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断裂活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053391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断裂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断裂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断裂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断裂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断裂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断裂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断裂活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断裂活动 新构造期的断裂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新构造期的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原有的老断裂再次表现活动,虽然断裂的走向不变,但其力学性质有所改变,表现出多期活动的特点;二是产生一些新断裂,但这种断裂在规模上一般较小,且断断续续零星分布在一定地带内。现按断裂走向,将江苏境内的主要活动断裂描述如下: 1北北东向的断裂 (1)郯城庐江断裂带(新沂泗洪段) 1956年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通过航空磁测,在郯城至庐江一带发现有一北北东向的线性正异常带,并首次命名为郯城庐江断裂带,后为地面工作和各种物探资料所证实。郯庐断裂带向南、向北均仍有延伸,是纵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一条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肇始于太古代末

2、,在其发育的历史中,曾经历过复杂的演化过程,表现出多期活动的特征,其活动方式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造成兼有挤压拉张、剪切、左行、右行的复杂构造特征。早期以平移为主,而它的主要活动期(燕山晚期)则是以张性为主,表现为裂谷性质,新构造期它表现为明显的断块活动,在断裂带中产生一些横向张断裂,致使整个断裂带在南北方向上表现为隆起、凹陷相间的构造格局,在隆起区缺失沉积,在凹陷区接受沉积,这种构造格局明显地反映在现代地形地貌上。 郯庐断裂带北由山东进入江苏境,经东海、新沂、宿迁、泗洪出境入安徽境,在江苏境内长约180公里,由大致平行的五条断裂所组成,总体走向为NE1015,宽约25公里(图1.5)

3、。 这五条断裂按地学界的一般称呼分别为:山左口泗洪断裂 (F1);新沂新店断裂(F2)墨河凌城断裂(F3);纪集高作断裂(F4);何庄晓店断裂(F5)。断裂带仅东侧两条有零星露头,其西侧几条全为第四系所覆盖,南段模糊,北段明显。 山左口泗洪断裂北与山东的昌邑大店断裂相接,在东海县境的山左口、后皇城、新沂县马陵山车站附近见花岗闪长岩与上白垩统的王氏组呈断层接触,有数十厘米至1米多宽的挤压破碎带。在南段虽为第四系所覆盖,但钻孔揭示为东海群片麻岩与上白垩统王氏组呈断层接触。 新沂新店断裂在新沂祁园、乱王及大官庄一带分别见上白垩统王氏组与东海群角闪斜长片麻岩、早更新世白砂层、上第三系灰绿色砂层呈断层接

4、触。 墨河凌城断裂、纪集高作断裂全为第四系所覆盖,其位置据航磁异常所推测。 何庄晓店断裂在新沂河庄、桥北镇西侧均见上白垩统王氏组逆冲在上更新统之上,在宿迁晓店东见下白垩统青山组逆冲于上更新统之上,断裂带中的挤压片理及构造透镜体非常发育。在宿迁船闸及其以南的黄泛平原上,虽被第四系所覆盖,据钻孔揭示。断层明显的错断了上更新统。 国家地震局南京地震大队从1975年开始施测的横跨郯庐断裂带的3条垂直形变测线,据几期成果资料的对比分析,反映出在东西方向上有一定的升降变化,表明断裂有一定的活动性。 中国东部的最大地震,即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断裂带上,在断裂带内并产生一系列地震

5、断层,无论从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仪器记录资料看,地震沿断裂带分布明显,但江苏段(新沂泗洪段)的地震活动水平低于山东和安徽段。 (2)茅山断裂带 此断裂带西南起自安徽宣城,经高淳花山、漆桥,沿茅山山体延伸至镇江。它由茅山东、西两侧两条主要断裂及其所夹的茅山山体所组成,总体走向为NE30左右,长约120公里,宽约4公里左右。目前也有一些研究者提出,此断裂带在西南、东北方向上均还有延伸,在东北方向上,推测经扬州、兴化、盐城一带而入黄海。 茅西断裂位于茅山山脉西侧山麓,总体走向为NE30,在高淳大金山、溧水芝山分别见二叠系龙潭组、三叠系下统灰岩逆掩在侏罗系上统火山岩之上,据高淳县花山勘探区第二线剖面图(

6、图1.6),茅山山脉为一没“根”的推覆体。从地貌上看,茅山西麓线状地貌清晰,白垩系上统浦口组沿山麓分布,后期活动不明显。 茅东断裂位于茅山山脉东侧山麓,在高淳花山、溧水芝山、溧阳竹箦煤矿分别见浦口组与三叠系下统的灰岩、二叠系龙潭组呈断层接触。新构造期,此断裂活动强烈,西侧的茅山山脉表现为隆起上升,缺失新第三系及第四系(仅有部分残坡积),而东侧的直溪桥桠溪港凹陷则表现为下降,接受较厚的沉积,如弭陵华常4号孔,新第三系盐城组厚344米,沿断裂带有晚第三纪玄武岩的分布。地貌上反差也较明显,在竹箦、上兴、上沛、桠溪港一线,水系上存在着裂点。据横跨茅东断裂的长水准测量1937年与1954年两期成果比较,

7、茅山每年约以1毫米速度上升。1954年与1978年两期水准测量资料比较,茅山东侧直溪桥桠溪港凹陷每年约以1.25毫米的速度下沉。 与茅山断裂带相伴生的北西、北西西向张扭性及张性断裂亦很发育,它们将整个茅山山体切割成数段,它们通过的地方,在地貌上表现为明显的桠口。 据地震史料和现代测震仪器记录分析,在扬州、镇江、溧阳、溧水等沿断裂带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微震亦明显地呈带状分布。 2北东向断裂 (1)盱眙响水口断裂 此断裂西南起盱眙,经淮阴、响水、沂河农场至燕尾港北侧,呈北东方向延伸入黄海,在江苏境内长约210公里,整个断裂全为第四系所覆盖,为物探和钻孔资料所证实,在重力上表现为一明显的梯度带,据

8、HQ13测线人工地震测深成果,此断裂为一深断裂,断至莫氏面。断裂西北侧,广泛发育前震旦纪的变质岩。如淮阴王营2号孔173米以下即见前震旦纪的变质岩,其上缺失震旦纪至白垩纪地层。断裂东南侧,广泛发育中、新生代地层,如淮1孔,1001米仍未钻穿晚白垩世地层,是苏北坳陷的北界。新构造期以来,断裂仍继续活动,断裂两侧的沉降幅度差异甚大,东南侧的沉降幅度是西北侧的两三倍,西北侧的王营2号孔、滨海3号孔晚第三系至第四系的厚度分别为173米和292米,而东南侧的B5,孔和滨海6号孔晚第三系至第四系的厚度分别为495米和594米。据史料记载,在盱眙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现代测震仪器记录资料表明,沿断裂带特别是洪

9、泽湖一带微震活动亦较多。 (2)湖州苏州断裂 此断裂为浙皖赣断裂的东北段,西南由浙江湖州入境,经吴江、苏州、阳澄湖、吕四一线而进入黄海,总体走向为NE4050,境内长达170多公里。在江苏境内全为第四系所覆盖,在航磁上,沿断裂带反映为一正负磁力异常急变带,西北侧呈稳定的正磁场;在重力上亦为一梯度带,断裂为江南隆起与钱塘凹陷的分界线。断裂东侧,吴江县265钻孔(郭巷西南2公里),孔深780315米处见断层角砾岩,孔内所见断裂上盘上侏罗统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不整合盖在下盘二叠系下统细砂岩夹粉砂岩上。断裂在不同地段分别切割上侏罗统火山岩、白垩系上统和老第三系红层。晚新生代以来,则控制了第四纪沉积和地貌

10、发育。人造卫星照片线性构造明显,说明断裂活动时间较长。 (3)无锡崇明断裂 此断裂为江南深断裂的东北段,西南由安徽入境,经溧阳、无锡、常熟、崇明,向东北延伸入海,总体走向北东东向,在江苏境内长约170公里。整条断裂全为第四系所覆盖,沿断裂磁场特征反映显著,分布着一系列北东向及北东东向的峰值为200500nT的狭窄的局部异常,与北西侧的负异常带分界明显,在重力上,无锡之西南显示为一密集的梯度带。据钻孔资料揭示,断裂西北侧为巨厚的中生代沉积,东南侧为古生代地层,有明显的差异,对新生代盆地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此外,在苏北中、新生代坳陷内还有一系列的北东向断裂,如洪泽沟墩断裂、盐城南洋岸断裂、陈家堡

11、小海断裂、泰州溱潼断裂、江浦六合高邮等断裂。这些断裂全为第四系所覆盖,据人工地震资料分析,这些断裂均断至盐城组(Ny)底部,且多为断阶型断裂带,这些断裂的断距差别大,就是在同一断裂上,各段的断距亦不同。总的特点是这些断裂控制着苏北早第三纪的凹陷,愈向深处,断距愈大,具明显的继承性和边断边沉积的同生断层性质。 3东西向断裂 (1)拼食茶河断裂 此断裂西起海安,沿拼茶河经丁所、南港延伸入黄海,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陆地上长70多公里,全为第四系所覆盖,由人工地震资料推测确定,并被钻孔资料所证实,断面北倾,倾角陡,为通扬隆起的北界断裂,对南北两侧的新生代地层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北侧东深12号孔、17号孔

12、,3000多米尚未钻穿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发育齐全,沉积厚度大,南侧则缺失老第三系与白垩系,如皋1号孔473米之下即见青龙群(T1-2)。新第三系与第四系的厚度,断裂两侧变化也较大,北侧厚度达1650米,南侧仅500米左右。表明断裂在新构造期活动强烈。此断裂的海域段,是南黄海南部拗陷与勿南沙隆起的分界断裂,据人工地震资料分析,两侧差异甚大,据近代测震仪器记录资料,地震沿断裂分布,表明断裂活动明显。 (2)南京镇江沿江断裂 此断裂历来被认为是“长江断裂带”的一部分,长江断裂带系1958年航磁物探所发现,表现为宽广而骤变复杂的磁力正负异常带,宽数十公里,西南从安徽呈北东走向入境至南京,后折转呈近东西

13、向延至镇江。据现有资料分析,长江断裂系为两组断裂所构成,西段为北东向(即江浦六合断裂的南西延伸部分),东段为近东西向,即南京镇江沿江断裂,此断裂长约60余公里,据句容下蜀附近电法测深显示,岩体与上白垩浦口组(K2)之间为陡倾的线型接触面,向南倾。断裂南侧幕府山一带,震旦系及古生代地层强烈褶皱,反复冲断,一组南倾的劈理带很发育,在幕府山、乌龙山、北固山、象山沿江一带断层崖发育,这反映出断裂具多期活动的特征,即前期为压性,后期为张性。据史料记载和现代测震仪器记录,沿江一带,地震活动较为明显,显示出一定的新活动。 (3)苏州嘉定断裂 此断裂西起苏州西,经昆山、嘉定、宝山,向东延伸入海,陆地上长约10

14、0多公里,在航磁与重力上均有显示,异常呈东西向延伸,在望亭黄棣一线以南,航磁表现为东西向延伸的正异常区,以北为负异常区,在昆山、罗店一带为下部古生代寒武、奥陶纪的地层及上侏罗统的火山岩,缺失老第三系,新第三系及第四系的厚度仅300多米,而南侧的弇直凹陷,中、新生代的沉积厚度达3000多米,其中新第三系及第四系的厚度达700多米,如安1孔1202米未钻穿K2地层。据史料记载,沿断裂带曾多次发生5.0级左右的地震,近代测震仪器记录资料亦表明,沿断裂带微震活动较为频繁。表明断裂有一定的活动性。 此外,在宜兴高淳一带也有零星的近东西向的断裂存在。总之,近东西向这组断裂形成较早,在新构造期表现出一定的活

15、动性。 4北西向断裂 这组断裂在境内不及北北东向、北东向、东西向几组断裂明显,根据地形地貌、水系、零星露头点和各种物探资料综合分析,它们断断续续相应地集中分布在境内的几个地带内,即:苏北沿海一带;南通海安大纵湖一带;无锡扬州盱眙一带;溧阳南京一带。这组断裂的特点是,就单条断裂来讲,规模不大,延伸不远,它与北东向、北北东向及近东西向的断裂相互切割,就其性质而言,多为扭性、张性或张扭性。但这组断裂的新活动较为明显,表现在对我省现代地形地貌的控制作用,自西南向东北,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台阶。晚第三纪的玄武岩分布也受这组的控制。江苏省境内几次近代破坏性地震的极震区的长轴方向也均为北西向,有的研究者提出,它是江苏境内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