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17课《初冬》word教学设计(读文释疑)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052325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第17课《初冬》word教学设计(读文释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册第17课《初冬》word教学设计(读文释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册第17课《初冬》word教学设计(读文释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册第17课《初冬》word教学设计(读文释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上册第17课《初冬》word教学设计(读文释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第17课《初冬》word教学设计(读文释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第17课《初冬》word教学设计(读文释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第17课初冬word教学设计(读文释疑)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景色特点;学习生字新词,读懂描写景物变化;按提示会写“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朗读课文时,能正确读出句与句子间的停顿;能背诵课文。本教学设计注重从观察插图着手,借助景物的具体生动的形象,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在比较中激疑引趣,以诱发儿童学习的动机,唤起儿童朗读课文的学习兴趣,在“看看、想想”中,释疑求解,在“读读、写写”中练词、练句。进而在朗读训练中理清句序,并指导学生运用时空法、对比法帮助记忆,进行背诵。本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练”为主线,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动脑、动口、动手。同时注意在阅读

2、过程中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进行。课时安排:两教时。教学过程:一、看图激疑,学习字词。1.观察课文插图二,学习生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雾后景色),说说这幅画中有哪些景物,美不美?借助图中景物学习生字:芒、塔、等。2.观察插图一,比较中学字。引导学生与图二比较,说说同一地方,景物有什么不同。(出示“模模糊糊”),并带着“为什么不一样”的疑问,试读课文。二、读文释疑,理解第一段。1.初读全文,解疑中学字。学生试读课文,了解课文分别写了“雾中”景色和“雾后”景色。读1、4节的句子。学习生字:初、雾、茫,比较“芒”与“茫”音形义的异同。2.细读第2、3小节,理解句子。课文中哪些词、句写

3、了雾很大?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有关的词句,说说意思。教师可用“纱巾遮脸”,观察图片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望不见”、“看不清”、“不耀眼”的句意。结合讲读,学习生字“淡、耀”。比较“望”、“看”不同。3.试背第一段。教师可按“远处”、“近处”及空中方位顺序,帮助学生理清句序,练习背诵。三、练字练句,细读第二段。1.用比较法学习第4、5小节。教师可指导学生与第一段对照,了解雾散后景色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应的词语:“射出光芒来”、“望得见”、“看得清”,这些词语在朗读时读重音,使雾中和雾散后的景色对比更加强烈。2.读读练练,学习68节。按“什么地方”、“什么怎么样”或“谁干什么”的句式读懂每一节的意思。

4、学习生字“原”,口头完成练习4。3.重点理解第8节比喻句。让学生理解“灯笼”比作大柿子的形状,找出表示柿子多少、大小、颜色、形状的词语,完成课后练习。4.读中理序,指导背诵第二段。课文第58节,每节开头都有一个表示方位的词语,每节写法有相似的句式。这两个特点可用来引导学生背诵。四、配乐朗诵,激发朗诵兴趣。配乐朗诵时,可让儿童闭目想象大自然的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老师概括初冬季节自然景色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五、复习巩固生字,指导书写。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庄、稼、初。更多资源下载地址:http:/ ) 芬芳的( ) 动听的( )2、指导“我会写的字”出示我会写的字,引导观察。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体会。根据书写情况,教师范写指导。学生再练。3、读本课中表达环境美的词语。四、总结师:学了这一课,让我们大家赶快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母亲,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