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信息技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038989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议信息技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议信息技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议信息技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议信息技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议信息技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一、竞争下的英语创新教学方式竞争与协作是现代化社会永久的话题。中职英语学科学习在特定的情景下,以特定的信息技术方式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所需要的竞争意识和协作才能。由于教学硬件的落后老式教学课堂上这些方面的锻炼是非常缺乏的,在信息技术盛行的今日,课堂上培养学生竞争协作才能变得形式多样化。学生可以就以某一话题分组讨论,查找资料整理制作PPT,视频等展现协作成果,做到在协作中体会真知,在竞争中获得友谊。当然,在学习过程中课堂学习是很重要的一局部,在课堂上有教师的循循善诱,悉心指导。但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单独学习,这需要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不可

2、防止的,利用网络查找需要的信息,或者通过课件复习所学知识这是信息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优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更完美的到达教学目的。英语如汉语一样是语言类学科,在语言教学中,学习情感影响着学习效率,其中学习情感包括感觉,态度,情绪等。而影响学习情绪的因素包括学生的自尊心,学习态度,积极性等。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做到使信息技术与中职英语学科学习有机整合才能到达事倍功半的效果。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也有不可无视的作用。中职英语教学应本着“以人为本,进步学生才能为目的,培养学生

3、自主学习、创新才能,全面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摒弃以往的填鸭式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多开展学习性活动营造出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同时又不乏社会性情境性元素,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根底。因此,进步中职英语教学程度,必须做到信息技术与中职英语学科的有机整合。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英语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更完美的到达教学目的。英语如汉语一样是语言类学科,在语言教学中,学习情感影响着学习效率,其中学习情感包括感觉,态度,情绪等。而影响学习情绪的因素包括学生的自尊心,学习态度,积极性等。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多

4、项研究说明,消极的情感因素会给学生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相反,积极的态度会倍加学习效率。对于语言的学习注重的是听、说、读、写,首先要从外界获得信息,这就要依靠人体部位中的耳朵和眼睛。再次通过说与写将所学到的语言技巧输出表达。当今社会科技不断开展,信息技术形式多样化,运用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到达听说读写集于一体的课堂学习教学已不是难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英语电影是英语教学理论中重要理论之一,在英语电影中利用一个生动形象,曲折完好,符合逻辑的故事呈现出根本的语言学习环境,地道的发音,各种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学生自主考虑,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和教师讨论剧情便是同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5、电影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在潜意识中对学生的社会学的教育。欣赏完一部唯美的英语电影后,要求学生用英语写一篇观后感再与同学交流,这又是一种综合学习的输出方式。过于轻松的学习环境可能会给人不够严肃严谨的感觉。英语网络学习就是一个相对严肃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中有各种练习,给予学生各方面的训练使得英语学习才能全面进步。教师可以理解国际英语教学开展最新趋势,共享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在教师的帮助,网络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方案,进步英语程度。三、总结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教学理论,在建构理论视角下,我们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给英语学习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在其指导下多样化教学形式,教学改革严密联络,相辅相成。中职英语学科的教学开展更为开放,多彩。信息技术与中职英语的有机整合在英语学习上能给与学生最大的自主性,可以使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并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信息技术化教学表达了素质教育的思想,顺应科学思想教学理念,打破了抽象思维教学难点,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获得了更高的教学效率。由此可见,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总结出信息技术与中职英语学科的有机整合是必要且需要的。 李怡然单位:山东省会计干部中等专业学校淄博分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