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时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050665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时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本信息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师王娅瑜单位闻喜县实验小学课题名称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课时教案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

2、思想,而且可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究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利用学具,在动手操作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运用等,让学生在推导和验证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发挥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使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3、,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尝试计算 1、昨天老师接到一个任务,想请同学们一起解决,你们愿意吗?学校的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给我们班加油助威,我决定给我们班制作五面不同颜色的彩旗。同学们说老师该买多少布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接触过,那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题目) 二、探究新知,转化图形。 (一)、猜想探究,感受新知。 1、 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呢?(出示有小方格的三角形图,引导学生用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三角形的面积) 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来求很小的三角形,如果要计算一块很大面积的三角形呢?我们

4、用数小方格的方法求就会非常麻烦,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呢?(引导数方格的方法的局限性,激起学生思考其他的办法解决)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下去的三角形,仿照我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着拼一拼,看能不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操作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选择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图,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2)尝试着计算拼出的图形的面积。 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屏幕出示) (3)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老师到座位上指导巡查。 (4)小组汇报交流操作结果 (请小组

5、代表将自己的拼图贴于黑板上,按照自己的拼图进行汇报交流,同时跟其他小组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应的课件) 展示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展示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展示三: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

6、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 小结: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高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2 3、用剪拼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除了刚才我们用的拼凑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外,下面请同学们再用剪拼的方法进行推导。要求: (1)小组进行讨论:怎样剪拼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交流汇报(请学生展示剪拼过程) 得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高 (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

7、底)(三角形高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2 4 、老师再介绍其他的推导方法。 小结:我们用拼图法、剪拼法等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教师板书: S=ah2 5、巩固概念,加深印象 判断题: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底和高一定相等。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两个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公式运用,练习巩固 我们学校计划建一个三角形的花圃,底为8米,高为5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 四、小结。 今

8、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现在你们知道老师要制作彩旗需要买多少布了吗?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 = a h2自我评价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着重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加深三角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重点在于理解三角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根据公式进行计算,还要强调学生不能忽略三角形面积公式中“除以2”。 上课前我带领学生一起复习我们所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公式,

9、长方形面积=长宽,S=ab,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通过平移后得到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帮助学生回忆转化的教学思想,并直接引出课题,开门见山。 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六人一组,动手拼一拼,想一想,怎么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这一活动安排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当同学们都拼好

10、之后,我找个别小组介绍他们是怎么拼的,第一小组汇报,学生告诉我,他们是用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我随即拿了两个不一样大小的锐角三角形拼在一起,问学生,为什么我拼不成?学生立马就能指出因为它们形状不一样大。然后引导学生指出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加深学生对“完全相同”的理解。第二组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第三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让学生继续讨论,这几种拼法有什么共同点,在交流比较中概括出结论,即“用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学生指出所拼出的都是平行四边形时,我设下问题,直角三角形拼出的不是长方形吗?学生一起告诉我长方形是

11、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的理解。当学生把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联系起来时,引导学生去共同发现三角形和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它们等底等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计算公式的深刻理解。并且强调“为什么要除以2”。根据平行四边形公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三角形面积公式=底高2,S=ah2。 当学生总结完毕后,出示课件,展示推导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理解,熟悉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出示红领巾的面积计算。(红领巾底100厘米,高33厘米)找学生黑板上板书。 S=ah2 =100 332 =1650(平方厘米)

12、答:它的面积是1650平方厘米。 强调计算公式、单位名称还有最后的“答”。 出示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熟悉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运用。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这节课我把大部分课堂交给了学生,在课的开始,我先帮助学生回忆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所运用的转化教学思想,为他们在接下来的动手操作打好基础。在操作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三角形进行拼摆,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学生总结自己的发现时,我又重点突出“两个三角形完全共同”以及“为什么除以2”,加深学生的理解。在计算时,强调并统一了做题的格式,以免学生做题时不知道格式怎么写。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课中,我让学生求红领巾的面

13、积,算出标志牌的大小,这些都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1、推导三角形面积的方式太过单一,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只让学生进行了拼摆,其实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完全有可能想出如割补、折叠的方法。但是我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不强,就没有设计这样的环节。 2、让学生合作交流安排的不好,因为怕学生有些问题自己想不出来,所以我把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成了三个部分,先让学生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我把学生拼组的图形总结在黑板上之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当学生再次讨论出结论之后,我带领学生共同

14、去肯定学生的结论,之后继续让学生去讨论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公式。如果在操作之前把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可能要比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公式推导的理解。 3、课上一直强调三角形面积不能忘了“除以2”,在做题中,对于只告诉三角形的面积和其中一条高,让求三角形的底,学生对这类问题掌握仍然不牢固。上课的时候只是顺口提了一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转化a=2sh,h=2sa,没有当做重点去记忆。作业或预习1、一个三角形的底长5米,如果底延长1米,那么面积就增加1.5平方米。那么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18厘米,面积是126平方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6分米,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0.24 m2,高是6dm,底是多少dm? 5、一块三角形地,底长是150m,高是50m,共收油菜籽1762.5千克,平均每公顷产油菜籽多少千克?导师评议: 单位:姓名: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