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课堂小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049921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课堂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课堂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课堂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课堂小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课堂小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课堂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课堂小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和分类,探讨其原因和发生机制,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其防治实际。1. 心理障碍是一个描述性概念,泛指人类在心理或精神以及行为方面的一切异常,它强调的是病感,而不论有没有组织器官结构的改变。评价变态心理的方法包括统计学的偏离、违背社会常规、行为机能低下、个人感到痛苦等。每一种方法都有鉴别作用,但都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异常行为。对变态心理的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操作性定义是:个体存在的心理症状或综合征,其严重程度已导致个人感到痛苦或功能损害。后者包括心身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社会

2、功能自然要涉及到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他在正常条件下理应达到的状态。5我们目前有关变态心理学的思想都来自早期文明的遗产。那时有两种观点值得关注:体质发生论认为心理与行为障碍是躯体的不平衡或缺陷所致;心理发生论则认为变态心理只是心理和社会原因引起。6. 对变态心理超自然的解释和鬼神学的解释持续了很长的历史,直至今天仍未完全消失。因此,我们仍需要予以关注。7. 关于变态心理系统的解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Pinel、Kraepelin、Freud的思想和后来的预防运动和社区心理卫生运动是现代变态心理学发展的标志。人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心理障碍的预防。三级预防相当于传统的治疗,对象为精神疾病患者,

3、重点是把不利情景的持久性和破坏性降至最小程度;二级预防的对象是处于“危险阶段”的人们;初级预防的目的是在社区内消除影响人们行为的有害因素。我国历史上有关变态心理学的描述十分丰富,对异常心理也同样经历了超自然和自然的解释。中医理论和实践在近代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现代变态心理学理论体系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8.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人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医学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及其规律,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临床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调整和解决人类的心理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其主要工作有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评估与诊断等;精神病学是医

4、学科学的一个分支,重点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防治问题。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等心理健康相关学科与行业的重要基础。1. 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导致变态心理的原因十分复杂,常常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 生物学因素又称躯体因素,是指包括遗传、体质、结构、生理、生化和感染等对变态心理和行为异常产生和发展起作用的因素。3. 心理因素指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如个性、应对水平、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能力、心理防卫方式、心理健康状况,还有兴趣爱好、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社会因素又称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产水平、等级差别、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观念和

5、教育方式等。4. 导致发病所必需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疾病潜在的易感性叫素质因素;紧接起病前作用于个体,促使疾病发生的事件称诱发因素;本身并无致病作用但致病因素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的因素称条件因素;疾病发生之后附加于个体,导致疾病加剧或使病程持续下去的因素为附加因素在多种因素混杂情况下,要努力分清每一种因素的作用及其扮演的角色,才能对异常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有比较清晰的理解。1. 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或称理论观点,是对变态心理机制的一种理论假设,包括对变态心理的形成、诊断和防治的分析和解释。任何一种阐述异常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理论都可能是一种模型,所有的理论模型都有其理由,但都不能解释和

6、处理所有的心理变态。生物学模型又称为医学模型或疾病模型,来源于Hippocrates和Galen的体因性假说,它把心理障碍归因于生物学过程异常,总是与大脑结构、遗传、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改变有关。近百年来,生物学模型为各种心理异常提供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科学的证据,为心理障碍的诊断和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心理学模型有心理动力学模型、行为模型、认知模型、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模型等。这些模型主要以不同的心理学观点解释和处理心理异常。2. 社会-文化模型和家庭模型从个体的环境因素及其对异常心理的影响来分析变态心理的形成,它们强调外在诸多因素的责任和作用。3.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反对任何形式的决定论,认为生物学因

7、素、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冲突或行为学习对变态心理发生、法阵和治疗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理论上必须从多元的、系统的、整体的角度认识心理障碍,在临床方面将躯体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有机地结合,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患者适应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医学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密切关系,认为人体是大宇宙里的小宇宙,且受大自然的影响的基本观念,是对健康和疾病更全面和更准确的理解。变态心理的分类与诊断分类是按照既定规则将异常行为纳入类目系统的方法,诊断是判定困扰个体的某个问题是否符合心理障碍的标准,评估则是对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进行系统地评价和衡量。三者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对

8、变态心理的认识和下结论的过程。1. 变态心理的主要分类规则有病因学方法、症状学方法;多维法和原型法等。分类是一个类图系统,该系统按照建立的标准来界定疾病条月。使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学者遵循一致的概念、术语甚至包括诊断标准等,从而使医学统计、学术交流、协作成为可能,以进一步推动临床、教学和研究。目前国际和国内常用的心理疾病分类和诊断系统包括WHO的ICD-10(1992)、美国的DSM-TR(2000)。和我国的CCMD-3(2002)。这三种方案的一个分类学趋势是侧重于症状学分类,但这也容易导致对病因和理论的忽视。现有的分类系统只包括达到“诊断意义二的心理障碍。因此,变态心理学对异常心

9、理的研究不能完全拘泥于现有的分类与诊断系统。2. 临床评估是对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进行系统地评价和衡量。这一过程通过收集和评估有关来访者各方面功能的信息为起点,采用评估的策略和程序,使用各种心理、行为评估的技术和工具来完成。评估不同于诊断。诊断侧重于从许多资料中得出一个或几个结论性意见,倾向于找出共性的特征;评估则是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一个人的更多的特征的过程,更倾向于个性的了解。行为评估是对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及影响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的评估,并通过对行为出现的原因、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评定,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客观依据。行为评估具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有行为晤谈、行为观察、自

10、我观察法。3. 心理测验是一种测量的技术,是测量评估人们的某种行为、作为判断个体心理差异的一种工具。心理测验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它包含行为样本、标准化、难度的客观测理、结果描述四个基本要素。4. 在临床工作中,诊断不能限制在分类范围内,分类也不能单用诊断标准来衡量。因此,临床上不能忽视对患者的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心理检查和躯体检查,分类与诊断标准应放在诊断过程的末尾。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步骤: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对象和变量选择研究方法假设检验结果解释和推论发表论文和报告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心理障碍的病因和影响因素,验证与其相关的理论假设,探索并评价其治

11、疗方法和干预措施。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流行病学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和单被试研究等。观察法是直接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探索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的方法,主要包括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流行病学研究主要用于调查人群中某种疾病的发病和患病的状况,并且在寻找疾病的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方面有独特的优势。1. 相关研究主要评估和量化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可以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但是,存在相关只是因果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只能通过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论证强度最高的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试验和模型研究。前者常用于评价药物治

12、疗或干预措施的效果,后者常用于探索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单被试研究指通过一系列研究仅仅集中观察单一个体的行为反应,常用于探讨新的治疗方法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障碍的治疗。2.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伦理学原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1. 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判断某个精神活动是否为精神症状时,必须进行对比分析:纵向对比,即与其过去的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横向对比,即与周围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了一般限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要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和判断。每一种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以下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

13、患者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2. 精神科的症状学按照大脑正常的心理活动过程分为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与行为障碍、意识障碍。认知障碍包括感知觉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知觉障碍(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逻辑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自知力障碍: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3. 错觉: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观念。幻觉:虚幻的知觉,指没有外界

14、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4.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是精神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特征有: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与个人的利害有关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原发性妄想是一种无法以患者当前的环境和以往的心境解释,又非来源于其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信念,是分裂症的

15、特征性症状。5. 情感障碍在临床上通常表现为三种形式,即情感程度的改变、情感性质的改变和情感稳定性的改变。6. 常见的意识障碍有环境意识障碍、自我意识障碍和定向障碍。7. 环境意识障碍指意识清晰度下降和意识范围改变,它是由于脑功能的抑制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脑功能抑制,造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临床上最常见的意识障碍有意识清晰度的降低,意识内容的改变、意识范围的缩小等。8. 自我意识障碍是在大脑皮质觉醒水平轻度降低的状态下,对自身主观状态不能正确认识的一种症状。常见的自我意识障碍有:人格解体、双重人格、自我界限障碍。9. 定向力包括对空间、时间与周围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前者称对周围环

16、境的定向力,后者称自我定向力。定向障碍是指对环境或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多见于症状性精神病及脑器质性精神病有意识障碍或严重痴呆时。综合症:幻觉-妄想综合症:幻觉和妄想彼此之间既密切结合而又相互依存,互相影响。这一综合症较多见于分裂症,但也见于器质性精神病等其他精神障碍。精神自动症综合症:在意识清晰状态下产生的一组症状,其中包括假性幻觉以及患者思想,意志不受本人愿望控制等。有异己感、强制感、不由自主感三个特点。Cotard综合症:以虚无妄想或否定妄想为核心症状的一种较少见的综合症,大多数见于抑郁状态科萨柯夫综合征:记忆障碍。以近事遗忘最为突出,紧张症性综合征:紧张性的兴奋状态:情绪激昂、热情奔放的兴奋,行为带有冲动性,此种类型的兴奋又称冲动性兴奋状态。紧张性木僵状态:丧失活动能力、缄默无语、不活动、肌紧张力增高Capgr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