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036214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011122 班 李嘉祺 20121003061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二、实验仪器刚体转动仪,滑轮,秒表,砝码三、实验原理1刚体的转动定律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郵,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 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M = IB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 动。设细线不可伸长,

2、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 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 - t =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2。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和轴摩擦力r力矩M。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 - M = IB。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 f r f有 a = rB ,上述四个方程得到:m(g - a)r - M = 2hI/rt2(2)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g,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3)mgr = 2hI/ rt2 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因此可根据(3)用实验的方法求得 转动惯量 I。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

3、量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A. 作m - l/t2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 落高度 h,( 3)式变为:M = K/ t2(4)1式中人=2hI/ gr2为常量。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实验 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l/t2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 直线。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从m - l/t2图中测得斜率K/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 = 2hI/ gr2求得刚体的I。B. 作r - l/t图法:配重物的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砝码m和下落高度h为固定 值。将式(3)

4、写为:r = K/ t( 5 )2式中K2= (2hI/ mg) 1/2是常量。上式表明r与l/t成正比关系。实验中换用不同的塔轮半径 r,测得同一质量的砝码下落时间t,用所得一组数据作r-1/1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图 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从rl/t图上测得斜率,并用已知的m、h、g值,由K2 = (2hI/ mg)1/2求出刚体的I。四、实验内容1调节实验装置:调节转轴垂直于水平面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塔轮轴垂直,并与滑轮面共面。选定砝码下落起点到地面的高度h, 并保持不变。2. 观察刚体质量分布对转动惯量的影响取塔轮半径为3.00cm,砝码质量为20g,保持高度h不变,将配重物逐次

5、取三种不同的位置, 分别测量砝码下落的时间,分析下落时间与转动惯量的关系。本项实验只作定性说明,不作 数据计算。3. 测量质量与下落时间关系: 测量的基本内容是:更换不同质量的砝码,测量其下落时间t。用游标卡尺测量塔轮半径,用钢尺测量高度,砝码质量按已给定数为每个5.0g ;用秒表记 录下落时间。将两个配重物放在横杆上固定位置,选用塔轮半径为某一固定值。将拉线平行缠绕在轮上。 逐次选用不同质量的砝码,用秒表分别测量砝码从静止状态开始下落到达地面的时间。对每 种质量的砝码,测量三次下落时间,取平均值。砝码质量从5g开始,每次增加5g,直到35g 止。用所测数据作图,从图中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计算

6、转动惯量。4. 测量半径与下落时间关系测量的基本内容是:对同一质量的砝码,更换不同的塔轮半径,测量不同的下落时间。将两个配重物选在横杆上固定位置,用固定质量砝码施力,逐次选用不同的塔轮半径,测砝 码落地所用时间。对每一塔轮半径,测三次砝码落地之间,取其平均值。注意,在更换半径 是要相应的调节滑轮高度,并使绕过滑轮的拉线与塔轮平面共面。由测得的数据作图,从图 上求出斜率,并计算转动惯量。五、实验数据2. 塔轮半径 r=3cm, 高度 h=90.00cm,m0 位置 :5-5 单位:sm(g)5.010.015.020.025.030.035.0第一次8.616.065.014.453.973.6

7、63.26第二次8.556.155.004.333.913.613.24第三次8.606.095.004.413.833.533.40平均值8.576.105.004.403.903.603.301/t 2(s -2)0.01370.02690.03990.05170.06560.07720.09183 .砝码 m=10.0g,高度 h=90.00cm,m0 位置:5-5单位:sr(cm)1.01.52.02.53.0第一次18.0712.079.087.336.15第二次18.1712.179.077.336.13第三次18.0712.079.087.226.16平均值18.1012.109.087.296.151/t(1/s)0.05520.08260.11010.13710.16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