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安邦云)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054304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安邦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安邦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安邦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安邦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安邦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安邦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剑锋自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名师精品教学案例学习心得体会龙场镇中心学校 安邦云非常有幸成为了“贵州省小学数学教师杨兴文名师工作室”学员之一。才得以参加各级各类大小不同的培训,才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小学数学教育名师的课堂,一睹他们的风采,真是受益匪浅。感谢杨兴文校长为我们学员提供的机会,感谢工作室这个大家庭的培养。在杨校长的引领下,我在暑假有幸阅览了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老师的精品教学案例。他著有我这样教数学,我就是数学,个性化备课经验等著作。其中以下几点是使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今后要学习和运用的:【案例1】一次,在讲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时,华老师出了一道习题:下面每组图中的两个图形的

2、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如图:(略)大部分同学能够准确解答,而晨晨同学却有异议。他解释说:“为什么相等呢?因为那个图形像影子一样,所以相等。”同学们哄堂大笑,华老师也情不自禁笑了起来。晨晨显得局促不安。华老师说:“老师很欣赏晨晨同学能提出这条理由,人的影子确实有和身高一样长的时候。”晨晨的脸上露出几分自豪。华老师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不过,大家想一想,人影子有时不是也比身高长或者短吗?”同学们点点头。“既然这样,能不能根据那个图的影子,就推断它们的面积相等呢?晨晨摇摇头。晨晨同学能想出从来没有人想到的理由,并且这一想法对了一半。我们为有这样的同学而自豪。”教室里掌声响起来,晨晨同学体面地坐下了。【

3、点评】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它使课堂教学更趋完整,华老师除了对学生的参与作出评价外,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时肯定孩子发言中的合理成分。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快反馈,学生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案例2】一次,华老师上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的复习课,要求学生把0.2化成百分数。在兰兰同学回答出20%后,华老师让她说说是怎么想的。她说:“0.2=2/10,十分之”还没说完,同学们“嘘”声一片。华老师示意别打断她,请她继续说。“0.2=2/10=1/5”。“扑哧”,有的同学禁不住笑出声来。华老师也在想:这扯到哪儿去了,可还是耐着性子让她说

4、。“分子分母同乘以20,等于20%。”“哎呀,真了不起。”随着华老师的称赞,同学们鼓起掌来。华老师接着说:“大家看,兰兰同学先运用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接着又一次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数巧妙地化成了百分数。这一系列知识她掌握得多么清晰,并且能运用自如,太棒了。华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么好的复习小数、分数与百分数互化的例子,华老师要向她学习。”教室里响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整节课学生情绪激扬,学习效果非常好,“白开水”变成了“茅台酒”。【点评】这些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评价,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

5、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不断地激励孩子从成功走向成功。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 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作出积极努力。【案例3】一次,华老师发现一位成绩不好的学生用小手捂住卷面上的分数,生怕被别人看见。这个细节让他想了很多很多。“在儿童的心还没有穿上冰冷的铠甲之前,每一个不及格的分数都会让儿童感到痛苦,对他来说都是一场莫大的灾难。”受苏霍姆林斯基这番话的启发,华老师给自己提出一个要求,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考试评分时,“不打不及格的分数”,只对题目作正误的判断,不给分数,让学生自己算分,算的

6、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对那些一直不及格的学生,好不容易考了58分,那教师就送几分给他。比如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两个部分积都算对了,就是和加错了,应扣3分。华老师便照顾一下,打上两个小勾,只扣1分,帮助他得到60分,同样是一种飞跃。有的学生题做错了,只要改好了照样打100分。结果,学生都努力改错题,追着华老师后面要100分,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点评】华老师给学生批改作业,从不打“X”,不打“优”以下的等级,只要对了就给“优”,还经常打颗五角星,有时一连打五颗星,作业改正之后仍可得“优”,书写认真,解法特别,可加一至五颗星。后来,华老师又作了改进,还常常在作业本上写几句“老师的话”,采用第二人称

7、手法与学生娓娓交谈,尽量抓住学生的品德、言行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赞扬,然后提出更高要求或指出不足,这给了学生不小的鼓励。【案例4】华老师曾收到四年级学生写给他的一封信,那是用一张练习纸写的,称呼也没有,可当时真让他感动得流泪。信的内容是这样的: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95分以上,当我拿到试卷时既高兴,又不怎么高兴。为什么高兴?是因为这次考试确实有点难度,8道应用题和许多计算题,有的人考得很差,因为有许多类型,所以有的人会做的题目也做错了,而我错了一道小小的计算,我把“24”看成了“2+4”。不高兴的是,我完全能考100。我爸爸病了,我妈妈又忙,我应该考个100分告诉他们,也许能使爸爸的病好一点,能使

8、妈妈轻松点。我真后悔,我错过了这次机会。我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人。学生:哲哲【点评】2001年4月14日事情是这样的,从课间闲聊中,华老师了解到他爸爸有病,住在医院里,他妈妈既要到医院服侍丈夫,又要到工厂上班,还要照顾孩子,十分辛苦。有一次,哲哲作业全对,只是比较潦草,华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批了这样一句话:“哲哲,你爸爸有病,妈妈又忙,你要照顾好自己。作业写得再认真点,这对你爸爸妈妈都是一种难得的安慰,是吗?”后来,哲哲在期末考试中果然得了100分。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多么神奇的力量。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

9、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改变评价过于注重甄别与选拔的做法,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以上案例使我们看到,华老师是怎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它融入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环节之中,成为一种奇妙的教育工具。华老师在一次讲座中说:多少老师在上公开课时候,希望孩子的回答永远是正确的,生怕孩子的回答有错误。“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在华老师的课堂上被诠释的淋漓尽致,而且华老师还有更深刻的理解,提倡“融错教学”。华老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第一节课都会

10、在黑板上板书:“错得好!”。在书中,华老师告诉我们处理差错的方法:1、冷静地分析。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要好好的分析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然后把握其错误的性质和原因,对症下药。2、恰当地评价。完全的错误是不存在的,只是错误的成分有多少,正确的成分又是多少。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一棍子打死,重点应放在分析差错中的正确方面和出现错误的原因,先说明哪些地方时对的,差错可能成为正确的先导,它往往隐藏着正确的结论,学生差错大多是“差那么一点”、“拐个弯就对了”,就看我们老师是否愿意去开启。3、灵活地纠正。一要相信学生有能力纠正自己的“偏差”;二要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三

11、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四要期待学生自己走向成功,以理解的心去接近他们,以背后的手去帮助他们,以期待的目光去鼓励他们。华老师说,教师的智慧就是要善于从学生95%错误的解答中发现那仅有的5%正确的东西,给予热情的肯定,并积极加以引导,让学生以步步推到那95%的错误。为什么不在我的课堂上出现这些精彩的引导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的教学过程呢?其实这关系到执教者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比如“角的度量”中,对量角的本质是什么?老师自己是否清楚?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清晰地认识。由此,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是多么的重要和迫切。其次是,平时自己是否经常思考?“有没有想,会不会想,有没

12、有坚持去想”华老师的话,精辟、深刻,让人深思。 诚然,华老师的这些精品教学案例离不开他的勤恳。华老师曾说过:“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尽,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跑跑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热闹正月,人们打牌娱乐,遍尝山珍海味;我却钻进宿舍,捧着书本,啃着馒头,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里。”这是他对待事业的态度,反照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平时有一点忙,就喊忙忙忙,有些许累,就喊累累累,有微苦,就好像苦不堪言,用种种不是理由的理由来欺骗自己,给自己的不思进取寻找原因;对华老师除了佩服之外,我自愧不及他的万分之一。宁静而致远,一点没错!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往往会在诱惑中迷失自己,多一些宁静,少一些浮躁,寻找那份属于静的丰富,这样,也许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