失望和抵触心理离异家庭的孩子,因为目睹了父母婚姻解体的家庭战争,经历了家庭解体的痛苦,对婚姻家庭美好的一面缺乏了解和认识,他们甚至会对为什么有婚姻,父母为什么生养他产生强烈的质疑,婚恋年龄后可能出现单身倾向,对婚姻有

5、恐惧、抵触心理,步入婚姻后对配偶比较戒备,不能完全信任。对单亲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强沟通教师和家长与单亲儿童在心理上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沟通,是做好心理辅导的基础。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要设身处地用儿童的眼光去看他们的世界,体察他们的感受,体会他们的思想,进入他们的情绪和思维领域之中,以他们的心情去了解他们的心,也以他们的思想去思考事物。这样就能观察儿童的内心世界,体谅儿童的需要1用教育疏导和劝慰方法消除单亲儿童与父(母)的隔阂。心理学家约翰洛克雷说:“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我们的教师及离异的父(母)要学会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们正确看待单亲事实,重新认识父(母)之爱

6、,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要有意突出父(母)爱他们的一面,打消他们对父(母)的怨气。还要委婉地向孩子解释,父母离异是大人们的事,这也是现代生活中很正常的现象,不必过于耿耿于怀,父(母)之间的关系可以改变,但孩子与父(母)是亲子之情一是由血缘纽带相连接,是不可改变的,不仅要让孩子知道,还应在做离异家长的工作中点明这一点。激发家长的亲子之情和抚养关爱孩子的责任感。同时,父(母)也要明确亲子之情不变这个事实和道理,不但要用真诚慈爱的语言向孩子表明对孩子的爱永远不变,而且还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对孩子的爱并没有减少。例如我们在做家长思想工作的时候,我们可以让有条件的离异父母每隔一段时间一起和孩子做一些有益的活

7、动,逛公园、参观展览等。当父(母)各自组成新家时,让孩子轮流在双方家庭各住一段时间,并经常让孩子在父(母)双方之间来往,以培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之情,双方都要关心孩子的进步,要抽出时间轮流为孩子开家长会等。总之,只有让孩子懂得亲子之爱是不变的,才能扭转他们的认识,恢复父母在他们心中的慈爱形象。通过这些教育启发,让单亲儿童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给予的心理支持,有安全感。2用宣泄的方法让单亲儿童倾诉心中的苦闷、委屈。父母离异的现实环境和氛围,常常使单亲儿童变得沉默,像个“小大人”,不愿在家中诉说苦闷。作为教师就要主动及时和孩子沟通,主动和孩子谈心,鼓励他们说出心里话,让他(她)们释放心中的苦闷

8、、委屈、痛苦。通过引导和帮助,让儿童渲泻心中的苦闷,达到心理平衡,心情变得开朗起来。单亲儿童的家长要想尽办法帮助孩子疏导他们的情绪,要使孩子能愿意向父(母)倾诉心曲,并得到父母的开导和帮助。3重视“爱”的教育,创造奉献爱的机会教师应该用“爱心”行动来表示对单亲儿童的特殊关爱,以情来感动他们,比如可以在单亲儿童过生日时赠送一件小礼物,在学习困难时多加以辅导,生活上要关心冷暖温饱,有时还可以把学生请到家中做几样拿手菜,以真情来感动他们。学校和班级也要开展一系列的“爱心”活动,发挥集体力量来帮助单亲儿童,使他们体会集体的温暖。在这方面,佳木斯市第十七小学曾做过有益的尝试。学校领导、教师与单亲子女“结

9、对子、献爱心”,坚持与他们谈心交流,坚持家访,平时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使孩子和家长们深受感动。广大教师利用课间、节假日,为其做饭、洗衣服、补课、出去游玩等。学校定期为单亲子女举办集体生日会,为他们创设交流展示才艺的舞台。通过系列活动,使这些学生在校生活得充实,心情愉快,逐渐弥补了家庭变故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创伤。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最受伤害的是心灵和情感。为此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就要让他们把失落的爱捡回来。不但要为孩子奉献爱心,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情感,还要让孩子向别人奉献爱心,为他们创造奉献爱的机会。如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写一封感谢父母或老师的信,帮助同学

10、克服一个小困难,为病残同学提供帮助,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组织单亲学生到儿童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处奉献爱心,让孩子们体验到世界到处都需要爱,爱的奉献一定能换回爱的温暖。(二)尊重人格在对单亲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时要注意尊重儿童的人格。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自己家庭的破损,往往会变得异常敏感,自尊也往往变得异常,要么是过强,只要觉得有一点儿不如他人,很可能对他的自尊是莫大的打击;要么是自卑感太重。心理学家爱默森认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少年儿童追求自尊的意识将化为强大的动力。1家长在日常言行中一定要注意维护单亲儿童的自尊,要强调他们做得好的方面,不要过分夸大他们的错误,要多鼓励。学习或其它事情失败

11、时,更要少说泄气话,而多鼓励。鼓励要及时,父(母)不能因为太忙、太累而顾不上关心孩子,也不要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2另外,对犯了过失而又有悔改表现的儿童,更需要信任、尊重,要有足够的耐心,切忌讽刺挖苦。家长在对儿童讲明道理的同时用实际行动来弥补他们造成的损失,抓住时机引起他们内心震动。其实儿童做错事情或者是做得不好,他自己也知道,父(母)如果有足够的耐心,给他一份尊严,他也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如何做得更好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三)激励自信因父母离异,单亲儿童往往自信心不足,因为他们感到被抛弃。怎样帮助这些孩子恢复良好的自信呢?家长要运用激励功能,激发他们的信念,让他们尝到成功

12、的喜悦。要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特长、优势、闪光点,表扬他们,激励他们。另外学校和老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对单亲学生的关怀,使单亲孩子快速融入集体,身心健康发展。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2、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

13、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孩子的做法。其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四,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3、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蛮做,便会大碍于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4、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关心和鼓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孩子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