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03660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3级语文期末测试题姓名 成绩一、 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1、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淋漓尽致 生吞活剥 哗众取宠 腾挪跌宕B、大相径庭 矫揉造作 不经之谈 生吞活剥C、叹为观止 息息相关 一丝不苟 因地治宜D、前仆后继 秀而不眉 余音绕梁 花而不实2、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是( )A、我的母亲茅盾记叙文B、谋攻孙子孙武C、项链莫泊桑法国D、阿Q正传鲁迅小说3、下列句子修辞方法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 )A、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B、 杨志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只赔尽小心依然是落得一场空。C、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D、 虎啸深山,鱼

2、游潭底4、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 )A、 一个旅美侨胞投资兴建的职业学校将在明年年底建成。B、 发现了敌人的一个哨兵。C、 星期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D、 我看见小刚和小强进了学校,他手里还拿着一本书。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A、我立志锻炼自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我厂产品的质量,数量都有所增加。C、广大群众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D、这项体育活动,对我是很喜欢的。6、下列标点符使用有误的一项( )A、 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B、 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告诉我们,要注意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C、 这样的事,我还是头一回

3、见。D、 喂!你走错路了!7、填入横线处正确的是(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慰过,无一处不 ,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 。A、伏贴 畅快 B、畅快 伏贴 C、俯贴 畅快 D、舒服 痛快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B、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梦天阔。C、 氵雍 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下列关于“中国文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后期,楚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B、汉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辞赋、散文和诗歌。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D、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春蚕秋

4、收残冬。10、对“说明书“的写作下列不正确的是( )A、 说明书的写作有的用条文形式、有的用短文形式。 B、 写作说明应当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和条理性。C、 对风景名胜的介绍,宜用条文说明。D、 在说明顺序上,对影视剧情的介绍、可依剧情的发展过程展开。二、 文言文阅读(共13分) 于是余有叹焉。此余之所得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词的意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非常之观 2、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是( )例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A、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B、 而在己为有悔。C、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D、 以其求思之深而

5、无不在也。3、“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的语法作用是( )A、表反问或加强反诘语气 B、表领属关系C、表商量、劝勉、请求等 D、表对情况的推测4、“此余之所得也”的“所得”指的是( )A、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B、 古人之观于天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 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D、 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可以无悔矣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的是( )A、“常在于险远”的“险远”可理解为“危险偏远的地方”,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B、“无物以相之”的“相”字与“宰相”的“相”字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C、“力足以至焉”的后面省略了“而末至”一类的词,翻译时应予补出。D

6、、作者写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一方面告诉人们做事情离不开“志、力、吻”这三个成功的基本因素,另一方面也在叹息今人不如古人。6、辨析文言特殊句式。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三、 现代文阅读(14分)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在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字主义的理论。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而是为了单

7、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是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的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的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情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

8、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1)这种作风。(2)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3)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4)拿了律已,则害了自己;(5)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改造我们的学习)1、这段文字主要列举了主观主义的三种表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1) ;(2) (3); ;2、文段最后(1)到(5)部分,顺序是混乱的,调整后的顺序是( )A、(1)(3)(4)(2)(5) B、(3)(2)(5)(1)(4)C、

9、(1)(4)(2)(3)(5) D、(5)(1)(2)(4)(3)3、文中“钦差大臣”这个引导号的作用是( )A、强调 B、解释 C、引用 D、特殊含义4、文中的的“这两种人”指的是( )A、 做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人。B、 做研究工作,但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无兴趣以及做实际工作,但不注意客观情况研究的人C、 具有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列宁主义态度的人。D、 对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缺乏研究及不注意研究客观情况的人。5、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6、从上段文字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7、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A、 分析主观主义的三种表现。B、 以主观主义态度为例,充分论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C、 说明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区别。D、 揭露主观主义的表现和危害性,并指出其实质。四、 填空(5分)1、多情自古伤别离, 。2、乱石穿空, 。3、墙上芦苇, 。4、山间竹笋, 。五、作文学会 2、我想让 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