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真题与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04667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真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真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真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真题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真题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真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真题与答案(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 8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木制桌椅燃烧时,不会出现的燃烧方式是()。A 、分解燃烧B、表面燃烧C、熏烟燃烧D 、蒸发燃烧答案:【 D 】解析:2018 年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P56 。木材、棉、麻、纸张等燃烧会明显地存在分解燃烧、阴燃、表面燃烧等形式。熏烟燃烧又称阴燃,因此选项A 、B、C 均符合题意。蒸发燃烧:硫、磷、钾、钠、蜡烛、松香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现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樟脑、萘等易升华物质,在燃烧时不经过熔融过程,但其燃烧

2、现象也可看作是一种蒸发燃烧。显然木制桌椅不会出现蒸发燃烧方式。2、某电子计算机房,拟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下列气体灭火系统中,设计灭火浓度最低的是 ()。A 、氮气灭火系统B、IG5-41 灭火系统C、二氧化碳灭火系统D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答案:【 D 】解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经查表附录A 灭火浓度和惰化浓度,可知设计灭火浓度最低的是七氟丙烷灭火系统。3、下列气体中,爆炸下限大于10% 的是 ()。A 、一氧化碳B、丙烷C、乙炔D 、丙烯答案:【A 】解析:2018 年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P28 。查表 1-3-2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为12.5% ,在氧气

3、中的爆炸下限为15.5% ,均大于 10% 。-4、下列可燃液体中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是()。A 、戊醇B、丙烷C、异丙醇D 、乙二醇答案:【 C】5、下列储存物品仓库中,火灾危险性为戊类的是()。A 、陶瓷制品仓库(制品可燃包装与制品)B、玻璃制品仓库(制品可燃包装与制品本)C、水泥刨花板制品仓库(制品无可燃包装 )D 、硅酸铝纤维制品仓库(制品无可燃包装)答案:【 D 】解析:储存的火灾危险性6、某厂房的房间隔墙采用金属夹芯板。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该金属夹芯板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最低()。A、A 级B、B1 级C、B2 级D、B3 级答案:【 A 】解析:建筑设

4、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中的非承重外墙、房间隔墙和屋面板,当确需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应为不燃材料,且耐火极限应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7、某建筑高度为110m的 35 层住宅建筑,首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该住宅建筑构件耐火极限设计方案中,错误的是()。A 、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00hB、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楼板的耐火极限为1.50hC、居住部分疏散走道两侧隔墙的耐火极限为1.00hD 、居住部分分户的耐火极限为2.00h答案:【 B】解析: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选项 B 错误 ;设置

5、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其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 1.50h 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务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8、关于建筑机械防烟系统联动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由同一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火灾探测器作为相应机械加压送风机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B、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在30s 内联动开启相应的机械加压送风机C、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确认火灾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仅联动开启所在楼层前室送风口D 、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在20s 内联动开启相应的常压加压送风口答案: A解

6、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防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由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选项A 正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加压送风机的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1 现场手动启动 ;2 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3 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4 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加压风机应能自动启动。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应能在15s 内联

7、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选项B、D错误2 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送风机。选项 C 错误9、某服装加工厂,共 4 层,建筑高度 23m ,呈矩形布置,长 40m ,宽 25m ,设有室内消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服装加工厂拟配置 MF/ABC3 型手提式灭次噩,每层配置的灭火数量至少应为 ()。A 类火灾场所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选用表A.6 具B.5 具C.4 具D.3 具答案:【 C】-10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下列民用建筑楼梯间的防排烟设计方案中,错误的是()。A

8、 、建筑高度 97m 的住宅建筑,防排楼梯间及其前室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B、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在最高部位设置1.0 的固定窗C、建筑高度 48m 的办公楼,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D 、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外墙上开设的可开启外窗最大的布置间隔为3 层答案: D解析: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 (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 )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选项 A 、B 正确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

9、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 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 层。选项 C 正确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 的固定窗。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 的固定窗。选项D 错误11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关于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设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探测器应设置在低压配电系统的未端配电柜内B、在无消防控制室且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不超过

10、10 只时,非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可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探测器回路C、设有消防控制室时,电气火灾监控器的报警信息应在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上显示D 、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后,应在3s 内联动电气火灾监控器切断保护对象的供电电源【答案】 D【解析】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 的住宅建筑 ,由于这些建筑受风压作用影响较小 ,利用建筑本身的采光通风也可基本起到防止烟气进一步进入安全区域的作用 ,因此 ,其防烟楼梯的楼梯间、 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宜釆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AC 正确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置面积不小于1m2 的可开启

11、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 10m 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 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2m2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宜每隔 2-3 层布置一次。 B 错误, D 正确。12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 ,关于市政消火栓设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市政消防栓最大保护半径应为120mB.当市政道路宽度不超过65m 时,可在道路的一侧设置市政消防栓C.当市政消防栓距路边不宣小于0.5m 不应大于 5mD.室外地下室消火栓应设置直径为100mm和 65mm的栓口各一个答案: D解析: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市政消火栓的

12、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 ,间距不应大于120m ,选项 A 错误。市政消火栓宜在道路的一侧设置,并宜靠近十字路口,但当市政道路宽度超过60m 时,应在道路的两侧交叉错落设置市政消火栓,选项B 错误。市政消火栓距路边不宜小于0.5m ,并不应大于 2.0m ,选项 C 错误。室外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 100mm 和 65mm 的栓口各一个,选项D 正确。13 、关于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评估对象运营之前,采用表格方式对潜在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的方法属于安全检查表法B、运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时,可通过事故树进行定性分析,找出评估对象的爆弱环节,将其作为安全检查的重点C、运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时,每一个事件的可能的后续事件只能取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D 、运用运筹学原理,对火灾事故原因和结果进行逻辑分析的方法属于事件树分析方法答案:【 B】解析:2018 年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P559 。六、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