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05343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执教者:胡宇 教学目的:1、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2、掌握新闻要素及结构特点。3、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的特点。2、语言要准确、简明。教学难点:新闻特点的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2、方法:认知与阅读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成为事实。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教师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老师相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

2、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震、世博会、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播放录音】二、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课文,再现刚才新闻的内容并解决生字词。 【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百万雄师展开了浩浩荡荡的渡江行动。这篇消息就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一、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鄂 ( )豫 ( )绥靖( )阻遏( )

3、( )泄气( )溃退( )歼灭( )管辖( )锐不可当( ) 上当( )要塞( )瓶塞( )阻塞( )堵塞( )三、朗读课文。对照书上的示意图,标出三路大军渡江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师巡视。完成后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再读课文,了解三路大军

4、的进军战况,完成表格。渡江江域数量地 点时 间中路军20日夜起的24小时西路军九江安庆东路军21日到22日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四、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A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B 用一小段话来概括新闻的内容: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C 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新闻的内容:课文其余部分。(明确新闻的结构特点必须具备标题、导语和主体,有的还有背景和结语。)一篇完整的消息有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以凝

5、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是新闻的眼睛(板书眼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消息的核心内容,是新闻的核心(板书核心)。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板书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

6、容的进一步阐述和扩展。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板书】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四、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板书:真实、及时、准确 。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

7、重要特点(板书“简明”)。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板书:简明)这就是新闻的三个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报道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简言之:一真、二快、三准、四简)五、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

8、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3、品味“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这一片段显示出谋篇布局的匠心,谴词造句准确精练,语势铿锵有力,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六、课堂拓展:1、假如你是新华社播音员,你接到主席这份稿件心情如何?请将你的心情体现在你的播音中。学生分组准备后对照地图模拟播音员进行朗读比赛。2、 毛泽东不愧为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能运筹帷幄,绝胜千里,写的文章也同样是气势不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变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描绘了一幅我军在炮火纷飞下横渡长江,冲破敌阵,锐不可当的动人画面。诗人豪壮的情怀真是前无古人,独步当代。七、作业:1 掌握本课生字词,巩固有关新闻知识;2 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开展“校园采访”活动,每人写一篇新闻稿,报道校园新人新事。八、教学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